庄永志:从小白到达人,新闻学子如何正确地通关打怪 | 媒专栏

庄永志:从小白到达人,新闻学子如何正确地通关打怪 | 媒专栏_第1张图片

上周,庄永志在给全媒派的独家专栏里写到,时代的新闻标准已经变了。作为未来的新闻人,对于服务读者的“角色认知”要保持清醒。继为众多学子列出“11条量化和质化标准”之后,今天,庄老要聊聊“如何达标”:简言之,从入门、学成到应用,这堂新闻进阶课值得每一位怀抱热情与理想的新人用心体会,也值得踟蹰转身的前行者回望初心。


庄永志:从小白到达人,新闻学子如何正确地通关打怪 | 媒专栏_第2张图片

作者庄永志,原央视《焦点访谈》主编,现任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广电系主任


上次聊的是新闻的标准已经变了,今天说说怎么达标。


大学的新闻课堂就是运动员的跑道、厨师的厨房,课堂教学,是难得的面对面传承技艺、衔接历史、沟通思想的机会。我总拿这句话跟同学共勉——新闻是承载理想的手艺!


学一场新闻,哪怕将来不当记者、不研究新闻,也要会提出真问题、会找到最核心的事实、拿得出有看点(HOOK)的文字或影像;这些技能的习得需要循序渐进、步步为营:首先要从简讯入手,掌握新闻采写的一般标准、方法和步骤,然后学做专业分类新闻(分类有交叉,比如时政新闻、突发新闻、财经新闻、国际报道等等)、做深度报道(特稿、调查报道、解释报道),直到训练非虚构叙事书稿的写作或者说写作准备。我开的都是实务课,从本科低年级的“电视采访基础”到高年级的”,高级采写训练(上、下),再到研究生的“非虚构写作训练”,这些课程和通识课、其他专业课一起帮助学生展开进阶训练。


我参与的进阶之旅至少有这样三步:



第一步:基础采写


以”电视采访”为例,期末时要求学生交一条至少3分钟的视频新闻并附上文字说明,这项基础训练主要是训练操作流程,让学生针对自我假设的传播平台和传播对象,顺序训练“选题判断—信源选择—大纲拟定—采访实施—作品呈现”各环节功夫。


比如在选题判断训练阶段,把教室变成选题会现场,把老师和同学当作主编、制片人,说服他们批准这个选题,老师和同学针对陈述当中的价值判断、看点描述、对象假设、传播时机、传播渠道和效果预期等方面当场打分;


比如采访大纲拟定训练,要强调采访绝对不只是提问,作为获得信息的方式,除了提问,还有现场观察、亲身体验、资料核查,即便是提问也有抽样随访、个人深访和焦点小组访谈法等几种方式,单说提问还要训练问题的结构怎样、如何问第一个问题、如何追问、怎么提令人尴尬的问题、如何记笔记等等;


完成视频的过程中,要提醒学生反复自问:


  • 值得采访吗(新闻价值何在)?

  • 找对人了吗(采访对象是不是核心信源)?

  • 有什么由头(时效与时机把握得怎样)?

  • 在什么场合采访(环境与空间选择合适吗)?

  • 仅仅是提问吗(是否用了一种以上的采访方式)?

  • 信息量如何(有没有干货)?

  • 有意思吗(好看吗)?

  • 有没有傻问题(问题设置符合逻辑与常识吗)?

  • 是自己配音吗(是不是专业化的个性化表达)?

  • 说的是书面语吗(口语化程度如何)?

  • 字幕规范吗(符合业内约定俗成吗)?

  • 构图、光线合适吗(专业程度与美感如何)?

  • 还可以问:剪辑顺畅吗?着装与举止得体吗?

…………


庄永志:从小白到达人,新闻学子如何正确地通关打怪 | 媒专栏_第3张图片
央视《新闻调查》栏目曾开国内电视新闻“走向调查”风气之先,节目播出二十年,堪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新闻人的业界范本



第二步:高级采写


这是在帮助已经掌握新闻采写一般标准、步骤与方法的学生,初步学会做可识别的分类新闻和难度适当的深度报道,并积极探索如何改进一些报道存在的聚焦不实、话语陈旧、价值扭曲、方法失当等不足。


这部分要练的东西很多,单说说深度报道当中的特稿问题。特稿算不算深度报道,可以讨论,但它是非常重要的新闻品类,对训练学生如何讲故事尤其有用。


特稿写什么?


