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说书人说再见“再无下回分解”

闲话少说名利闲,
言归正传已无言。
下回分解再难解,
后事如何与谁谈?

某位评书迷写给单田芳老师的这首短诗,在这里作为一个开头再合适不过。还记得大约读小学4,5年级的时候。有一年夏天,每晚8点多,电台就有广播单田芳老师的《三国演义》。当时非常着迷,每晚会抱着西瓜和爷爷在三楼阳台上守候这段“无线电时光”。而我也常常会在竹木的躺椅上听的入迷,有时竟就这样睡着了…

长大一些后,当别人mp3里塞满周杰伦王力宏时。我的mp3里总会放一些评书音频。除了单田芳的《三国演义》和《白眉大侠》,袁阔成版本的《三国演义》与《封神榜》也是不能少的,当然也会陆陆续续放其他说书人的作品。但听书这件事吧,感觉就像是吃惯了家乡菜一样,第一口的滋味总是印象最深刻。用现在流行的说法,其他人的Vocal还真听不惯,得是单老爷子的口音和嗓调最对味。更何况老爷子的嗓音条件本身天赋异禀,只此一家,标志性实在太强。这恐怕是他区别与其他评书大师最独特的优势了。

评书四大家,袁,单,刘,田。袁阔成老先生是前辈,也是共认的艺术成就最高的一位。就《三国演义》来说,单老爷子的版本我听过不下10遍,袁阔成老师的也差不多有个4,5遍。感觉的确是袁阔成老师的版本打磨的更精彩,剧情衔接更合理。但是这并不妨碍单老版本的《三国》在我心中的地位。

凡有井水处,皆听单田芳。
这恐怕是对一个说书人最高的评价了。

说到说书人这种职业,相传起源与明末清初的柳敬亭,最初称之为“弦子书”,是说唱艺术的一种。民国的时候,就已经是当时最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了。据记载:民国“撂地”的说书人说《三国》,便万人空巷,把街道围得满满的。自己想象一下,在当时的茶馆,澡堂子,街头,说书人往那儿一站,便好几个小时,一杯水,一个人,说的唾沫横飞,丝丝入扣,引人入胜,结尾在来一句,下回分解什么的,把大家的胃口都吊的极高。况且,从前在茶馆听书,那必是与现在听的音频不一样。为什么?有互动啊。而且说书人根据当时的气氛,听众情绪,环境,等因素,可以说发挥是场场不一样,今天听今天的,明儿来了,说的虽然是同样的内容,那气氛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我想,那些时光应该是评书,最有味道的样子。没经历过,可惜了。

在传统艺术逐渐没落的大背景下,评书自然也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但是,更可怕的是喜欢听书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泛娱乐化的视听节目不断榨取他们的注意力,使得听评书这门传统艺术不再是大家消遣的首选,自然也缺少了群众基础。

而单田芳老师,作为当代最早也是最成功的进行评书推广的说书人,如今,他的驾鹤西去是评书艺术界无法估量的损失,也是我们评书迷心中对一个美好时代的告别。

网络上的音频评书节目应该还会存在很久,很久。但是真的能说场子的应该只会越来越少了。也许真的不过10年20年,就再也没有“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说书人了。

和说书人说再见“再无下回分解”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和说书人说再见“再无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