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说八道说历史——天顺皇帝朱祁镇(3)

胡说八道说历史——天顺皇帝朱祁镇(3)_第1张图片
朱祁镇

自古以来,封建王朝的承袭制度讲究的是“父传子,家天下”。英宗北狩被俘后,国无长君,且国家内忧外患之际,正需要成年君长立刻处理国家大事,所以朱祁镇的弟弟——郕王朱祁钰被推向了历史的舞台。

瓦剌入边,边患未决,国家存亡之际,讲究也不是很多,浮皮潦草的即位后,一切从简,没受到天下人民祝愿的朱祁镇走马上任,史称景泰皇帝,庙号“代宗”。

要说这个明朝历史上最糟心的皇帝,景泰称第二,没人称第一。本来是快要就藩的藩王了,只要不谋反,作为当今皇帝的唯一亲兄弟,完全可以开开心心的做个富贵田舍翁,从此以后只享受权利,不需要有太多的义务,每年有人给钱供养,有赏赐什么的,怎么说这一世也会享尽无边富贵。

但是历史就是这么的不可思议,这可能就是朱祁钰的命。很快,英宗御驾亲征,土木堡被俘,自己做了这最苦逼时期的皇帝,国家要钱没钱,要人没人,更重要的是,都做了皇帝了,自己也有儿子,却要迫于当前形势,立上任皇帝的儿子——朱见深做太子,试问,还能有什么事儿比这更闹心?

但是不得不说,其实朱祁钰比他的哥哥更有智慧和远见,他明白很多事是需要慢慢谋划,不急于一时的。这天下,最后怎么样,还不一定呢!

既然边患已去,瓦剌也退回了草原,甭管是求和啊,还是其他什么原因的,瓦剌的三股势力,达成一致,带着他们尊贵的俘虏回到了老家。

这事儿就完了吗?当然没有,没那么简单,也先把朱祁镇当做了奇货可居的宝贝,俗称“肉票儿”,他要钱,要马,要铁,要一切能要的东西,一切想要得到的利益。

可当时的明王朝已经换了主人了,且不说能不能有钱,就说一朝天子一朝臣,纵使一部分朝臣觉得君在外受辱,做臣子的没面子,可当权者未必这么想,当家的人,谁想后面还坐个威胁挺大的“太上皇”?

但是这事儿吧,要说真挺让朱祁钰不痛快的,你说说,这国家让自己哥哥惹出来多大的麻烦?瓦剌入边造成的边镇城市人口和财产的损失就不说了,还死了那么多的国家正规军和一大堆能给国家办事的朝臣,弄得北京这边的朝廷都快支撑不下去了,亏得自己心理够强大,不然啊,上吊自杀的心都有了。

不过既然做了皇帝,就要履行皇帝的职责,强忍着恶心,几回拉锯战,英宗流落在外一年多后,终于被接回了故土,重新踏入了北京城。可这天下早已不是他的天下,这皇宫再也不能名正言顺的住进乾清宫,这个大家庭也已经换了主人。不过还好,还好自己的儿子是太子,只要没什么事儿,只要熬到儿子做皇帝,可以当家做主,自己也还是有机会的。

就这样,“太上皇”朱祁镇开始了他南宫的幽禁生活,现皇帝虽然忌讳他,但是也并没有找一些理由或者使用一些手段来弄死自己这个亲哥哥,还是给他和家人安排在一个看起来不错的宫室里,但是天家的感情也就是能做到这步了,其他的也就别奢求了,但是起码比起建庶人,他简直算是生活在天上了。

虽说过得没那么好,也偶尔会缺衣少食,冬冷夏热的,但是起码还活着,贤妻解语,妻妾,嗯,算是和睦。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况且他也实在没闲着,就这么“艰苦”的生活,生孩子倒是没断,在他弟弟困难的子嗣运面前,他也真是敢一个接一个的生儿子。

很快,到了景泰三年,随着地位的稳固,和国家政治经济的恢复和逐渐步入正轨,朱祁钰的有些蠢蠢欲动的想法逐渐长成,实力和事实摆在面前,他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了,天下之主的位置已经坐稳,“易储”这件事,是时候拿到明面上来讨论了。

朝臣们当然不会赞同,但是文人的气节是可伸可屈的,也就是费点时间,早晚都能通过,可景泰他没想到,最激烈的反抗却是来自自己的家人,汪皇后她竟然拖自己的后腿,这个女人竟然以礼法大义来谴责自己,她,她,她没毛病吧她?

景泰皇帝快气死了,这老娘们儿真不省心,这还没怎么地呢,家里先乱了套了,夫纲,她把夫纲当做了什么?况且,汪皇后内也未必全是公心吧?谁还没点阴暗心思呢。

其实现在想来,真心觉得,这个汪皇后智商不是很高,两口子过日子,心都是往一块使的,俩人想法办往自己家划拉钱,捞好处,这汪皇后倒是好,虽说自己无子但是就算是庶子那也是自己家人吧?这种时候,哪怕是自己和庶子的母亲杭氏不合,也不带这样坑夫的吧?不想着给自己家谋利益,起码自己要是同意加大力赞同的话那也是个给杭氏不小的人情吧?并且还能让自己的夫君多看重自己一些。何乐不为呢?可她偏要逆天,后来的事也证明,人有时候真不能太聪明。

朝臣们知道汪皇后反对就更乐了,不用自己死谏了,皇帝自己家后院着火了,自己事儿没弄明白呢,还有脸拿朝堂上来吗,这个时候大臣们都互换眼色呢,“嘘,都别说话,看热闹就行了,休息,休息一会”。

俗话说,“不作死就不会死”,这话到什么时候都是没错的,明朝信奉的是“程朱理学”,女子的地位是极其低下的,没什么反抗能力和话语权,都没怎么费事儿,且有胡皇后的先例在前,汪氏随即被废,改立朱见济太子,太子妈杭妃母凭子贵继任皇后宝座!

