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一款从没听说过的app却有三亿用户

根本没有听说过这个应用,日常生活中我做的事情是看看和现实完全脱节的文章和视频。比如最近看的书是爱丽丝·门罗的小说,评论她书中女性,丘吉尔的黑狗等。总是试图向西方的思维方式靠近。看的视频都是网易公开课的英文资源。虽然活在这个世界,但是我其实也很不了解比如卖煎饼、开超市的人怎么想的。我也很不了解父母的心理,我很害怕我被父母的思维方式所影响,变成一个我所厌恶的人。其实我害怕被任何我认为品味比我低的人所影响,变成一个我所嫌弃的人。其实我现在有些思维方式连他们都不如,也是我自己所厌恶的。也许我只是找借口不和人打交道,回归我自己的角落逃避。
互联网四通八达,连接一片,其实各成一体,自得其乐。你永远比你认为的更无知。
回归快手,打开app,首先就是标签状的页面。页面低俗。橘黄色也不是我所喜欢的。为什么这样看上去如此low的app会火起来,真的很不可思议。信息也没有分类。不过没有分类也是次要问题,如果首页给我退的都是我想要的内容,但是一般用快手的人对首页信息的喜好程度如此高?同时,这些信息如此类似,没有新鲜度,看了几条就觉得好无趣啊。这是什么鬼啊。一些人自恋的展示吃什么,自恋的头像和声音等。照片也没有美感,虽然我也不喜欢什么照片都用软件p一下,但好像还是对p一下的效果有点点依赖。虽然我最喜欢的当然是大片的那种感觉。但是满屏都是如此低俗的自我展示让人毫无兴趣。如果不是它活了,我一定速度把它删了。
我即使关注农村,对其印象停留也在《崖边的记忆》等由文人(也算白领吧)等人文学者采访农村有用白领的文字总结出农村的特色。更倾向于接受文人给我的灌输而不是农村人将他们活生生的被我认为是低俗的内容满屏充斥在我面前。我会选择过滤,但是《崖边的记忆》这样的毒品村庄毕竟是少数,八亿人民的真实状况却被我无视。
快手真的有那么多用户么?很好奇,如果这样,不就每两个农村人口就有一个用。

快手首页

网页版首页

残酷底层无语:一个视频软件的中国农村

虽然说这篇文章六月份就火了,但是我完全没有关注啊。直到看到认识的一个人发的一篇文章才知道有一个用户群体那么大的app的存在。
一直以来我对app都只是抱有可有可无的态度,除非一个事物实在太火,周围人都在用,没办法我也只能开始用了。微信、微博都是。
回到残酷文章,核心思想:

  • 庞大自虐群体
  • 为什么自虐,希望被关注和认可;物质原因,吸引粉丝接广告
  • 快手儿童精神世界
    • 八九岁肥胖儿童,模仿大人吸烟喝酒
    • 十五岁孕妇
    • 农村教育,辍学率高达63%(我还以为现在家长都想法设法让孩子读书,读书时农村儿童走出农村的最好方式)
  • 农村最流行文娱方式原来是喊麦(完全没听说过,听到那个音乐我想擦,这是音乐么,还是喜欢我的歌剧等,但是我是不是也被所谓的上层音乐给洗脑)

总的来看,喊麦里面充满了一种和文明、现代化完全格格不入的野蛮情绪——拥有了钱和暴力就是拥有了一切,世界真理就是你压倒我或者压倒你。再往深处我们可能会发现更令人惊讶和悲观的观点,天平天国、义和团不就是在这种充满前现代思维 、暴力萌芽的土壤中产生的吗?
正如美国学者罗威廉在《红雨:一个中国县域七个世纪的暴力史》一书中所说:中国的乡村一直酝酿一种暴力的种子。说来说去,中国基层社会从古至今的精神世界摆脱不了这八个字:暴力崇拜、胜者为王。不一样的人,一样的味道。

2014年中国城镇人口为74916万人,乡村人口为61866万人;2015年中国城镇人口为77116万人,乡村人口为60346万人。2005年城镇人口比乡村人口少18332万人,2005年后差额逐年降低,直至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开始多于乡村人口,且差额逐年增加,2015年中国城镇人口比乡村人口多16770万人。

快手-一款从没听说过的app却有三亿用户_第1张图片
2005-2015年中国城镇、农村人口对比

作者将快手世界和北上广完全隔开好像没有道理,本来北京这样的城市也是分为很多个阶层。

底层生猛物语:被无视的快手和被遗忘的3亿庞麦郎

快手在清华科技园的大广告

这篇文章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对于白领对于底层务工人员的忽视和白领的符号被灌输。

换言之,白领对于务工者有一种“集体无意识”层面上的漠视,这种漠视起到了自我哄骗和自我身份巩固的作用,以至于切断了他们和陌生事物的联系。
虽然被驯化必然会导致创造力和文化教养上的缺失,但是白领的优越感还是让他们自封为这个时代文化创作的特权阶层。对于白领们而言,在日常生活中评判一件事物的“品味”和“价值”仿佛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他们最多只接受来自他们之上“精英”的影响,而对于务工者的创造,他们则本能的选择了漠视、遗忘,甚至彻底不屑。

