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高冷越吸引,“逃离北上广”只是个传说丨智谷趋势

◎智谷趋势 | 严九元



1“逃离北上广”再次唱响

随着这一年一线城市房价飙升,逃离“北上广”的声音又开始大量出现。

最近广泛传播的一则新闻是“逃离北上广白领夫妇卖房回乡,深圳一房抵四房”,讲述一对高学历夫妇卖房从深圳回到武汉的经历。

而从网络搜索来看,逃离北上广深在近期达到一个高点。谷歌上,4月份逃离北上广深的搜索结果有1550条,是3月份两倍多。


越高冷越吸引,“逃离北上广”只是个传说丨智谷趋势_第1张图片


因此有人断言,高房价将促使人口从一线城市流出,似乎逃离“北上广”,会成为这年轻一代的集体选择。


但实际情况并不那么简单,有两个关键点:


  • “逃离北上广”是个别案例还是整体情况?

  • 二三线城市是否对人口流入有足够大的需求?

我们接下来基于数据和调研的分析,其结果可能让人大吃一惊。数据来源于统计部门的房价指数、人口流动情况以及智联招聘和中国就业研究所近期公布的《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

2第三波

这次逃离北上广的舆论,是近年来的第三波。

“逃离北上广”最初兴起于2010年,在那个北京房价暴涨38.5%、深圳房价飙升33.34%的疯狂年份,混迹在一线城市的白领们,第一次用如此直白的方式,表达他们对高房价的恐惧,对“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的回应。

这一年年底,新华网在回顾年度热点时,将“高房价驱使‘逃离北上广’”列入其中。

那一年4月,颇受年轻人欢迎的新锐杂志《新周刊》做了一期专题“给我生活,地方随便——放弃北上广的N个理由”。当你想要放弃一个地方找到了很多理由,说明这个地方真的该离开了;当你想要离开一个地方需要找N个理由来说服犹豫不定的自己,说明你还离不开那个地方。

“北上广深”,便是如此。

三年后的20132014年,中国迎来第二波“逃离北上广”的舆论热潮。

此时,同样是房价“近乎失控”的年份:北京2012年的房价涨幅仅3.31%2013年高达28.33%;深圳房价,2012年涨幅2.9%2013年猛涨至24.73%

通过谷歌网页搜索“逃离北上广”,便可以发现“逃离北上广”的信息条数在2010年又一次爆发后,20132014年又一次井喷。


越高冷越吸引,“逃离北上广”只是个传说丨智谷趋势_第2张图片


20134月,知名财经评论员叶檀发表评论《逃离北上广》,她在第一段就写到:


北京近两年的房租上涨价格超过房价,房租价格上涨显示富裕城市的实际生活成本上升幅度。

2013年年底,北京青年网发表报道《北上广高房价让年轻人逃离》,凡此种种,构成了第二波“逃离北上广”。

而到2016年年初,这波逃离北上广为第三波,可是这真的会成为这年轻一代的集体选择吗?

回顾三波“逃离”舆论,一个规律相当明显:此种呼声与房价正相关。

下图为一线城市平均房价与逃离北上广深搜索量的走势图,两者基本一致。


越高冷越吸引,“逃离北上广”只是个传说丨智谷趋势_第3张图片


3“哪里房价高,就到哪里去工作”

“逃离北上广”的呼声是船,房价是水,水涨自然船高。但是,这其实仅仅是事实的一部分。

另一半的事实是,“逃离北上广”可能仅仅只是一种停留在话语上的传说,距构成规模的群体性行动还差了好几条街。

先从找工作角度问个简单问题:为什么大家愿意往一线城市跑?答案很简单:因为那里有更多的优质工作机会,人才在那里有用武之地。

恰恰在这个关节点上,一线城市拥有近乎无可比拟的优势。

根据智联招聘和中国就业研究所近期公布的《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指数报告》显示,2016年第一季度,一线城市的用工需求同比增长10%,二线城市是4%,而三、四、五线城市的用人需求都是负增长,分别为-15%、-24%,-23%


越高冷越吸引,“逃离北上广”只是个传说丨智谷趋势_第4张图片


该报告的数据还显示,第一季度东部地区人才需求同比增长5%,中部地区增长1%,而西部地区的用工需求竟然是负增长,为-3%

在这种人才需求“冰火两重天”地区分化背景下,“逃离北上广”之后要去往何方,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甚至是无解。

