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头发的疯子——梵高

* 《渴望生活-梵高传》*

一个人起初努力模拟自然,结果是劳而无功,所画的一切都不对头,后来他平静下来,凭借自己的调色板进行创造性的描绘,自然反而顺从起来,并随着他的画笔出现在画布上。

别人以为是我臆想出来的——不对——我凭的是记忆。

***

这本书是09年对艺术还一窍不通时大概因评分很好买的,当时还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到后来慢慢入手的书多了这本书便更加排到了后位,差点打入冷宫。庆幸闲来无聊时看了个梵高的纪录片想起来,终于在这个大过年的好日子一口气读完。

过程是非常痛苦的。《吃土豆的人》、《星空下的咖啡馆》、《星夜》、《鸢尾花》、《向日葵》、《麦田黑鸦》......我期待着一个世界文明的艺术家如何激情澎湃创作如何挥洒下他的后印象派,如何由平凡的深渊走向伟大由落寞走向艺术巅峰,如好莱坞电影里的英雄主义一般,从身体上的受苦到亲情爱情上的折磨再到精神上,一直等待...直到书的最后。

一个因善良受苦的天使,一个用色彩享乐的天才。

读完我甚至不敢相信梵高生前卖出的画仅仅一幅:《红色的葡萄园》,而唯一一次个人画展是他在提奥家专门为提奥夫妇布置的。不是跌宕起伏的故事,而是一部受难史。到后来,如书中所说,他只是一套机械装置,一台每天早晨加进食物、酒和颜料,晚上就制造出一幅油画成品的盲目的自动绘画机。为了什么目的呢?为了卖?当然不是,他知道没人愿意买他的画,那么,干吗要这样匆忙?成功的愿望已经离开了他,他作画是因为他不得不画,因为作画可以使他精神上免受太多的痛苦,因为作画使他内心感到轻松。

***

“我在埃顿生活的时候,”文森特说,“父亲曾有一次说,好的永远不可能产生于坏的。我回答说:不仅有这种可能,而且就艺术而言,非如此不可。如果你们跟着我看,亲爱的弟弟和妹妹,我将让你们看到一个在开始时候像个笨拙的孩子画得那么生硬,然而经历了十年不倦的努力,终于达到了......不过,你们自己会做出判断的。”

他按着正确的时间顺序,带着他们从一个房间到一个房间。他们站在那儿,就像三个在艺术画廊的参观者,在看一件代表一个人一生的作品。他们感觉到了这位艺术家缓慢而痛苦的进展,朝着表现手法的成熟所进行的摸索——在巴黎发生的巨变,他的强大的心声在阿尔充满激情的爆发,聚集了多年辛勤劳动的全部心血......然后......崩溃......圣雷米时期的油画......为了保持创作的热情所进行的艰苦斗争;然后是慢慢地离去......离去......离去......离去......

他们以陌生人出于无意的目光观看这画展。在短短的半小时中,一个人在世间逗留的生活历程再现于他们面前。

***

他要去告别。无论如何,他所生活过的这个世界还是美好的。正如高跟所说:“除了毒药,还有解毒的药。”而现在,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他要向它告别,向那些曾经帮助他,对他的轻视使他脱离了那种因袭传统的生活,成了遭人遗弃的流浪汉。他要想曼德斯·德克斯塔告别,他使他相信他最终一定能表现出他内心的一切,而且那就是他一生成就的证明。他要向凯·沃斯告别,她的“不,决不,决不!”已经深深地刻在他的心灵上。他要向丹尼斯太太、雅克·维尼和亨利·德克鲁克告别,他们促使他爱上了世间那些横遭蔑视的人们。他要向皮特森牧师告别,他的仁慈竟使他能够容忍文森特难看的衣着和粗野的举止。他要向克里斯汀告别,她是命运认为应当赐予他的唯一妻子。他要向毛威告别,他曾经在短短的几个令人愉快的星期里做过他的老师。他要向韦森布鲁赫和德·鲍克告别,他们是他最初的画家朋友。他要向他的叔叔文森特、约翰、科里尼厄斯·马里纳斯以及斯特里克告别,他们曾经称他是梵高家的败家子。他要向玛高特告别,她是唯一爱过他并且为了这爱情而企图自杀的女人。他要向巴黎的所有画家朋友们告别——向劳特累克,他重又被关进了精神病院,并且死期将临;向乔治·修拉,他由于劳累过度而在三十一岁夭折了;向保尔·高更,一个流落在布列塔尼的乞丐;向罗稣,他正在巴士底附近的破屋子里变得衰弱而憔悴;向塞尚,埃克斯一座高山顶上的痛苦的隐士。他要向佩雷·唐古伊和罗林告别,他们让他看到了人世上那些淳朴的人的智慧。他要向拉舍尔和雷伊大夫告别,他们曾经在他最需要仁慈的时候给予了他仁慈。他要向奥里埃和伽赛大夫告别,他们是世界上仅有的两个认为他是个伟大艺术家的人。最后,他还要向他的好弟弟提奥,这个曾经为他经受了长久的痛苦,然而却一直爱着他,在迄今有过的兄弟之中最好、最亲爱的弟弟告别。

然而,语言却从来不是他的表达方式。他应当把告别画出来。

人是无法把告别画出来的。

他抬起头,仰面对着太阳。他把左轮手枪压在自己的腹部,扣动扳机。他倒下去了,把脸埋在田野上肥沃而散发着刺鼻气味的泥土之中,像一种急速还原的泥土,正在返回到大地母亲的怀抱里。

***

你可能感兴趣的:(红头发的疯子——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