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教徒の野望,HHKB Pro2 Type-S入坑体验

极客教徒の野望,HHKB Pro2 Type-S入坑体验_第1张图片
HHKB-Logo.jpg

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键盘里看出字来,满键帽都写着两个词: Vim Emacs ---知乎网友

(一)开篇


对于所有的极客或者说想要成为极客的人来说,最富有成就感的时候应该就是Type in code的时候了吧,而对输入体验影响最大的,那非键盘莫属了。对于逼格甚高的极客党或者说Mac党来说,HHKB绝对不会陌生,在各大发烧圈中一言不合就给你安利这款键盘,由此可见这款键盘的高逼格和深入广大发烧友和极客的内心。以下由RichardStallman大神镇楼,快看看他用的是什么。

极客教徒の野望,HHKB Pro2 Type-S入坑体验_第2张图片
RichardStallman.PNG

(二)人生若只如初见


HHKB包装和Macbook.jpg

初见HHKB,如果你对它一无所知,那么你绝对不会把这块朴实无华,甚至说有点像“小霸王”的键盘和高高在上的价格联系到一起。灰白的配合将情感的色调更多的倾向了严谨朴实,这也恰恰符合了这款键盘的初衷--为了脚踏实地、高效内敛的Unix使用者打造一款简洁实用的键盘。

第一感受

其实撇开其他的因素不说,单单是从外观上来讲,笔者认为HHKB的外观并没有太多的逼格,或者说并不至于太讨人喜欢。原因如下:

  1. HHKB的主色调不是单纯的白色,其实银白色也可以,但是它却是以灰白色为主色调,而它的主要搭档Macbook、iMac却是以银白色为主色调,一起使用的时候总给我一种莫名的违和感。单单从这一点来说,毫无疑问苹果自家的Magic keyboard 2绝对是最为搭配的,其次同是“尼虹”产的Filco 87也比较不错,奶白色的整体设计似乎跟Mac很是搭配,当然啦,这只是笔者的自家之言,大家自行判断。

  2. 笔者入手的是HHKB professional 2 Type-S,虽然已经是所卖的店铺里的最好的了,但是键盘本身不支持蓝牙连接。如果你想要蓝牙连接的功能,你只能额外花费¥500买一个外置多功能蓝牙模块EneBRICK。这里就有问题了,我们都知道,苹果的产品线全面的迈向无线时代,而它却还停留在有线时代,桌面上摆满的数据线,无论谁也不会觉得简洁美观吧。此外,Macbook上的USB拓展只有两个,虽然HHKB自己也有两个拓展USB但是,它的USB并不支持手机拓展,这可苦了笔者这种iOS开发小白,每次就算你有两根数据线,你也只能用Macbook上面仅有的最后一个USB口来进行真机调试,真心反人类。

  3.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键帽拓展问题,随意去一个电商里面搜索键帽,你几乎能找到所以你想要的键帽,林林总总,各式各样,但是唯独你很难找到电容键盘的键帽。我们知道机械键盘的轴都是十字形的,而HHKB属于静电容键盘,它的“轴”是圆形的,这就很尴尬了,市面上搜索到的99%的键帽都是为了机械键盘生产的。本来HHKB的外观就略显复古,而第三方的厂家又没有很好的跟进静电容键盘,DIY自己的HHKB的入门门槛和成本就显得格外的高了。

好了,说了三点第一印象的缺陷,那么到底是什么才能让HHKB几近走上神坛呢?难道买它的人都是傻*?施主莫急莫急,待老衲再装一波逼秀一波无P照片~

初见-HHKB.jpg

(三)HHKB与Mac的华尔兹


放眼中国乃至世界的各大企业,稍微有点逼格的几乎都会以Mac作为工作的主力机。那么问题来了,老子想用Mac,老子又不想用自带的键盘那怎么办?于是我插上了XXX的机械键盘,恩...没毛病,但是Win按键和Command按键位置差别有点大,没事改了按键就好了,于是兴冲冲的把键帽替换把按键映射也替换,但是又觉得Win键看着难受,于是又淘了一波Command的键帽,然后又发现黑色的键盘和Mac不搭配...