当三四线城市和广大西部地区的人才需求不增反减,好工作僧多肉少的格局恶化,新进入者能如愿以偿的概率大为降低。

因此,虽然高房价让人头痛,但抵不住颇具想象力的职场空间,越来越多人只会继续去东部的大都市;中西部的众多中小城市,即使房价在去库存压力下没有上涨,恐怕还是缺乏足够的职场空间留住人才。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董藩曾告诫他的学生:“哪里房价高,就到哪里去工作。因为高房价反映出这个城市功能强大、有竞争优势、产业结构高端、人口规模大、市场机会多、收入高等基本特征。农村房价低很多人不去,一边往大城市挤一边骂。”

4“逃离”一直是个传说


从历史上看,房价高涨地时期,往往也是一线城市人口大规模涌入的节点。董藩这番话曾引起争议,但你不得不承认,他说的可能才符合事实。

以北京为例。过去十年(2006-2015),北京房价涨幅最快的是三个年份:2007年(44.55%)、2010年(38.5%)和2013(28.33%),这三年的外来常住人口增幅分别是9.5%、38.4%、3.7%。人口一直处于净流入状态,即使是在最近两年北京加大人口控制力度的情况下,仍是“进”多于“出”。

从数据来看,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外来常住人口的总数,这几年都在上升,整体“逃离”并未出现。


越高冷越吸引,“逃离北上广”只是个传说丨智谷趋势_第5张图片


高房价的阴影下,所谓“逃离北上广”、“逃离北上广深”,不过是个体的零星选择,构不成主流。那阴影后面的光,吸引着广大内陆的年轻人飞蛾扑火般地投奔而来。



5为何逃离不了“北上广”

逃离“北上广”,年年有人喊,但这些大城市所实行的人口规模控制却日益严格,一线城市,依然具有无可比拟的魔力。

一线城市有什么好?被人说得太多。归根结底,无非跟人、钱、产业有关。全国基本上最优秀的人才集中在一线城市、最有敏锐嗅觉和实力的资本机构也在那里,最受国家政策资源倾斜的高成长性产业(如互联网和高新科技)巨头也基本在活跃在北上广。

如果说,人才是21世纪最宝贵的资源,那么我们还可以判断,从目前不同产业的人才需求看,“北上广深”的优势还会进一步扩大。

如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指数报告》所显示的,在整体经济下行期,有两大行业的用工需求逆势而上,增长飞快:金融业和IT/互联网行业的用工需求分别增长21%和20%。


不过另一方面,有过半产业用工需求萎缩,其中零售/批发行业下降10%、快速消费品行业下降15%,汽车/摩托车行业用工需求减少16%。


越高冷越吸引,“逃离北上广”只是个传说丨智谷趋势_第6张图片


总体而言,金融、互联网等轻资产行业的人才需求依然生机勃发,这正是北上广深长久善舞的典型产业。(想想你能叫得出名字得互联网或金融企业的总部所在地。)

而劳动密集型产业、重工业等依赖于低端劳动力和能源的产业的用工需求萎缩速度相当惊人,动辄两位数。

在供给侧改革下,位于中西部地区的很多三四线城市将面临产业更新换代青黄不接、岗位供给严重不足的窘况,一时难以好转。

未来的中国经济,是服务业主导的经济,是创新人才最具话语权的经济。就此而言,北上广深,优势既立,和其他地区的差距恐会越拉越大。

观察一个地方的未来潜力,最根本的,还是看这个地方对人才的吸引力。

学者资中筠之所以断定美国没有并未衰落,证据之一,正是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才都愿意去美国工作。

高房价更像是北上广深实力的凭证,讲述着那里每天都在上演的财富奇迹。

中国的年轻人,继续从四面八方,向北上广深进击。

“逃离北上广”,看起来不过是个很美的传说。


微信已经开设了微信公众号置顶功能,快快置顶智谷趋势,把最好的位置,留给最优质的信息。


决策者的首席趋势顾问

“十大最具影响力财经公众号”

觉得我们干得不错?

长按并识别下面二维码赞赏

金额随意


越高冷越吸引,“逃离北上广”只是个传说丨智谷趋势_第7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越高冷越吸引,“逃离北上广”只是个传说丨智谷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