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40

三、明清江南私家园林

1.江南发展园林的有利条件

(1)江南地处长江中下游,气候温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利于各种花木生长。

(2)地下水位高,便于挖池蓄水。

(3)水运方便,各地奇石易于罗致。

2.江南私家园林发展过程

(1)东晋、南朝建都金陵后,王公贵族竞相建园,掀起了江南第一次造园高潮。

(2)南宋时,中国政治文化中心再度南移,都城临安及吴兴两地造园之风特盛。

(3)明清时,私家园林有了很大发展,江南以南京、苏州、扬州、杭州一带为多。

3.园林建造专家

(1)一部分人有较高的文化艺术素养,又从事园林设计与施工,因而能把园林创作推向更高的层次,提高了园林的艺术水平。如计成、周秉臣、张涟、叶洮、李渔、戈裕良等

(2)计成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著成《园冶》一书,是我国古代最系统的园林艺术论著。张涟、李渔对堆叠假山则有独到的见解。

4.私家园林的特点

(1)私家园林是为了满足官僚地主和富商的生活享乐而建造的,园林是第宅的扩大与延伸,平日有许多活动如宴客聚友、读书作画、听戏观剧、亲友小住等都在园中进行。

(2)私家园林面积都不大,小的一亩半亩,中等的十来亩,大的几十亩,要在有限的空间里,人工创造出有山有水、曲折迂回、景物多变的环境。

5.基本设计原则与手法

(1)园林布局

①主题多样全园分为大小不同的若干景区(或院落),每区各有主题,或为山水,或为奇石(石峰、石笋),或为名花,或为古木,或为修竹,形成多样主题景观。

②隔而不塞各景区之间虽分隔而不闭塞,彼此空间流通,似分似合,隐约互见,形成丰富的层次和幽深的境界,这是小空间理景的重要法则。

③欲扬先抑在进入园中和主要景区之前,先用狭小、晦暗、简洁的引导空间把人们的尺度感、明暗感、颜色的鲜明度压下来,运用以小衬大、以暗衬明、以少衬多的手法达到豁然开朗的效果。

④曲折萦回

观赏路线不作捷径直趋,而是从曲折中求得境之深、意之远。各园都采用沿周边布置主游线的办法,以发挥小园空间的最大观赏效果。

⑤尺度得当建筑体量化整为零,造型空透、轻盈,亭榭小巧,厅堂空灵,花木以单株欣赏为主,讲求杆、枝、叶、花、果都有可观。石峰置于庭院,盆景置于室内,都显示了对景物的环境烘托和空间尺度关系的成熟处理。

⑥余意不尽采用联想手法,拓宽景域的想像与感受。

a.把水面延伸于亭阁之下,或由桥下引出一弯水头,以诱发源头深远、水面开阔的错觉。

b.使假山的形状堆成山趾一隅,止于界墙,犹如截取了大山的一角,隐其主峰于墙外。

c.将进深甚浅的屋宇作成宏构巨制的局部。

d.利用匾额楹联来点景,加深景域的意境。

⑦远借邻借借园外景物补园中不足,是十分讨巧的扩大空间与景域的手法。

a.俯借:水池不种荷花,留出水面反映白云、彩霞、明月。

b.应时而借:芭蕉、残荷听雨声。

c.远借:把远山、远塔引入视线。

d.邻借:作高视点俯瞰邻园景色。

(2)水面处理

①水面处理的作用

a.水面可形成园中的“空”与“虚”,和其他实景(山石、房屋、花木)形成对比,其作用犹如国画的留白。

b.水面把园中的观赏距离推开,使景物尽展风姿。

c.水面把天空、云霞、山林、亭阁一一倒映出来,让景物发挥双倍作用。

d.水绕山下,山就显得更加峭拔。

e.水面有改善小气候、为消防、浇灌提供保障的功能。

②水面处理的原则

a.水面处理有聚分之别,小园池水以聚为主,以分为辅。

b.池的平面以不规则状为佳,可与整体布局相协调。

c.水面分隔采用桥、廊、岛为宜,尤以桥与廊为妙,能使水面空间既隔而又联,相互交融渗透,层次丰富。

d.小池宜用浅岸。岸浅可显出水面开阔浩淼,否则就犹如凭栏观井,了无意趣。

e.池岸可曲可直,宜于曲直相济,一般在建筑物下或平台前用直岸,而山下路旁,则以曲岸为妙。

f.桥的高度更应与池面相称,曲桥低栏是最适合的办法。

(3)叠山置石

①设置假山的必要

a.土山山景不能满足园主追求奇险多变的口味。

b.小型园林中的小池、小山需要用石料来做护坡与驳岸,用以挡土范水。

②假山设置的要求

a.要有高水平的设计,设计人员必须具备应有的绘画基础和艺术修养。

b.要有高手艺的匠人,能按照设计意图,处理好石块纹理、体块、缝隙的堆叠。

c.要有好石料,体块大,褶皱多,形象好。

③假山作品的要点

a.可看、可游、可居。

b.塑造丘壑。

c.体块、缝隙、纹理的处理。

d.用石得当。

(4)建筑营造

①作用

建筑物在园林中既是居止处、观景点,又是景观的重要成分。

②特点江南园林至迟在明代已形成一种独立于住宅之外的建筑风格,其特点是:活泼、玲珑、空透、典雅。a.活泼则不刻板,不受家屋须循三间、五间而建的约束,半间、一间均无不可。

b.玲珑则不笨拙,比例轻盈、装修细巧、家具精致,适宜于小空间内造景,可衬托山水,产生小中见大之效。

c.空透则不壅塞,室内室外空间流通,利于眺望园景,也利于增加景深与层次。

d.典雅则不流于华丽庸俗,白墙、灰瓦、栗色木构件以及灰色砖细门框与地面,一派淡雅的格调,和江南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格外和谐。