在不搭配的键盘上面不断的折腾,这就像是一个无底洞,一体性和一致性永远无法到达令人满意的程度。在这个时候,HHKB又闪闪发光的出现在了折腾青年的眼中。首先从按键的设计上来说,与其说它是Mac版的布局,倒不如说,它是Mac键盘的改良版本,原先并不常用的⇪(caps lock)集成进了Tab键,常用的⌃(control)被移到了小拇指轻易就能按到的左边,Esc按键也从右上角移到了左上角,同时不常用的电源键也集成到了该按键中。取消了独立的方向按键,方向键由组合键替代,此外键盘的间距也极其紧凑,整体键盘的大小就跟Macbook Pro键盘区域的小大差不多。总结起来就是,黄金地带给常用按键,不常用按键留给组合键。值得一提的是,不仅仅Mac的电源按键HHKB支持,包括增大声音、减小声音、静音等它也有支持。总而言之,HHKB几乎充分利用了每一寸键盘的面积,使它的利用率最大化的同时也兼顾极强的功能性。可能这才是那么多人对它趋之若鹜的原因吧。

(四)上帝的指法(Emacs & Vim)


上帝说要有编辑器,于是就有了Emacs & Vim--《圣经》

OK,既然现在已经有了HHKB,那么是时候全面的使用Emacs了,什么?你说Vim?对不起~我是Emacs党...

说起Emacs和Vim,这就好像是编辑器天空中两座最明亮的双子星,水火不容却又交相辉印。Vim是从 vi 发展出来的一个文本编辑器,不过在Vi的基础上增加了很多新的特性,同时也针对编写代码做了很多的优化,多模式的切换满足和各式各样的编辑需求,并且Mac的命令行也内置的Vim,对程序员来说应当是非常的友好了。

但是,我最终还是叛变到了Emacs阵营,其实理由很简单,Vim能做的Emacs都能做,况且Macbook原生支持Emacs,无论是Xcode还是命令行,还是其他第三方App,只要是在Mac下所能输入的地方都可以使用Emacs的按键规则,Learn once,Write everywhere。何乐而不为呢?

其实无论是Emacs还是Vim,他们都属于"重度control"编辑器,很多主要的功能都需要control+*,这样也就更加不难理解,为什么HHKB把control放在如此的黄金地带了。

关于学习Emacs的指法,我想有很多的教程了,随便一搜就有一大堆,这里提供一篇文章,请大家按需自取。

(五)静电容之迷


我想所有的键盘爱好者,剁手都有这样的一个过程:薄膜键盘->机械键盘->静电容键盘(或者高端机械键盘),直接跳静电容的土豪请直接无视。单单从价格上面来说,HHKB之所以被称为“退烧神器”,其中有一个原因是买它之后“烧无可烧”。但是,很明显,绝对不仅仅是这个原因,静电容之所以称为静电容键盘,根本上是因为按键触发原理的不同,我们平常所说的手感也主要由它来决定。

用了这么多的键盘,却不知道键盘的原理不觉得可惜吗?

1.薄膜键盘按键触发原理

薄膜键盘=双层薄膜+触点:有过拆卸薄膜键盘经历的人都知道,薄膜键盘拆开后,薄膜分为上下两层,中间有一个隔绝层,下层薄膜有一个一个的按键金属触发点,��当用户进行一次按键操作的时候,两层薄膜的触点被激发,信号从键盘电路传输出去,这样就完成了一次完整的点击。值得注意的是,薄膜键盘一个按键只能在一条线路上,但是一条线路上面却有多个按键,这也就是为什么薄膜键盘成了游戏“按键冲突”的重灾区了。

极客教徒の野望,HHKB Pro2 Type-S入坑体验_第3张图片
薄膜键盘触发原理.jpg

2.机械键盘按键触发原理

机械键盘=机械轴+弹簧:机械键盘的每一个按键都是一个独立的结构,它的主要构成结构为,两根触点结构的导片,一根轴体,一根弹簧,和按键载体。当我们按下键帽的时候,轴体压缩弹簧向下位移,与此同时触发导片,使两根导线接通,从而发出输出信号。

特性

  1. 这样的结构使得每一个按键更加的独立,很容易做到“七键无冲”甚至“全键无冲”。

  2. 于此同时,相比于脆弱的薄膜触发,机械触发的使用寿命大大增加,轻易的做到2000万~5000万次的触发寿命,并且按键的手感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抗“衰老”能力很强,不像薄膜键盘,用了一段时间之后,可能一个键就像一个“孤寡老人”,失去了昔日的雄风,按起来像一个干瘪的柿子。

  3. 统一独立的轴体设计使得用户的DIY更加方便,拆装键帽近似于无脑,玩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各式各样的十字键帽,同时商家也可以统一生产,不会因为规格不同而进行各种适配。

说了那么多,再不上图我就是流氓啦!

