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三
旅游君将在《游·专家》栏目为大家呈现旅游专家的最新观点
看《游·专家》,一起感受旅游专家的头脑风暴
朱胜萱(上海世博园区景观工程总顾问)
上海世博园区景观工程总顾问、田园东方联合创始人、东方园林·东联设计集团首席设计师、伴城伴乡·城乡互动发展促进中心发起人、国际休闲产业·休闲乡村专委会秘书长
代表作品:世博会白莲泾公园、莫干山清境原舍、莫干山庾村文化市集改造、田园东方无锡阳山项目、田园东方昆山锦溪项目
和“世博设计大师”朱胜萱谈谈乡村旅游与乡村建设
《游·专家》小编对话朱胜萱
1、谈乡村旅游最新的热点
Q:最近几年乡村旅游很受社会的关注,您能不能从从业者的角度给大家分享一下您关注的今年以来乡村旅游新的热点?
朱胜萱:我是做规划师、设计师出身的,所以前些年做了挺多的规划设计,特别是乡村旅游、乡村建设等方面的规划设计。我觉得近两年的热点,第一个肯定是民宿。大家由民宿在莫干山等地的成功,看到了一些能够通过很小的点去带热一部分区域的可能性。所以很多人都开始做单体的民宿,或者小型的民宿综合体。我们刚开始也做单体的民宿,然后慢慢发现单体的民宿比较难做,接着开始做一些民宿的综合体,就是利用一类资源禀赋比较好,人文资源比较好的乡村进行综合性的开发。第二个就是体育类的项目。所以在乡村里面会出现各种以户外的探险、徒步、森林穿越或者像莫干山的discovery这种主题类型的,跟自然资源结合比较紧密的项目。第三个就是农业类的项目。可能围绕着产业的转型和升级,也会纷纷出现这样子的一些项目。这三类项目可能会衍生出来很多种,但是大的类别里面我认为一类是围绕乡村的文化自然资源产生的小型乡村综合体,然后以民宿为抓手。另一类是主题类的,不管是户外体育还是俱乐部的形式,主题类的项目会更细分,人群更细分,目标更精准。第三类就是以农业生产,以原来的物产资源为载体,然后反向推导出来做很多升级的项目,比如一些居住和休闲的服务。
Q:“特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是最近比较受大家关注的两个热点。我发现您和这两个概念还是有很深的渊源的,您能不能做一个分享?
朱胜萱:(关于特色小镇)作为规划设计师,其实我们做了很多特色小镇的项目。特色小镇创建的第一步就是做规划,所以我们之前接触了大量特色小镇的规划和策划。同时,我们也参与了江苏的、云南的很多特色小镇的规划和申报。其实我认为特色小镇是新型城镇化最好的抓手。它依托于一个不大的区域,确定了投资强度、投资的主体以及产业的革新和发展。所以我认为特色小镇是一个大趋势。大家都意识到我们建这种特大型城镇的时候,忽略了很多的可能性。不管是城郊的结合、城乡渠道的建立以及区域特色和产业的升级方面都有很多种可能性。我认为特色小镇只是一个泛指的名词。但是它带动了很多种可能性。探索城乡统筹的可能性,探索新型城镇化的可能性,探索乡村产业和区域性产业升级和探新的可能性。
(关于田园综合体)田园综合体是另外一个维度的事情了。其实这就是一个特色小镇,不过它是以农业+商业房地产+乡村旅游这三个点结合在一起来做的小型乡村综合体。当时,我提了这个概念,当时农业部的领导去过田园东方,后面田园东方用“田园综合体”阐述了这个概念。最后国家的文件也基本按照田园东方的模式来阐述田园综合体。在2012年我们就出了一些田园综合体的理论和书籍,后面大家也开始慢慢关注这个事情。田园综合体最大的内核就是它依托于乡村的资源,以它为内核结合商业房地产的开发,结合产业的升级,结合在地原住民和新住民关系的串联。

2、谈与乡建和民宿的缘分
Q:据我所知,您之前一直是在从事园林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后面什么契机使您转向乡建以及民宿领域的?
朱胜萱:其实主要还是莫干山项目吧。因为当时在莫干山做民宿和乡建(莫干山计划),这个项目使我有了很大的转变。其实在莫干山是完整的三个项目,一个是民宿,就是清境原舍;另一个是农场,叫做清境农园;还有一个就是庾村的文化市集。这三个加起来是一个完整的莫干山计划。主要是莫干山的项目让我开始逐渐关注乡建、关注民宿,然后最后全身心投入这个行业。

朱胜萱:做了这个事情之后,第一我发现这个事情我很喜欢。之前园林设计、城市设计相关的工作做了很多年之后,发现带给自己的价值感越来越弱了。那在乡村感觉自己真正能够为社会创造一些价值,这是自己转变的一个主要的原因吧。我认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对社会有价值,你会发现你在城市里面做了这么多的公园,做了那么多的城市规划,其实并没有改变这个城市。但是现在农村和乡村其实是有很多的问题的,我们的做法或者商业模式能够改变他们的面貌,我觉得是一件更有意义的事情。

