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选择的自由 | 邓郁作品集

关于选择的自由 | 邓郁作品集_第1张图片

《南方人物周刊》高级主笔。曾供职于湖南经济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做过纪录片和电影版权销售、出版社编辑、翻译等。近年多关注医疗、教育、文学、独立音乐等领域,生命、性与情感、历史与个体等话题。




关于选择的自由

文 邓郁



大家好,我是《南方人物周刊》(以下简称《南人》)驻北京站的记者邓郁。今年是我在这本杂志“服役”的第六个年头。如果要从为杂志撰稿算起,已超过十年。在上千个流水一般的日子里,总有那么一些瞬间,会沉淀下来,偶尔浮现,提醒着我,这个世界上有种种不太为我们熟悉,却值得我们去靠近、深挖的存在。


2015年早春的某天,我坐在王琼的电脑桌旁。她的工作间其实就是她家的阳台,很窄小,墙壁上贴满了她欣赏的格言和杂感。王琼当时还是吉安的一名大学生,她用摄像机拍了自己一家三代人,若干个女性的故事。(当时我本来是想采写当地公益组织青原色的一个口述项目,但听到其中王琼家的故事以后,就决定以他们来作为文章《生之殇》的主体。


那篇文章的开头,就是她在自己的房间讲给我听的:


穿过江西峡江水边镇的105国道旁,有条浅浅的溪流,道上有座不到一米宽的石头短桥。十多年前,刚上小学的王琼,每次放学经过短桥,都会在桥边站一会儿,凝望桥下溪水边一个“白白的东西”。看过几次后,她知道了,那不是玩具娃娃——是被丢弃的死婴。


她认识一个叫周金的女孩儿,差点也落得和那些死婴同样的命运。


也许是因为过去太久,这样触目惊心的画面,从王琼口里说出来还颇为平静。其实周金就是王琼的亲妹妹,但她们姐妹仨直到好些年后才知道真相。和祖祖辈辈的当地人一样,父母亲特别想要个男孩,生了王琼姐姐和她以后,第三胎属于超生。到周金8个月时母亲打算做引产,没有成功。实在没法,正月的寒冬天里,他们把刚生下来的周金放在路边,希望能被好心人领走。过了一个晚上没人要,后来还是送给了孩子的二姑父。


母亲有没有如愿生下儿子呢?有。在周金之后,她又经过2次引产,2次流产,最后一胎,终于生下了王琼的弟弟思钒。


那些残酷的过往,和随后漫长的人生里,充满了血肉和精神的折磨,逃遁与“不甘”。但在当事人(母亲)和当地人看来,这些很稀松平常,甚至都不成为“故事”。难得的是,王琼看到了其中的痛点和背后蕴含的死结。她希望能用纪录片改善母亲和妹妹之间疏离、不解,互相怨恨的关系,也提出自己对于制度和社会更深层的一些探询。


如果说,祖辈们或许是迫于土地耕种和家族延续的需要;但她那些还在不断生育、堕胎的同龄姐妹们,是否有选择的自由呢?又有多少人尚未意识到这点,只是屈从于思维的惯性和舆论的压力?我们没有权利去指摘和干预他人的生活,但至少在王琼身上,她做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决定。


这些年我和王琼很少联系。前几天得知,她申请美国某大学的电影和媒介艺术专业已经通过了,即将踏上留学之旅,纪录片的后期剪辑也可能在海外完成。我很为她高兴。


我还时常想起2016年法国欧洲杯前那次密集的采访。因为之前的“恐袭”,让那届欧洲杯的东道国气氛有些“山雨欲来”。但安保局势的紧张只是冰山表面,下面浮动着的是积累多年的种族、宗教、阶层和文化冲突。和人在法国的同行、优秀的新闻人吴明敏联系后,我们迅速决定把这个封面专题分为安保、移民和难民三个篇章来呈现。


刚到巴黎放下行李,见的第一个采访对象就是文学博士弗洛里安·博迪亚斯。半年前,在距离我们见面的咖啡店12公里外的闹市区,他曾亲历恐怖袭击。但博迪亚斯选择换位思考,去想象和试图理解那些原本和他一样求学,却在某个时刻“分岔”了的极端青年。“我们都看电视,20岁都会因为职业而迷茫。都想成功,获得社会认同。恐怖分子心怀憎恨,是他的力量,也是他的脆弱。


那段时期,在与比利时接壤,和英国隔海相望的加莱“丛林”难民营(后来被关闭),每天夜里都有从阿富汗、巴基斯坦、北非等地涌来的难民,冒着生命危险潜行上高速公路,偷爬上开往英国的货车车厢,前往心目中的天堂。在那样的荒凉,贫瘠和满目飘摇里,尼日利亚人泽马克·琼斯创办了帮助大家的语言学校。当别人形容“丛林”如同监狱,他的选择是把大门打开,“把空间和心灵打开”。