极客教徒の野望,HHKB Pro2 Type-S入坑体验_第4张图片
红轴.gif
极客教徒の野望,HHKB Pro2 Type-S入坑体验_第5张图片
青轴.gif
极客教徒の野望,HHKB Pro2 Type-S入坑体验_第6张图片
茶轴.gif
极客教徒の野望,HHKB Pro2 Type-S入坑体验_第7张图片
黑轴.gif

3.静电容键盘

静电容=活塞+弹簧+电容器:终于到了我们的“终点“静电容了,拆开静电容键帽,你会发现一个碗形的口,粗看很像薄膜键盘的键帽拆开后的模样,但其实完全不同。

极客教徒の野望,HHKB Pro2 Type-S入坑体验_第8张图片
静电容触发原理示意图.jpg

�当用户按下键帽的时候,活塞带着锥环弹簧下压,压缩了杯状橡胶,杯内是以空气为介质的可变电容器,当空气层的厚度改变时PCB基板就触发了用户按键信号。在这整个触发过程中,没有发生一次机械开关开合,无物理接触点,因此这一技术也成为“无触点”式点击。

极客教徒の野望,HHKB Pro2 Type-S入坑体验_第9张图片
HHKB按键触发原理.gif

特性

  1. 可定制。由于静电容按键也是独立结构,因此具备机械键盘的可扩展性,用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方便的更换键帽。

  2. 高寿命。由于采用的是无触点的设计,因此静电容键盘的寿命极其之长,随随便便用十年不成问题(官方这么说的,我没试过啊~~),实际使用时内部零件肯定会出现老化的问题,但是因为电容触发的原因,这并不会影响寿命,除非你去真空环境下面用...

  3. 低延迟。基于电阻原理的机械式键盘存在一个防抖时间,这个时间一般被设置在20ms-40ms之间,设置这个延迟时间主要是为了避免出现按键双击。而又托福于静电容的设计,通过主控调节,延迟时间完全可以达到理论上的最低值,也就是USB刷新率1000hz下的1ms延迟。

  4. 高降噪。得益于机械触发,机械键盘有很强的click声,要知道喜欢它的人会爱不释手,但是不喜欢它的人会想把喜欢他的人杀掉。而电容键盘的降噪就显得那么自然而然了,无触点的设计使得用户在办公室等使用场景下更加的从容不迫。

由此可见,虽然手感上电容键盘和薄膜键盘类似,但是两者在其他方面完全天差地别,

(六)键盘背后的日本精神


目前市面上知名的电容键盘有Topre的Realforce系列键盘和富士通的Happy Hacking系列键盘,无一例外,它们都是出自于日本人只手,所以文章的最后一节,让我们谈一谈键盘背后的日本精神。

提起日本人,无论是去过日本的没去过日本的,似乎都会被“严谨认真”这一品质所折服,在知乎上看到王亚晖的回答:我上学时曾经一篇300字的日语小作文被日本老师写了500字的评语后,就觉得不好好学不行了,最重要的是,老师的评语写的比所有学生写的都要工整,后来去办公室才发现,真的所有评语都是老师用钢笔,压着尺子一行一行的写出来的,如果有写的不满意的还会拿涂改液去修改,整个学期,无论作业、Quiz 都是如此,对比当时美国老师满世界胡乱画圈……后来所有评语都不舍得扔……

诸如此类的小故事还有很多,这种严谨到近乎于“固执”的匠人精神,我想这是制造顶尖产品所必不可缺的元素。这也是为什么,日本汽车能在世界有一席之地,日本相机几近垄断市场...

在HHKB身上,键盘每一处的严丝合缝,键程键位的每一处设计,都让人觉得那么的舒服自然。每一次敲击键盘,似乎都能感受到日本匠人的呕心沥血,日日夜夜的伏案执笔。

好的作品,是会说话的。

中国最需要的不是产品发布会上的夸夸其谈,而是产品到手之后的啧啧称赞。

你可能感兴趣的:(极客教徒の野望,HHKB Pro2 Type-S入坑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