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日记1 瘾疹 李氏砭法(虎符铜砭)

病例资料

患者女,78岁,因  全身皮肤瘙痒一个月 入院,入院后予皮肤病药物外涂后效果不佳,夜间瘙痒,整夜不能寐,今日晨间交班后征得患者同意,予刮痧疗法。

图片发自App
刮痧方案

手心包经--背部督脉胸段--内外膀膀经胸段--背部心脏投影区--背部瘙痒局部(腰部)--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阴脾经(由于时间关系,腿部只刮了大腿段)
时间上午10点至12点,共2小时

刮痧过程

1.手心包经严重瘀堵,刮的时侯,病人感觉非常疼痛,于是,改用了磨法,慢慢的,痧斑出来后,病人疼痛感减轻。

手心包经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2.背部心脏投影区,结节特别明显,内膀胱经瘀堵明显。

背部胸段

3.足少阳胆经,轻轻一刮,十来板后,刮出大量的黑紫色痧点,刮的过程中病人自觉奇痒无比,出痧后痒的感觉消失。

左足胆经
右足胆经

下午问诊

下午3点查房,患者诉瘙痒明显减轻,查看刮痧局部皮肤,紫色痧点全部变成了成片的痧斑。

右足胆经

左足胆经

右足内侧

左足内侧

瘾疹

瘾疹,中医病名。瘾疹是一种皮肤出现红色或苍白风团,时隐时现的瘙痒性、过敏性皮肤病。本病以皮肤上出现瘙痒性风团,发无定处,骤起骤退,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为临床特征。一年四季均可发病,老幼都可罹患,约有15%~20%的人一生中发生过本病。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者骤发速愈,慢性者可反复发作。中医古代文献又称风瘩癌、风疹块、风疹等。本病相当于西医的荨麻疹。

临床表现

瘾疹是一种皮肤出现红色或苍白风团,时隐时现的瘙痒性、过敏性皮肤病。本病以皮肤上出现瘙痒性风团,发无定处,骤起骤退,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为临床特征。一年四季均可发病,老幼都可罹患,约有15%~20%的人一生中发生过本病。

病因

本病总因禀赋不耐,人体对某些物质过敏所致。可因卫外不固,风寒、风热之邪客于肌表;或因肠胃湿热郁于肌肤;或因气血不足,虚风内生;或因情志内伤,冲任不调,肝肾不足,而致风邪搏结于肌肤而发病。

诊断要点

临床表现:皮肤上突然出现风团,色白或红或正常肤色;大小不等,形态不一;局部出现,或泛发全身,或稀疏散在,或密集成片;发无定时,但以傍晚为多。风团成批出现,时隐时现,持续时间长短不一,但一般不超过24小时,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部分患者一天反复发作多次。自觉剧痒、烧灼或刺痛。部分患者,搔抓后随手起条索状风团;少数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出现气促、胸闷、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心慌心悸。急性者,发病急来势猛,风团骤然而起,迅速消退,瘙痒随之而止;慢性者,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病期多在l一2个月以上,甚至更久。

证治分类

1.风热犯表证

证候:风团鲜红,灼热剧痒,遇热则皮损加重;伴发热恶寒,咽喉肿痛;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辨证分析:风热之邪客于肌肤,外不得透达,内不得疏泄,故风团鲜红、灼热,遇热则皮损加重;风盛则剧痒;营卫不和则发热恶寒;风热壅肺即咽喉肿痛;舌红、苔薄黄或薄白、脉浮数为风热犯表之象。

治法:疏风清热。

方药:消风散加减。

常用药:当归、生地、防风、蝉蜕、知母、苦参、胡麻仁、荆芥、苍术、牛蒡子、石膏、甘草、木通。

2.风寒束表证

证候:风团色白,遇风寒加重,得暖则减,口不渴;舌质淡,苔白,脉浮紧。

辨证分析:白色主寒,风性瘙痒,风寒外袭,营卫不和,故风团色白,皮肤瘙痒;寒性阴冷,故皮损得热则减,遇寒加重;阴津未伤,故口不渴;舌质淡、苔白、脉浮紧为风寒束表之象。

你可能感兴趣的:(刮痧日记1 瘾疹 李氏砭法(虎符铜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