一气呵成,大臣们还没反应过来呢,事情就结束了,真是发生的太快了,同时他们也算是收到了皇帝的无声警告,自来天威难测,天家的事儿说白了也是人家老朱家的事儿,外人也不要搀和的太过分,象征性的反抗一下就算了,太较真死的快。

然而世事弄人,皇太子朱见济,稚龄被立为太子,一年多就被这大运冲断了命途,死了。朱祁钰很伤心,好不容易顶着世人的压力立了自己的独子为太子,而且还是自己心爱的杭氏所生,难道自己当初真的做错了吗?景泰皇帝对着窗外这亘古不变的明月流下了两行清泪。

没两年,杭皇后也追随着太子而去。景泰皇帝才知道痛彻心扉是什么感觉,我想他对杭氏的感情应该是很真挚的,正如后世的皇太极之于海兰珠,亦或是顺治对董鄂妃。

史料上并没有记载多少景泰皇帝和杭皇后的恩爱往事,但我宁愿相信这是真爱,景泰皇帝是个不错的皇帝,责任心也强,在国家危难之际,也没有推脱自己身为天家人的义务,要知道在那时那种形式下,做皇帝绝对没有之前别人那么舒服,险些就成了末代皇帝,亡了国。

虽然后来得了唐氏,但更多的应该是一种心里慰藉和寄托吧,丧妻丧子之痛试问有几人能承受?

景泰八年正月,朱祁钰已然是强弩之末勉强支撑,他病了很久了,可他依然没有子嗣,他也预感到自己可能要大限将至,人生啊,都是命啊,即便有了做皇帝的命,又能如何呢?到头来不过是孤家寡人一个,天,竟然容不下他这天地一粟一叶孤舟,该来的都要来了,那就这样吧。

几天后的正月十七日,英宗南宫复辟。改元次年为天顺元年。开启了朱祁镇时隔七年之久传奇的第二段皇帝历史。

值得一说的是,这次历史上著名的夺门之变,也埋葬了著名的救世贤臣于廷益,也就是于谦,跟德云社的可没什么关系,就是现在课本上那首知名的《石灰吟》的作者,虽然存在少许争议,但依然无法抹去他在国家危亡之间救世救国的功绩。是他当时主张拥立长君朱祁钰,也是他在英宗皇帝为敌叫关时提出了“社稷为重,君为轻”的说法,断然拒绝了英宗的“背国”行径。

然而也是因为这点,英宗复辟后,他当然不会有好下场,自来新君登基都是要清算前朝的,更何况朱祁镇不是新君,且与于廷益有嫌隙在先,当然不会留他一条活路。复辟当天,一纸诏书,于廷益就被投入诏狱,没多久就以“意欲”谋立外藩的名义处斩(襄王第三次来打酱油了),全家流放边关。历史上还有一桩“莫须有”的罪名,和这个基本上都是差不多的。

英宗皇帝两度登位做皇帝,共在位二十二年,这期间他犯了无数的错,也有不少有利民生的举措。享尽了别人没享过的富贵荣华,也吃尽了别人没吃过的苦,作为最终的胜利者,爱恨情仇这样的事,都可以随他定论。他是记仇的小心眼的,他抹去了景泰皇帝的一切功绩,甚至不允许景泰葬入明朝世代皇帝都应葬入的陵墓,连“代宗”这个庙号也还是在满清入关后,南明小朝廷才正式确立的。

但是我们不得不说,即使英宗他做皇帝很不像样,可是做人还是人缘挺好的,从瓦剌的也先、伯颜帖木儿、脱脱不花、阿剌知院到明朝的无数大臣,养母孙太后等还是对他不错的。他能成功复辟,这些人功不可没,即便是有私心的石亨、曹吉祥、徐有贞之流,关键时刻能站在他这边,本身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可否认,英宗身上有一种谦和、温顺、待人真诚、善良这一系列皇帝最好不能有的特质,然而,正因为他这样少有的特殊人格魅力,才能成全了后来的天顺一朝,即使他被后世很多人称之为“蠢货”。

后来的事,后来就没什么太大的意思了,无非是抹黑前朝,清算历史,奖赏有功之臣,颁布民生举措等等一系列套路。

再后来,就是别人的故事了……

新的一年,祝大家新年新气象,笑口常开过好每一天,吃嘛嘛香!喜欢的请继续关注我的胡说八道说历史系列,希望更多的人能喜欢历史、关注历史,也希望自己能带给别人一个不一样的,读起来不烦闷的历史新解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胡说八道说历史——天顺皇帝朱祁镇(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