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建清:金融科技没有颠覆金融的功能和本质

2018网易经济学家年会今日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新经济新改革”,数十位中国财经领域的经济学家和顶级智囊齐聚论坛,讨论当前中国经济最为重要的热点议题。

中国-中东欧基金董事长、中国工商银行原董事长姜建清在年会上表示,迄今为止,金融科技虽然部分改变了金融交易的载体、渠道和技术,提高了交易效率,但没有改变商业的目的和对象,也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和功能。

以下为现场实录:

金融科技是指将新的科技成果应用于金融领域,是金融与科技融合、创新发展的过程,从而对金融产生重大影响。金融科技不断完善、进化,创新业务模式、流程和产品,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方式形成重大影响。从金融科技发展历史看,它不是新概念、新名词,而由来已久、源远流长。世界上有金融和科技之后,就出现了科技在金融上的应用。古老的金融业生存至今,与其不断创新密不可分。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金融机构和金融功能逐步形成和完善,亦催生了金融机构观和金融功能观两种不同的分析范式。金融机构观将现存的金融机构或组织看成既定的,通过金融机构的增设、调整、开放和改革,完善中介功能并提升效率,促进经济发展。这是中国多年来金融改革理论和实践的主要思路和逻辑路径,金融分业经营和相应的监管机制也是以此逻辑为基础,适应了中国金融发展的阶段性特点。1990年代年金融功能观应运而生,缘由当时金融创新迅猛,金融产品、机构、业务出现交叉、融合、跨区、跨界发展,金融监管的空白及滞后逐步暴露。金融功能观认为金融发展的本质是金融功能的发挥。金融功能是金融机构的核心与基础,金融机构是金融功能的外在表现形式。金融(主要指银行)功能的理论表述大致相同,可以归纳为提供支付系统,资产转化、风险管理、信息处理和监督借款人四个方面。近十年来金融科技发展突飞猛进,金融业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但金融科技并没有改变金融功能的本质。

今天的金融科技,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为代表,本质上是一场关于金融信息的传输、接收、分析、处理技术的革命,它借助数据技术优势,从掌握商品流、资金流、信息流数据,延伸至支付、融资、投资等金融核心业务领域。现代支付从“现金”到“非现金”、从“线下”到“线上”、从“线上”到“移动”、从银行向“第三方支付”平台转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2000年前,中国还是个重度依赖现金的社会。2010年,中国有61%的零售消费主要通过现金交易的方式进行,目前这一比例已经下降至40%以下。远程移动支付和手机扫码近场支付成为交易支付的重要方式。2016年,中国移动支付总量超过38万亿元,已经是美国市场体量的50倍。

银行业本身就是具有数据属性的行业,处理的资金流就是数据流。银行在有效数据收集和处理方面优势相对突出,数据强度踞各行业之首。在信息收集分析判断的基础上,实现资产转化,促进资金有效配置,完成由存款向贷款转换的关键一跃。随着金融科技发展,数据的可得性、可靠性、及时性和可使用性得到了有效解决,资产转化功能朝着更加高效、普惠的方向发展。

迄今为止,金融科技虽然部分改变了金融交易的载体、渠道和技术,提高了交易效率,但没有改变商业的目的和对象,也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和功能。支付功能作为金融的基础功能,货币及金融正是由支付而产生,它是金融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资产转化功能是最核心的金融功能,风险管理和信息处理功能从保障功能发展为核心功能。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支付功能主要沿着交换效率提升的导向开展,而资产转换、风险管理和信息处理三项功能主要沿着降低信息不对称的导向开展,两条路线基本没有交叉。直到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字货币的诞生和数据技术手段的应用,使得整个金融产业链各个环节得以打通,经济活动中的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得以统一,金融的四项功能逐步走向融合。

金融功能融合没有颠覆金融功能的本质。但对金融功能产生影响、促使进化,带来了新的金融创新。如支付与融资功能的融合,在消费信贷、信用卡、流动性管理等领域出现大量产品。资产转化、风险管理与信息处理功能也呈现同步发展趋势。依靠大数据进行信用评估、信用打分、建立风控模型。通过供应链金融将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紧密连接。风险管理信息化、数据化,极大提升了资产转化能力。场景金融成为金融功能融合加速器。一些金融科技公司在原生场景、网生场景或融合场景平台上将金融功能融合一体,实现消费到金融的无缝转化。艾瑞咨询预计2017年中国场景金融交易规模将达到18192.8亿元。

你可能感兴趣的:(姜建清:金融科技没有颠覆金融的功能和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