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经典油画系列:油画诗人列维坦的《傍晚钟声》

俄罗斯经典油画系列:油画诗人列维坦的《傍晚钟声》_第1张图片
列维坦《傍晚钟声》

 在上一篇更新完列维坦的《三月》javascript:void(0)之后,有一位长辈说能不能再多更新几篇关于列维坦的画作,因为对他的画有一种情结。咱们今天就从情结说起。

    所谓情结,就是对一种事物或一个场景总是念念不忘。为什么我们会对列维坦的画情有独钟?这还要从列维坦的油画诗人特点说起。在列维坦的画中选取了很多极具心情特点的场景,例如我们上一篇讲的《三月》就是早春冰雪开始融化时那一种乡间劳作的生机与躁动,又如我们今天的这一幅《傍晚钟声》,夕阳西下,俄罗斯小城的教堂夕阳与河流。这种平常人看到都会觉得美的景色,经过诗人一种诗意的表述,经过画家一种诗意的色彩表达,也就变成了情结凝聚在我们的脑海中,久久不能挥散。 

    作为油画诗人,他的每一幅画都有一个心情,那么这一幅《傍晚钟声》,从第一眼看到感受到的无疑就是一种安静祥和的气氛。这种对于场景的描述,并赋予这一场景一种感情色彩本身就带有一种诗意的美。举个我们唐诗中的例子,就像大诗人李白的《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人把这一种我们常见的场景,月光洒入房间内做了一种诗意的表达,把这种场景与思乡之情联系起来。所以当我们在遇到不论是类似的场景,或者类似的心境时,都想到李白的这两句诗。对于列维坦的画也是这样,河流,夕阳,教堂,这个场景配上了一种安静祥和的气氛,这种有情有景的画作自然也就容易形成一种让人依恋不舍的情结。 

    油画诗人列维坦的一生也是较为坎坷,他在创作这幅画的时候,虽然只有32岁,但是已经是他人生的后半段。从年少时,跟随父亲颠沛流离,移居莫斯科,在1873年,13岁的列维坦进入莫斯科的绘画学习学校学习,很快便展露了对风景画的天赋,随后被当时著名的风景画家萨弗拉索夫收为自己的学生。但又因为当时沙皇的一纸诏令,因为犹太人的身份被驱逐出莫斯科。贫苦的家境以及经常挨饿的这么一种生活条件,也让列维坦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患上了心脏病。在1885年,二十四岁的列维坦终于完成了学业,但是他并没有获得艺术家的称号。随后在1886年,由于心脏病的缘故,画家到温暖的南部克里米亚去疗养,回来时便开了自己的画展。 但对于列维坦来说,他内心真正的归属是伏尔加河流域极具俄罗斯特色的乡野村间的景色,这一点也是受他自己的导师影响。

    在1887年,画家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到伏尔加河流域写生,1888年,在伏尔加河流域写生时,无意发现了寂静美丽的小城普廖斯。 在1888-1890这三年内,每个夏天里画家都会在普廖斯创作,三年的夏天共创作了200多幅作品,这也让普廖斯一直到现在都成为了风景画家的圣地。1891年的时候,列维坦成为了巡回画派的成员,这个时候他年仅31岁。但不幸的是在1892年时,再一次因为自己犹太人的身份被驱逐出莫斯科,因为画家同伴的极力奔走,列维坦受到了特例保护,又回到了莫斯科继续创作。到1990年时,画家因为心脏病逝世,工作室中还有40余幅未完成的作品和300件草图。

     从他的生平来看,列维坦成为油画诗人,本身跟他的生活是有很大的关系。诗人的内心要纤细柔软敏感,也许是长期患病的原因,让他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或者说是更迫切的需求,去贴进去感受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和每一个场景,就像是悲伤是作家的最好的素材一样,对于列维坦来说,缠绵的病情和他对俄罗斯一种深沉的热爱,成了他创作的动力。关于他的绘画特点,我们已经在《三月》中已经有了很多的描述,笔者也试图从音乐,诗歌和绘画三个方面,来让大家去全方位的了解列维坦这个人以及他的作品。十分凑巧的是,有一首俄罗斯传统的歌曲就叫《傍晚钟声》。歌词也同样的哀婉悠远,正适合列维坦这幅画的风格,喜欢我们的分享的小伙伴也欢迎多多留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你可能感兴趣的:(俄罗斯经典油画系列:油画诗人列维坦的《傍晚钟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