③私家园林建筑物风格

a.以厅堂为主。在苏州,厅堂式样除常见的一般厅堂外,还有四面厅、鸳鸯厅、花篮厅、楼厅。

b.画舫斋是一种特殊的园林建筑,它的原型是江舟。常见的式样是把建筑物分成前舱、中舱、后舱三部分,也有不分舱的较含蓄的做法。

c.楼阁、斋馆、轩榭等建筑随宜设计,并无定式。

d.漏窗、屋角、铺地是比较特殊的园林建筑装修。漏窗式样繁多,其构造大致有三种:

第一,用筒瓦做成,图案均呈曲线。

第二,用薄砖制成,图案成直线。

第三,以铁丝为骨,用麻丝石灰裹塑而成各种动植物形状。

第四,用木板制作冰裂纹等图案,但木板易腐,不耐久。

e.屋顶翼角起翘有两种做法:

第一,嫩戗发戗,即用子角梁将屋角翘起,这种做法屋角可翘得高。

第二,水戗发戗,即子角梁不起翘,仅靠屋角上的脊翘起,如象鼻。

f.室外铺地利用砖瓦废料如碎石、缸片、瓷片、残砖等铺成各种图案,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堪称江南园林的一大创造,至今仍为各地园林所采用。

6.实例

(1)江苏无锡寄畅园

①发展历史

a.初建于明代正德年问(公元1506~1521年)。旧名凤谷行窝,是明户部尚书秦金的别墅,后经族裔秦耀改建,更名寄畅园。

b.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园毁,现在园内建筑都是后来重建。

②地理位置寄畅园位于无锡惠山东麓,西靠惠山,东南有锡山,泉水充沛,自然环境幽美。

③风格特征

a.可在丛树空隙中看见锡山上的龙光塔,将园外景色借入园内,从水池东面向西望又可看到惠山耸立在园内假山的后面,增加了园内的深度。

b.园内池水、假山就是引惠山的泉水和用本地的黄石作成。

c.建筑物在总体布局上所占的比重很少,以山水为主,树木茂盛,布置得宜,园内开朗,自然风光浓郁。

d.园内主要部分是水池及其四周所构成的景色。

e.假山轮廓起伏,有主次,中部较高,以土为主,二侧较低,以石为主。土石间栽植藤萝和矮小的树木,使土石相配,比较自然。

f.出厅堂东和秉礼堂院北面的门后,视线豁然开朗,一片山林景色。在到达开阔的水池处前,又都必须经过山间曲折的小路、谷道和涧道。

g.这种不断分隔空间、变换景色所造成的对比效果使人感觉到园内景色生动和丰富多彩,从而不觉园之狭小。

(2)江苏苏州留园

①地理位置留园在苏州阊门外,原是明朝嘉靖年间徐泰时的东园。

②发展历史

a.清朝嘉庆年间园归刘恕所有,予以改造,称为寒碧庄(又称寒碧山庄)。

b.光绪初,归官僚豪富盛康,更加扩大,增添建筑,改名为“留园”。

③建筑布局

a.全园大致分为四部分,中部是徐氏东园和寒碧庄的原有基础,经营时间最久,是全园精华所在。

b.东、北、西三部分,为光绪年间增加。

c.中部分东西两区,西区以山池为主,东区则以建筑庭院为主。

④风格特征

a.山池一区大体西北两面为山,中央为池,东、南为建筑。

b.园内有银杏、枫杨、柏、榆等高大乔木10余株,其中不少是二三百年以上的古树,形成了园内山林森郁气氛。

c.假山为土石相间,叠石为池岸蹬道,整体看去,山石嶙峋,大意甚佳。

d.北山以可亭为构图中心,西山正中为闻木樨香杆,掩映于林木之间,造型与尺度都较适宜。

e.主厅五峰仙馆,梁柱用楠木,又称楠木厅,宏敞精丽,是苏州园林厅堂的典型。

f.石峰南隔小池,有奇石寿太古——池南有林泉耆硕之馆。石峰以北有冠云楼作为衬托和屏障,登楼可以远眺虎丘,是借景的一例。

g.建筑空间。空间大小、明暗、开合、高低参差对比,形成有节奏的空间关系,衬托了各庭院的特色,使全园富于变化和层次。

(3)江苏苏州拙政园

①地理位置拙政园位于苏州城内东北。

②发展历史

a.明正德年间御史王献臣在这里建造园林,以后屡次更换园主,或为官僚地主的私园,或为官府的一部分,或散为民居,其间经过多次改建。明末拙政园东部划出另建“归田园居”。

b.清初吴三桂婿王永宁大兴土木,堆置丘壑,原状大为改变。清中叶,园又分为二,从而形成现状所呈东、中、西三部分。

c.20世纪50年代初进行了全面修整和扩建,现在全园总面积约62亩,包括中部、东部和西部三个部分。

③风格特征

a.此园位于住宅北侧,原有园门是住宅间夹弄的巷门,中经曲折小巷而入腰门,内有黄石假山一座作屏障。

b.山后有小池,循廊绕山转入远香堂前,顿觉豁然开朗。

c.园的中部面积约27亩,池水占1/3,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临水建有不同形体、高低错落的建筑物,具有江南水乡特色。

d.各种建筑物较集中地分布在园南面靠近住宅一侧,以便与住宅联系。

e.远香堂周围环境开阔,采取四面厅做法;堂南假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