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语中有个词汇叫做artist excuse,即"艺术家特权"。很多人认为,艺术家似乎往往能冲破世俗眼光的枷锁,人们也不太会用普通人的道德标准来要求和评判他们,但这并不意味着艺术家就享有了道德或法律制裁的绝对豁免权。
2018年,伍迪·艾伦已经83岁。
年过80的导演伍迪·艾伦无疑是勤奋的典范。即使已经83岁,他仍然保持着每年至少出一部新片的节奏。
可就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已经拍好了的《纽约的一个雨天》可能无缘上映,目前依然无限期冷冻。
伍迪·艾伦指导《纽约的一个雨天》
对他来说,上一次整整一年未出新作,还是1981年。
除了这部作品,本计划于今年(2019年)上映的电影,也面临着融资困境。至于已经签约的亚马逊,甚至希望和他解约。
消息一出,不禁让人多了几分嘘唏。这也是一道摆在观众面前的难题,因为许多伍迪·艾伦的影迷,也都是MeToo运动的支持者。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他的影迷,我们该如何面对他的性丑闻?当他的作品不能上映,我们该为此感到惋惜吗?
在这里,我们并不试图去谈论一个才华横溢的艺术家,是否就能够逃避审判。
毕竟,假若他真的是一个性侵犯者,就不能单纯从道德的角度评价他。因为他的行为已侵犯了别人的人身权利,必须接受的是法律制裁。
但我们更关心的问题是,作为一个普通观众,究竟应该如何看待道德、艺术,及其背后创作者之间的关系。
艺术家的光芒,
未曾意味着道德与法律的豁免权
《美国精神封闭》的作者,将伍迪·艾伦的作品视为美国文化相对主义的范例,称他电影中那些自说自话的角色们,正"帮助我们惬意地与虚无主义共处"。
从《安妮·霍尔》、《赛末点》到《蓝色茉莉》,伍迪·艾伦式的幽默无疑征服了全球影迷,人们对其中展示中产阶级虚伪的桥段津津乐道,也为角色们荒诞不经的恋爱关系嘘唏不已。
而在现实世界,伍迪·艾伦的私生活几乎和剧中一样荒诞。
伍迪·艾伦和妻子宋宜
1997年,伍迪·艾伦娶了宋宜——这位宋宜,正是伍迪·艾伦的前女友米娅·法罗收养的养女。
尽管在后续不断的缕清中,大家发现“娶了自己的养女”这种误解与真相有所出入,但这段婚姻依旧被习惯性地视作“有违伦常”,也无疑给伍迪·艾伦带来了巨大的非议和指责,甚至有人想将他和宋宜的关系与猥亵儿童的指控关联起来。
26年前,伍迪·艾伦被曝曾涉嫌性侵自己与米娅共同的养女迪伦·法罗。当时,伍迪·艾伦坚决否认,经过一系列调查之后,这桩丑闻最终不了了之,由此也成为跨越世纪的谜团,真正的答案,恐怕只有当事人清楚。
伍迪·艾伦、米娅及孩子们(右一为宋宜)
然而,4年前,昔日的养女迪伦在《洛杉矶时报》上发表公开信,描述被性侵的过程,又一次引发轩然大波。除此之外,伍迪·艾伦和前妻所生的亲儿子也在社交媒体上为姐姐声援。
这一系列新闻都证明,无论当年丑闻是否属实,伍迪·艾伦确实是一个在家庭中不受欢迎的父亲。
不过在一切证据确凿之前,我们不应仅仅根据媒体舆论传扬的信息,就急于作出集体“道德审判”。
但是,一旦艺术家的侵犯违法行为被予以证实,那么艺术家的头衔和光芒,也不能成为他们逃避制裁和审判的借口,比如看似和伍迪·艾伦有着类似境遇的罗曼·波兰斯基。
罗曼·波兰斯基
大导演罗曼·波兰斯基曾拍下道德问题尖锐的情色电影《苦月亮》,他自己也面临着严重的道德问题。
从“杀妻灭门案”劫后余生,罗曼·波兰斯基又被一场已经实锤的性侵案困扰了50年。
1977年,罗曼·波兰斯基因为在好莱坞与13岁的女性发生性关系而被逮捕,当时,他在监狱中关了42天时间。一年之后,波兰斯基被判50年徒刑,随即逃到了巴黎。
成为一名美国逃犯后,这场案件困扰他一辈子,但并没有掐断他的电影生涯。
有意思的是,2003年的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得主,正是这位执导《钢琴家》的美国逃犯。当然,因为只要一入境就会被立刻逮捕,所以他无缘亲自捧起那座骄傲的小金人。
6年之后,洛杉矶地方检察官又一次对波兰斯基进行了引渡诉讼,理由仍然是那场未了结的性侵案。
