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 “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提出,被誉为工业4.0秘密武器的机器人领域,逐渐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医用机器人因其高技术、高门槛、高附加值等特征,占领医疗科技制高点。“十三五”规划中,手术机器人被列入国家重大项目。在政策的大力扶持和庞大市场潜力的共同推动下,“中国智造”手术机器人全面加速进口替代,抢占市场先机。
落户于常州市的“锐志微创医疗”聚焦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市场需求,受到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近日,我们近距离地观察和了解了这家为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研发提出新解决方案的企业。造访之前,一些问题萦绕在我们的脑海中:“锐志微创医疗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所谓的新解决方案是什么?”,“是什么样的外科手术设备让资本市场如此青睐?”
这是一场设限十年的冒险之旅
锐志微创医疗科技(常州)有限公司,常州市“龙城英才”创业重点企业,致力于先进微创医疗设备及器械的创新性研发与科技化生产。主要产品覆盖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电外科工作站、宫颈内凝器及微创手术辅助耗材等领域。专家认为,以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为代表的部分产品将打破进口品牌垄断局面,填补国内空白。
公司创始人翟晓峰在10年前,通过医疗贸易已经可以实现财富自由。但是,他并不甘于现状,立志要用前半生攒下的经验与财富创建一个“中国智造”的品牌,研发出让更多患者用得起的高端医疗产品。翟晓峰认为“这是身为医疗科技从业者的使命。”
这是一次折腾,也是一次冒险,但锐志的创始人团队在封闭式隐形开发近十年的路上,砥砺琢磨,从未犹疑。
让复杂的微创手术更简单
研发产品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这是创新的根本。
“我们的目的,就是解决医生和患者的需求。就目前国内市场而言,传统单自由度器械市场保有量高但操作性较弱,医生劳损严重,一个如手臂般灵活的手术机器人是医生的需求。四自由度欧美手术机器人灵活度高但价格昂贵,市场普及率低,‘高性价比’是患者的需求,所以,研发出一款让所有医院都用得起的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是时代给予锐志的历史性机遇,”总经理助理马骥说。
通过市场调研分析,锐志最终将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产品定位为“让复杂的微创手术更简单”。
锐志将研发重心聚焦于灵活的多自由度器械,医生通过手部自然动作的控制即可完成缝合、打结、血管剥离等一系列复杂动作。设计搭载的智能夹持和除颤等功能让操控体验更加灵活和精准。
并且,医生在手术床前通过连接医院已有的微创手术成像系统即可进行直观操控,及时处理术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设备可应用于泌尿科、妇科、心胸外科、和普外科的微创手术。更令人惊喜的是,即使遇到野战、地震等突发情况现场手术,锐志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也可积极应对。
然而,医疗机器人的高准入门槛对研发人员的要求已不单局限于其科研能力,更在医疗行业精益制造的高质量、高疗效方面提出了严苛的要求。
研发总监刘博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曾小看了这台手术机器人的技术含量,本想剑走偏锋,却不想磨此利剑,一磨十年。对于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的研发而言,做一个原型机并不难,但想要成为一个商业化的产品,供应链,资金链,自动化产线的支撑缺一不可。一个看似简单的器械,涉及到上千个零部件及上百家供应商,但我们从来没想过放弃”。
经近十年孵化,锐志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已成功实现从第一代概念性样机到第四代产品的加速变身, 其部分核心技术已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填补该技术领域国内空白。
用产品“组合拳”激发资本市场新价值
医疗器械设备存在其研发及审批时间长的特殊性。
对普通机器人而言,掌握用户需求的最佳途径就是对市场化产品进行持续的迭代与优化,但医疗设备必须在实验室中完成这些工作,才有机会将一个完美的产品推向市场。锐志在产品市场化进程中也曾面临同样的困境。“常州市领军人才”、锐志创始人马广军在采访时说到:“在研发初期我们就意识到,长时间的研发迭代及高投入成本等问题可能会让资方失去耐心和信心。所以,自有资金的持续支援是研发阶段的关键,否则产品也许很难进行下去。”
这几年,锐志的创始人团队走了很多弯路,每一次弯路就“烧”掉上千万。为缩短单款产品市场化周期,实现商品化投资的价值,总经理翟晓峰提出产品“组合拳”的战略规划,除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设备外,相继研发出电外科工作站、宫颈内凝器、PTCA心脏导丝及球囊等微创手术器械,目前这些产品皆已通过国家医疗器械检测所检测,已经进入动物临床。
不可否认的是,高端医疗器械投资风口已经形成,医疗机器人的赛道正在变得拥挤,资方需要走到研发及临床一线去,才能快速发现项目并判断项目,找到那些还没被挖掘的价值。
锐志在高端医疗器械研发领域已深耕多年,通过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两大途径,在自身转型和帮助各级医院实现智能化转型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技术和市场优势。
据了解,锐志高层已着手推进与资本的深度交流及精准对接,强强联手,共同拓展微创医疗手术人工智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