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当天有条新闻备受关注:“中国通胀加速上行:1月CPI升至两年半高位 PPI创逾5年新高”
首先,看到标题我的第一反应是先别看标题本身主观的内容,比如此标题中,中国通胀加速上行,这就是带有主观的部分,是否真的上行,他的理论依据一定是后面的这个数据。
那好,如果你先接受他主观引导,那后面的数字论证对你来讲已经没有意义,因为这个论证一定围绕符合通胀加速上行这个导向性标题去收集信息和表达观念的,一般情况下,你读完都会觉得中国通胀在加速。
所以,想有自己的判断能力,首先要具备不被别人主观意识影响的能力。
你信不信,如果作者或者其他专业选手再写一篇观念跟这篇完全相反的文章,论证精彩,且符合逻辑,你可能也会认同。
你会发现在同一事情上,自己尽然可以接受两个完全对立的观点。不要惊讶,这种情况下多半不是别人的论证迷惑了你,而是自己本身没有判断能力。
有一个词放到这里很应景“伸手党”。
为什么有人会在一件事情上能够接受两个完全不同的观点呢?因为这些人可能已经做了多年的“伸手党”,对于信息的处理是“直接拿过来用”,标题都说的很清楚,论证也有理有据,难道会错吗?
在我看来,对错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要有自己的判断和依据。
关于这个新闻标题,我前面说了,先别看主观的信息,直接到后面的数据信息。
两个信息:一个是CPI ;一个是PPI。
要想理解这篇文章,那最起码要先知道PPI和CPI 是什么?
这里强调一下,如果你并不了解这两个概念,那请你先去查一下,因为有基本认知后,你才能知道我说的和你理解的是否相同,你还可以依你的理解来判断我说的对不对。我觉得这个过程是很有必要。
我理解的CPI是这样的:这个数据是用来衡量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涉及到的商品价格变化的数据,CPI统计数据代表的是一种变化幅度,简单来讲,就是这个月白菜价格比上个月同一时间点的白菜价格上涨了多少。
有人很很迷糊的一点是,这个上涨多少算多呢?这里面其实各个国家都不太一样,不能一概而论,但有一个国际标准,就是CPI在2%-3%之间都属于比较合理的,或者说是温和的。
有了这个国际标准其实就比较好去分析当下的通货膨胀情况,像新闻中说中国1月CPI同比上涨了2.5%,这里的同比是指跟去年的比较。按这个标准判断的话,中国的CPI还处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啊,怎么能说要通货膨胀了呢?
上面我说了,每个国家的国情并一样,单纯的拿2%-3%的这个区间来判断是否通胀并不全面,如果再结合过往数据来看,或许更加合理。
从过去三年1月CPI的数据来看,今年1月的数据明显偏高。通过这个比较,可以判断将来发生通胀的可能性比较大。
但仅以一个国际通用标准区间和过往数据来判断今年的情况,还不够,我们还需要看另外一个数据,就是PPI。又出新概念了,如果你不是很了解,请先去查一查。
PPI:生产者物价指数,仅从名称上其实也可以看出一点区别,一个是衡量生成者,一个是衡量消费者,通俗一点说,CPI是衡量这个月白菜的价格比去年这个时候涨了多少,而PPI 衡量的则是衡量今年的原材料的价格比去年这个时候涨了多少(同比),比如我是个印刷厂,那PPI 能反应的是今年墨水价格与去年墨水价格的变动情况。
PPI 相对于CPI来讲,是一个前瞻性指标,因为PPI衡量的价格变动环节在CPI前面,也就是说如果PPI变动浮动很大,意味着未来CPI 的变动也会很大。
简单解释一下,比如,生产纸杯的纸价格上涨了,那就意味着未来纸杯的价格也会上涨。
现在,我们再把PPI的数据带进来。
从数据来看,今年1月份的PPI 数据明显高于前三年的数据,这说明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迅速,按PPI 的前瞻性,可以做出一定的判断就是,CPI极有可能会继续上升,甚至会在未来的几个月突破3.0。
除了PPI这个数据外,我还想再引入一个数据来去验证一下PPI 的有效性,这个数据就是PMI,采购经理人指数。如果不了解这个概念的,先去查一下。
PMI主要是用来衡量制造业运行好坏的一个前瞻性指标,它衡量的内容包含生产资料的价格、薪资、就业、订单、进出口等方面的综合指标。
我的判断是,如果这个指标同期也是上涨的话,就可以验证PPI上涨的有效性,同时也会给CPI带来上行压力。
从数据上看,PMI 的数据明显是要高于其他年份1月份的指数。
这里说一下,PMI数据怎么看。这个数据有一个荣枯值50,如果指数在50以上代表制造业的繁荣,以下则代表不景气。
PMI的数据说明生产环节的价格大概率是上涨的,这就意味着未来CPI数据将面临很大的上行压力。这个点是我的一个判断结果,还需要后期去验证,所以要关注下个月或者这半年的CPI 数据的走势,如果上行,表明我以此数据判断CPI走势的方式是正确的。如果没有上行,那就说明我的方法是有问题的。
最后,我还想再说一点,就是CPI 的上涨,包含PPI、PMI 的上涨,除了代表通货膨胀外,在不同时期它也是经济复苏的一个重要标志。这里的逻辑是:物价上涨意味着需求的增加,需求的增加就会带动生产,生产就会促进就业,就业又会促进消费,这样经济就会繁荣。
中国2017年1月CPI、PPI、PMI的上涨,是否意味着中国经济开始复苏了呢?这里我认为并不是这样,我还是通过数据来判断,看下面:
这是2009年12月至2010年5月份的PPI数据:
这是2016年8月到2017年1月的PPI数据。
这两个时间段的数据走势类似。
再来看看这两个数据对应的GDP的情况:
2009年12月至2010年5月份的GDP数据表现在11%左右的增长。而2016年1-4季度的的增长表现仅为6.7左右,我们先不考虑这个数据是不是有造假,我强调的是仅从数据角度去看这件事。
那现在可以看出,同样类似的PPI表现却有着不同GDP表现,所以我认为这次的PPI、CPI、PMI 的上涨不能代表经济上的复苏,更多可能是因为季节性问题、流动性问题、滞涨等方面带来的通货膨胀。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