在MeToo运动之下,今年奥斯卡奖评选机构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宣布,将被控性侵未成年人的著名导演罗曼·波兰斯基除名。
这位年迈的导演,最终为50年前的性侵案再次付出代价。当然,这代价和牢狱之灾相比,已经显得十分轻微。
在英语中有个词汇叫做artist excuse,即"艺术家特权"。很多人认为,艺术家似乎往往能冲破世俗眼光的枷锁,人们也不太会用普通人的道德标准来要求和评判他们,但这并不意味着艺术家就享有了道德或法律制裁的绝对豁免权。
道德审判之外,
我们更应在意艺术家对艺术的真诚
德艺双馨,一直是我们追求的境界。然而,不断被曝光、被揭露的丑闻让我们开始怀疑,能满足这样要求的艺术家是否真的已经所剩无几。
在好莱坞和欧洲世界里,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已经学会将作品和人品分开对待,影迷仍然愿意去影院欣赏那些存在争议的创作者的电影。真正优秀的艺术作品,依然能够得到欣赏和肯定。
伍迪·艾伦在丑闻曝光后的若干年里,也一直被重量级的演员和投资方青睐,演员愿意降薪与他合作,投资方愿意接受票房风险。
连当年波兰斯基强奸案的受害人,都曾在《洛杉矶时报》上撰文劝告奥斯卡评委:要以艺术来评价波兰斯基的作品。因为,这些作品和他曾经做过的事情是没有关系的。
然而,随着MeToo运动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艺术家的性侵犯行为,已经不是简单的道德问题。这些行为已经严重侵犯了受害者的人身权利,甚至扰乱了行业秩序。如果从这个角度考虑,影业让艺术家们为曾经的错误付出代价,并不过分。
那么,作为一个影迷,
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应该彻底抵制这些创作者的作品呢?
此外,
面对本身就“三观不正”的艺术作品
我们又该如何面对?
▼
……
关注看理想(ID:ikanlixiang)公众号
长按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回复关键词“伍迪”即可查看
▼
今天的文章来自我的这位老朋友:看理想(ID:ikanlixiang),他们一直致力于用文化和艺术,关心这个时代的心智生活与公共价值,将有价值、有意义的知识与观念公之于众。期望能帮助每个人在过于焦虑繁杂的生活之中,为知识和好奇心挤出一点点空间。
以下是看理想近期的精彩文章部分精选,点击图片即可查看:
人们说,you are what you read,在看理想最受欢迎的文章里,我们总能小小地窥视出,人们在关注些什么、思考些什么、讨论些什么。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是,这些受读者青睐的文章,从某些方面来说,有着极强的共同点。也许,这10个关键词,是这个偌大社会上的一个小小切面;也许,你能从这些词里面,看到这一年中的你。
作为一个充满了各种明星、网红和时尚人士的网络社交平台,Instagram里面的穿搭账号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但这些账号往往都是年轻好看的博主,但是,却有一个名为@Chinatownpretty的Instagram街拍账号里,偏偏专门记录的,都是一些旧金山唐人街上、早上出来买菜的华裔老人。他们不仅和时尚绝缘,而且和时代也脱节,却带着一种格格不入的实用主义穿衣方式,穿着旧夹克、碎花裙和长筒棉袜、提着买菜篮霸道地成为了唐人街不可忽视的一道风景线。
如今自媒体的喧嚣发达,假新闻和假消息之中,有一类牵涉大众爱国热情和民族情绪的内容,往往容易造成泛滥式传播。这种围绕着“爱国”主题的虚构新闻或名人语录,生产成本低,传播速率高,背后存在巨大的商业利益,不断消费着大众的爱国心。
更多精彩内容,
欢迎关注看理想公众号
▼
每日人物
本推送是每日人物与朋友们的友情互推,内容由对方提供,不代表每日人物观点。请读者们独立思考,根据个人喜好选择关注或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