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作为操作系统软件,是沟通计算机系统硬件和应用软件的桥梁。学习RHCE,当然也应自硬件始,不过,操作系统毕竟属于软件,所以对硬件知识的了解只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就可以了。其实,对这些基本硬件知识的理解不仅有助于系统管理员很好地配置Linux,而且有助于解决Linux系统上的诸多故障。
系统架构(Architecture
我们知道Linux是以支持大量系统架构而著称的。不过,对于RHCE而言,只需考虑普通PC都能支持的Intel架构(i386)就行,从而免去了学习那些系统架构相关知识的麻烦。
Intel通信通道
一般PC机上所支持的通道无外乎以下三种:
1)  中断请求端口(IRQ):主要用于键盘、打印机等设备的中断请求服务。
2)  输入/输出地址:CPU和计算机其它部分通信的内存地址。
3)  直接内存存取通道(DMA):主要用于那些具有独立处理器的计算机设备。
由于Redhat对即插即用的支持已经相当出色,这些通道相关的配置差不多对系统管理员已然透明了。不过,学习它们,将有助于我们解决一些特殊的故障。下面我们分别来了解一下相关情况:
1)  IRQ设置:按准确的定义,IRQ是当某一外围设备(如网卡、鼠标、串口等)向CPU请求处理时间时所发送的请求信号。一般而言,计算机上每个相连设备都需要自己的IRQ端口,而且这个端口往往是一直占用的(可移动设备除外)。如果IRQ耗尽了,有些PCI设备及USB设备是可以共享IRQ的。
实践分析:如果机器上的USB端口或PCI卡出现问题,首先检查BIOS。不少BIOS中都包含了“激活PCI共享”和“支持USB连接”的选项。
2)  关于IRQ冲突:在某些PC上,IRQ可谓宝贵资源,随着连接设备增多,可能会发生IRQ冲突。一旦冲突发生,可以考虑手工设置IRQ,如果没有可用的IRQ了,那就必须牺牲某个连接设备。需要注意的是,有些IRQ是不允许改动的,因为它们是为主板上控制设备所预留的,千万不要与它们冲突。在Linux中,可以浏览/proc/interrupts来查看哪些中断已经使用,哪些还未使用。
3)  输入/输出地址:每个计算机设备都需要一个输入/输出地址,这是那些请求CPU服务的数据所存放的位置。I/O地址一般以十六进制编码列出。有些典型的I/O地址,如串口COM1COM2COM3COM4,它们分别对应的I/O地址为:03f802f803e802e8。在Linux中,可以浏览/proc/ioports来查看已分配的I/O地址情况。
4)  直接内存地址:通常用来直接在设备间传输信息,而无需通过CPU。现代PC的许多部分都不需要CPU,例如声卡和显卡。尽管DMA通道不要CPU的干预,但这些设备仍然配置了IRQ端口,有8个标准DMA通道(0-7)。注意DMA 4是保留的,不能用于任何设备。在Linux中,可以浏览/proc/dma来查看已分配的DMA地址。
内存
对于Redhat Enterprise Linux 5(以下简称RHEL 5)而言,最小的内存需求为256MB(实际还可以更小,但内存太少不够满足系统的正常工作要求)。
RHEL 5可以支持很大数量的内存,一般而言,内存的限制来源于硬件。
实践分析:对于Linux服务器而言,系统对内存的需求随着用户数的增加而增加,而那些大型程序,如数据库,对内存的消耗也是很大的。
硬盘
Linux系统是安装在硬盘上的,显然,硬盘对系统的支持是十分紧密的。从硬件角度来看,你应该了解:
1)  标准PC只能管理最多4IDE驱动器,而且不能识别PATA驱动器。
2)  更新的PC可以控制更多的SATA驱动器。
3)  如果有SCSI硬件的支持,机器可以支持多达31SCSI驱动器。
4)  不管使用多少PATASATA还是SCSI驱动器,Linux的启动文件(/boot目录下)必须安装在前两个硬盘中,否则,就需要用驱动软盘来启动系统。
5)  尽管能将Linux安装在USBIEEE 1394硬盘上,却不能直接从这些驱动器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