我把1979年普利策新闻奖设立特稿奖以来的每一篇获奖作品的题材做了梳理,跟学生分享了“极端生命体验(例如以记者第一人称所写的、从自己的濒死体验到调查一种容易被误诊的疾病的《中毒性休克》)”、“边缘与弱势人群生活(例如描写只有10岁却在家像一个保姆、一个裁判、一个主妇、一个零工,步履就像一个负债累累的父亲在愁苦跋涉的小男孩尼古拉斯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灾难人生(有关南非黑人居住区的拘禁、失踪和秘密清洗的《生为南非黑人》)”以及“科学探索”和“政府观察”等热门领域的名篇,比较了三种深度报道的采写要领:调查性报道——如何揭开黑幕、解释性报道——如何解析专业门槛极高的复杂信息、特稿——如何剖析人性。


庄永志:从小白到达人,新闻学子如何正确地通关打怪 | 媒专栏_第4张图片

David Zucchino,曾供职《洛杉矶时报》,凭借特稿作品《生为南非黑人》(Being Black in South Africa)获得1989年普利策特稿奖



第三步:非虚构写作


希望研究生同学有朝一日能够写下自己的人生之书,记录下当下或曾经的荒诞与理智、冷酷与温情、琐屑与崇高、沉默与呼喊,以作为自己学习新闻传播的一种爱好、一种纪念乃至一种使命,就像我认识的记者钱钢写下记录和反思伤亡高达四十万人的那场巨灾的《唐山大地震》、柴静写下感悟电视内外人生的《看见》、孙玉胜写下创办《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和《实话实说》幕后故事的《十年》和不认识的记者何伟(彼得·海斯勒)写下驾车漫游中国城乡的《寻路中国》、阿列克谢耶维奇写下记录阿富汗战争幸存者和阵亡的年轻士兵的父母之血泪的《锌皮娃娃兵》、迈耶写下纳粹时代十个小人物故事的《他们以为他们是自由的》。


庄永志:从小白到达人,新闻学子如何正确地通关打怪 | 媒专栏_第5张图片
何伟(彼得·海斯勒)曾任《纽约客》驻北京记者,著有观察专栏及专著,《寻路中国》一书为其中国纪实三部曲之尾曲


训练的方法就是细抠经典,督促动笔。


我选了三本书跟同学一起学——这真不是谦虚,我自己边写书,边仔细琢磨这三本书,围绕这三本书再阅读作者的其他书、别人关于这三本书的研究和相关题材的书、关于写作和叙事学的书。


我费心选择的三本纪实作品是钱钢的《唐山大地震》、卡波特的《冷血》和阿伦特的《艾希曼在耶路撒冷》:通过《唐山大地震》可以学习一个标准记者如何还原一场灾难,透过《冷血》有助于体会小说家如何从一场血案回溯一个普通人的一生,借力《艾希曼在耶路撒冷——关于恶之平庸的报告》可以琢磨思想家如何从特殊历史时期的一个人的遭遇和自辩看人类的伦理责任与理性判断。


教书一年多,我发现一个令人恐惧又伤感的公开的秘密:为了考研,很多人曾经细抠过几本教材或学术名著,但对新闻作品中的名篇名著大多没有精读,有人甚至看看百度词条对一篇报道或一本书的介绍就算读过了!而精研写作之道,非要细读杰出文本不可,要一句一句、一段一段、一章一章地读,既读出题材的价值、结构的安排、风格的呈现,还要读出采访的功夫、标题的锤炼、场景的选择、细节的勾画、措辞的斟酌。


庄永志:从小白到达人,新闻学子如何正确地通关打怪 | 媒专栏_第6张图片

考研大军排队入场考试。2016年全国考研人数达177万,其中新闻学的“国家线”历年来皆“高”居前列。图片来源:中新网


细读文本,有点儿像解剖活体,肯定有同学觉得别扭。讲《唐山大地震》,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对作者有感性的认识,除了请大家看钱老师少年时的照片,还请如今在香港大学的他通过微信跟同学说了几句话,提示这本书最需要学习的地方(哈哈,钱钢老师会觉得有自夸之嫌);为让同学体会到钱老师的自我超越,还用PPT展现了他早年发表的并没有署名的处女作《一颗红心永向阳》;为了让同学直观地对比1976年到2006年三十年来对那场灾难的认知变化,请同学看了记录钱钢父子同访唐山的视频《回望唐山三十年》的片段。