在我眼里,他有些鲁莽和偏执,但某些方面也像极了电影中《肖申克的救赎》里的安迪。坚定果敢,行动派。你尽可以安于现状,或者沉沦,也可以选择像他一样,不怨天尤人,打造一个给他人带来希望的灵魂之所。


从法国出差回来三四个月,在操作又一个封面报道《生死一课》时,我认识了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的宁晓红医生。她和同事就像水中的一把盐,用善意、真诚的关怀,体贴的话术和专业操作,感染病人和其他医护人员。


其实,当医生当到第七年的时候,宁晓红生出了浓浓的职业倦怠。即便在号称全国最好的医院、看起来最有前途的肿瘤内科,“也就像个机器,没什么能提得起精神。


她当时已经着手去应聘别的地方,很快就可以办手续。但她心里有个声音老冒出来。再过两周就不是大夫了?不穿白大褂了?她觉得不对。原来直到要离开的时候,她才发现自己是如此地喜欢这个职业。更没想到,很快就在缓和医疗这门非主流的新兴学科里,找到了职业归属感和自豪感。


缓和医疗,说得通俗些,就是从过去的(只)关注治病本身,转为眼中有“人”,关注到全人,也包括病人和家属的心理状态,他们之间的关系。但不论是这个概念,还是生前预嘱协会,临终关怀医院和社区医院、相应的NGO等机构,在当下的中国都远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和认同。然而经由这次采访,我们意识到,还有很多与宁晓红志同道合的人,在努力去帮助那些慢性病人和绝症患者,尽可能地遵照本人意愿,做出符合内心需求的选择,有尊严和有质量地活着。


都说做记者要客观。但这是我的记者生涯里,少有的一次,采访当中脑子里不停地冒出冲动:如果有更多的人能知道这件事(缓和医疗)就好了!报道刊出后,有一位朋友在电话里流着泪说,谢谢。她原本不知道在父亲病重的日子里,自己的一些行为和决定是否正确。这样一群医生和他们所做的事情,让她释怀了很多,也有了更多面对未来的力量。


做记者这么多年,我始终不曾有坦然的自信:对于社会是否有足够的敏感?对于选题与采访对象有阅历和深度去把握吗?文字有没有可读性和辨识度?——也是在进入行业很多年以后才明白,文笔并不是做记者的首要条件。勤勉执着,头脑清晰,对世情万物给予理解,同时保持相对的独立。你看,其实做个合格线以上的记者,要求也并不低呢。


好在,还一直有热情。感谢这本温度尚存的杂志,始终给予记者空间和时间。也希望还愿意阅读深度报道的你,和我们一起,多从自己的环境和身份里走出来,去打量更广阔的世界。



2018年 | 中国西北科考团荒漠绝响 无问西东

关于选择的自由 | 邓郁作品集_第2张图片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阅读


2018年 | 万能背年旅店出入太行 骤雨重山

关于选择的自由 | 邓郁作品集_第3张图片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阅读

2017年 |冰心吴文藻爱与学术的信仰

关于选择的自由 | 邓郁作品集_第4张图片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阅读



2016年 |未来正在入侵现实

关于选择的自由 | 邓郁作品集_第5张图片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阅读


2016年 | 欧洲杯特刊之安保篇 再沉重的话题也能轻盈面对?

关于选择的自由 | 邓郁作品集_第6张图片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阅读


2016年 | 欧洲杯特刊之移民篇恐惧症、尴尬症与自我觉醒

关于选择的自由 | 邓郁作品集_第7张图片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阅读


2016年 |欧洲杯特刊之难民篇加莱:世界村,也是隐形监狱

关于选择的自由 | 邓郁作品集_第8张图片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阅读



2016年 | 对生命的努力与放手

关于选择的自由 | 邓郁作品集_第9张图片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阅读



2016年 | 那些90后的性与爱

关于选择的自由 | 邓郁作品集_第10张图片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阅读



2015年 |李银河事件 不寻常爱情引发的跨性别启蒙

关于选择的自由 | 邓郁作品集_第11张图片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阅读


2015年 |激情之爱,就是不管世俗的差异——对话李银河、“大侠”

关于选择的自由 | 邓郁作品集_第12张图片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阅读


2015年 |生之殇一个家庭、两代女人的生育故事

关于选择的自由 | 邓郁作品集_第13张图片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阅读





关于选择的自由 | 邓郁作品集_第14张图片


中国人物类媒体的领导者

提供有格调、有智力的人物读本

记录我们的命运·为历史留存一份底稿


关于选择的自由 | 邓郁作品集_第15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选择的自由 | 邓郁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