3、谈民宿的设计理念
Q:看您现在做了很多的民宿项目,请问您有没有一个自己一直比较坚持的设计理念?能不能结合具体的项目给我们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朱胜萱:尊重在地的文化和生态是我最坚持的理念。为什么每个项目都不一样?因为每个地方都不一样。苏南和苏北不一样,浙江和江苏不一样。因此不能用一个模式去套,所以你必须得去尊重在地的文化、生态以及消费习惯。我们中国就是太多的一样,所以才导致城市景观的千篇一律。特色小镇也一样,为什么叫特色小镇呢,因为前面做的都太没有特色。

4、谈政府、企业和当地百姓在乡建过程中扮演的角色
Q:在做乡建的过程中,政府、企业、当地村民都是非常重要的主体,您觉得他们应该分别扮演怎么样的角色?能不能结合庾村的项目给我们分享一下。
朱胜萱:我觉得政府、企业、当地的村民以及社会的NGO在很多时候都是割裂的。很多项目要不就是政府的,和企业完全没有什么关系;很多项目要不就是企业的,政府完全没啥事。其实现在国家强调的混合所有制和企业改革就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推动他们的合作。天然地每个组织的能力是不一样的,企业的能力和政府的能力是不一样的,并且企业和政府的关注点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觉得这四个组织或者三个组织加本地的老百姓,必须在这个过程中同时进入。当然不同的主体根据具体项目情况的不同介入的程度应该也是不一样的。比如莫干山,原来大家不进入的时候,在一个区域要破冰的时候,应该政府占主体。但是政府不能大包大揽,政府做一个示范做一个破冰,这之后政府就应该往后退,企业往前走。比如现在很多区域完全没有民宿,没有乡建,那政府就应该做示范,做引导。除了基础设施之外,制度建设、人才建设、推广建设都应该是政府先去做的。政府应该做前期和先导的工作,引导企业和资本进入到这个渠道来,之后政府和企业的角色就要换一换。主力军就应该企业跟上来做了。政府应该做引导、做监管、做控制。但自始至终老百姓都应该作为不可缺少的一个主体。不管是企业来做还是政府来做,都要关注到本地经济的转型和升级。

5、谈大陆民宿与台湾民宿的差异性
Q:发现您和台湾一些专家关于民宿的很多观点都非常相似,但是似乎台湾的专家都非常强调主人文化、小规模经营,而您就是典型的大陆做法,就是不断做连锁,很多人会觉得这远离了民宿的本义,您怎么看?

朱胜萱:台湾做不了大陆的事情,大陆也做不了台湾的事情,所以它没有可比性。台湾民宿之所以发展成现在这种模式,一是因为它是在地化产权的人去做的民宿,但是大陆的情况完全是不同的。农村拥有房屋产权的人开不了民宿,他们只能做农家乐。他们请不起很好的设计师,他们没有很好的投资。台湾的民宿和大陆的民宿起点完全是不一样的。二是我并不认为只有主人经营民宿才会有主人精神和文化。为什么外地人去做民宿就没有主人精神和文化而一定要在地的人去做才会有呢?这完全是不成立的说法。我们只需要把在地性的文化、在地性的服务和在地化的管家融入到民宿中,我们的民宿也是可以有主人精神和文化的。我们的民宿管家如果有服务精神、有文化意识、有主人翁精神,它就是主人文化。三是我对传统民宿的定义也不完全认同,中国大陆应该有自己特色的民宿定义而不是照搬日本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定义。什么叫民宿?中国台湾地区用台湾的话来定义民宿,日本用日本的话来定义民宿,我们为什么不能用我们自己的解释来定义民宿呢?大陆这么大,各个地区的情况非常不同,我们要允许各种可能性的发生。一种就是我只开一个,然后把服务做到最好,这种民宿在大陆到处都有。但是还有另外的情况就是当它有了一定能力,有了一定品牌,有了一定资金的时候,它可以连锁和规模化发展的时候,这个也是一种新的可能性。台湾没有这样的资本,没有这样的团队,它就发展不了。但是大陆有各种各样的企业家,各种各样的资金,各种各样更旺盛的需求的时候,我们不能把所有的模式归结为这种是好的,这种是不好的。我觉得这只是发展的方式和类别不一样,但是不能排斥它的多元化。
很多人会把大陆民宿和日本民宿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民宿进行对标,但是正如朱胜萱所说,大陆民宿的蓬勃发展正是大陆居民消费升级的需求所致。具体情况和中国台湾地区以及日本的情况都非常不同,因此大陆应该有自己特色的民宿定义。但是不管定义如何不同,但是高质量的非标准化的住宿服务体验还是民宿生存的根本条件。
图片来自于网络
更多资讯,请关注“游味道”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