庄永志:从小白到达人,新闻学子如何正确地通关打怪 | 媒专栏_第7张图片

唐山大地震历史存照,图为震毁的唐山机车车辆厂全景


还请同学课前自己去看根据卡波特生平改编的电影《卡波特》和根据《冷血》改编的同名黑白电影,也提醒看有关阿伦特的故事片《阿伦特》,也会提一下她与大哲学家海德格尔的不伦之恋——就是以各种办法让同学进入作者的所处情景和内心世界,对作者、作品发生兴趣,产生一种”理解的同情”,刺激同学时常提问和想像:作者为什么这么写?除了这么写,还可以怎么写?如果重写,怎么写?如果我自己写,该怎么写?


庄永志:从小白到达人,新闻学子如何正确地通关打怪 | 媒专栏_第8张图片

电影《卡波特》剧照。杜鲁门·卡波特,美国作家,曾两获欧·亨利短篇小说奖,作品《冷血》被其本人定义为“非虚构小说”,也是这一写作概念的首倡者。


除了阅读感,还要训练学生的手感:列出采访和写作的计划、大纲,试着采访、写作一个片段或章节。


有的研究生正在拍纪录片,会从《唐山大地震》的开头、视角,想到自己作品的开头和视角,有同学问——这场大灾难是不是一定要用这样的上帝视角开场?《唐山大地震》的第一章第一段和第二段分别是这样的:


“历史将永远铭记地球的这一个坐标:东经118.2度,北纬39.6度。


“人类将永远铭记历史的这一个时刻:公元1976年7月28日,北京时间凌晨3时42分53.8秒。”


我说:不一定。像钱老师推崇的获得普利策奖的约翰赫西的《广岛》第一章第一段就是从原子弹爆炸时间和几位幸存者当时正在做什么开始的:“1945年8月6日早晨,日本时间正好是8点15分,原子弹在广岛上空爆炸。东亚罐头厂人事部职员佐佐木敏子小姐刚在工厂办公室自己的位置上坐下,正转过头去与邻桌的女孩说话……”


庄永志:从小白到达人,新闻学子如何正确地通关打怪 | 媒专栏_第9张图片

约翰赫西和他的作品《广岛》。赫西1914年出生于中国,曾任美国随军记者,亲历二战。《广岛》一书记叙了对6位原子弹爆炸幸存者的专访,1946年一经发布便震动世界。


作为唐山大地震这样一场伤亡40万人的大灾难,灾后十年以那样的全知视角来作历史化书写,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语境中可以理解,何况作者紧接着就以井架上旋转的天轮、即将出门的急诊大夫等一系列标志性场景和若干有名有姓的幸存者视角的叙述将读者迅速从太空拉回到震前那一刻的唐山,再加之全书七章的惨烈的、丰满的个案与细节,这样的开头就有了支撑!


让人高兴的是,这位同学对自己片子的开头有了新的设计。


当然,也要讲清楚如何插叙、预叙、倒叙;怎么概述、描写场景……


入门与进阶,训练效果如何?


让人骄傲的是,我们的本科生也交出了不错的作业和设计——“电视采访”:蒋启明同学暗访了南京夫子庙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警告之后的整改情况;“高级采写”:靳开羽同学以体验的方式揭开了网购刷单的秘密;“毕业设计”:朱雅雯同学的纪录片《笨笨杨的第九年》呈现了一位涉嫌做传销的失独老人微妙复杂的内心,获得了全校毕业论文(设计)一等奖,已被伦敦政经学院录取的雅雯因为担心外界对主人公的负面评价不忍将作品向社会传播。


好了,先聊到这。盼望即将入学的新人能够早一些看清新闻采制的进阶之路,体会到写作和拍摄的使命、乐趣和精妙之处,为自己也为未来留下更真实细腻、更丰厚沉雄的文本。


准备好了吗?开始写、开始拍吧,课堂见!



庄永志:从小白到达人,新闻学子如何正确地通关打怪 | 媒专栏_第10张图片

庄永志:从小白到达人,新闻学子如何正确地通关打怪 | 媒专栏_第11张图片


庄永志:从小白到达人,新闻学子如何正确地通关打怪 | 媒专栏_第1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庄永志:从小白到达人,新闻学子如何正确地通关打怪 | 媒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