不过我不认为务工人员是更具活力的创造套路,所谓的创造流行符号其实也是少之又少。

要指出的是,白领对于大城市符号的接受是无选择的。他们的话题基本固定,如时装、健身、乐活、星座等;他们的话语体系中充斥着符号,如各种牌子、互联网、马云爸爸等。但无一例外的是,这些符号都是由引领“品味”的“精英”们创造和规定的——它们要么早已经存在,要么即将被灌输到白领的头脑当中。在谈论和搬弄这些符号的过程中,白领完成了自我身份的认同。但这仅仅是一种幻想游戏,在这背后,则是白领渴望“出人头地”和“与众不同”的焦虑。因此,白领实际上是被城市符号完全驯服了的一个群体,他们的优越感具有主观捏造的意味。

仔细思考过后,觉得不是很同意这段观点。我没有总是在谈论这些符号。虽然有些人是一直在谈论创业、融资、流量等。但这是互联网圈子,还有其它很多圈子不仅仅讨论这些。

换言之,白领对于务工者有一种“集体无意识”层面上的漠视,这种漠视起到了自我哄骗和自我身份巩固的作用,以至于切断了他们和陌生事物的联系。
虽然被驯化必然会导致创造力和文化教养上的缺失,但是白领的优越感还是让他们自封为这个时代文化创作的特权阶层。对于白领们而言,在日常生活中评判一件事物的“品味”和“价值”仿佛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他们最多只接受来自他们之上“精英”的影响,而对于务工者的创造,他们则本能的选择了漠视、遗忘,甚至彻底不屑。

对于白领对于务工群体的忽视,这是我认同的。
快手让务工群体有了个表达自己态度的地方。在海量的那些视频中可以总结出他们的需求,他们也得到他们群体中的重视。
也许白领是有点自以为是。
但快手的内容真的有点低俗啊。

务工者正在快手上创造自己的符号体系,而白领则沉沦于已被给定的符号体系。

虽然我没有追求这些符号体系0 0
我对我现在所追求的事物还是比较喜欢的。比如文学、影视作品、漫画、音乐,我不知道我是被洗脑了所以说服自己去喜欢还是事实就是这些东西真的更让人享受。


但是,毕竟由那么大的群体制造内容,对信息的多样化还是有所推进的吧。可以实时报道某些事情的发生,一般都会被主流媒体所忽视,比如城管队小贩的管制等,在非洲等其它国家工人的生活状态,其实也不是都是雷同的信息。也有助于白领等群体了解原来被鄙视那个群体的生活状态。
内容媒体如今日头条等都是对主流媒体信息加工等,如果底层群体(其实我也没算离底层多远)有话语权,对整个国家状况会有更加清晰的了解吧。
对日常生活因为熟悉而造成的漠视可以被弥补。
新闻总是在追求吸引人眼球,但是那种循序渐进,日常百姓没什么变化的生活就被忽视,但是那才是生活的常态。
不过为什么是快手而不是其它平台成为那么务工人员的选择?

  • 网页上传自制视频首先想到优酷,不是优酷大概是你上传到优酷很快就淹没在广大的电影、电视剧和其它类型视频中
  • 微信这样的熟人圈子app,朋友们的生活其实很类似
  • 白领用的太多的app想法就导致进入的差距
  • 务工人员大概不喜欢用文字来表达自己和获取别人所思所想,而且专注力有限,不可能长时间专注某个视频,时间都是碎片化的
  • 快手录制配乐的方便性,不像premier学习起来学习成本比较高

每个火了的app仔细分析它火的原因好像总是可以发现原来有那么多细节可以用来满足某个群体的需求,但是为什么原来都没有想到呢。

内容

  • 非洲
快手-一款从没听说过的app却有三亿用户_第2张图片
快手-一款从没听说过的app却有三亿用户_第3张图片
  • 男性的广场舞
快手-一款从没听说过的app却有三亿用户_第4张图片
  • 稻田的机器自动化
快手-一款从没听说过的app却有三亿用户_第5张图片
  • 音乐配乐的简单化,都是app提供的
快手-一款从没听说过的app却有三亿用户_第6张图片
快手-一款从没听说过的app却有三亿用户_第7张图片
  • 日常生活的那些小事
快手-一款从没听说过的app却有三亿用户_第8张图片
快手-一款从没听说过的app却有三亿用户_第9张图片

我想我也是马上回忽视快手存在的一个人。虽然它是有那么多用户,我还是没有啥太大兴趣去使用,大概了解它为什么火,有什么内容,我就不会去关注它了。

快手这个app的火可以告诉我们什么:

  • 对农村群体表达欲望的忽视
  • 他们离我们如此之近,又如此之远
  • 他们拍视频主要类型是自虐等,吸取注意力
  • 当前的社交软件虽然被微信占了那么大的配额,其实还未饱和

你可能感兴趣的:(快手-一款从没听说过的app却有三亿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