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阅读体验,欢迎访问博客原文
CI Dojo背景
最近组织了一次关于CI的Dojo,将自己在Team中的CI实践分享出来。如果你是Dev或QA或BA,并且还不是很了解CI,那么Dojo将会对你很有帮助。如果你已经熟悉CI并正在实践CI,那么Dojo对你也是有帮助的,因为这里里面将会介绍优秀的实践。
此次Dojo旨在引导那些对CI有兴趣的IT从业者正确地认识CI,通过Step by step的方式来搭建Jenkins CI平台,并借鉴一些优秀的实践来改善CI设施,从而优化交付流程,提高软件的交付质量。
Dojo一共有四节课程:
- CI基础 & Setup环境
- 手把手搭建CI (待续)
- 构建可持续部署Pipeline (待续)
- 持续交付 (待续)
CI基础
没有CI的项目开发是在耍流氓。CI在Agile中是一项最基础的设施,它通过自动化来提供有效的反馈机制以及高效的部署,大大降低代了码集成和项目交付的风险。
CI (Continous Integration),持续集成。在我的印象中,它是一个项目开始前必须
搭建起来的基础设施。在现在的软件开发项目中,几乎没有项目是只有一个人在开发的。超过一个人就形成了团队,每个人同时并行开发不同模块的功能,这就涉及到代码的集成,所以代码集成是几乎所有开发团队都要面临的问题(一个人的开发项目不在本文范畴中)。
CI是什么?
Martin FLower 这样定义持续集成:持续集成是一种软件开发实践,即团队开发成员经常集成他们的工作,通常每个成员每天至少集成一次,这就意味着每天可能会发生多次集成。
每次集成都通过自动化的构建(编译,自动化测试,部署)来验证正确性,从而尽快地发现集成错误。大多数团队发现这个过程可以大大减少集成的问题,让团队能够更快的开发内聚的软件。
集成
这个词出现这么多次,那么到底是在集成什么呢? 程序员写的是什么?当然是代码
。所以持续集成主要是针对代码的集成,而我们后面所讨论的的范畴也集中在代码的集成。
集成,就少不了要借助一些工具,将这些工具通过合理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工作流模式。且看一张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同时会存在多个开发者
(两个以上),他们会向同一个版本控制代码库
中提交代码,存在一个CI Master
去监测代码库是否存在更新,一旦更新,就会在Build Server
中触发构建
,一次构建通常包含一下几个步骤:
Check out, Run build, Compile, Test (Unit, Integration, E2E), Deploy
构建运行完毕,Build Server
会输出构建结果,CI Master
会根据结果失败与否设置状态(失败:红,成功:绿),最后通知开发人员
、QA
以及Team Leader
。
实践指导:
在Jenkins中,存在Master
和Slave
概念,通常由Master负责管理各个Slave,具体的构建任务由
Slave来完成,Master起到一个协调的作用。在大型复杂的构建系统中,Slave和Slave之间是独立的(独立的物理主机独立的IP),通过Master将它们协调在一起去完成大型的构建任务。当然Master也是可以独立完成构建任务的,通常一些小型简单构建系统中值创建了以个Master就可以完成所有的事情。
为什么要构建CI?
如今软件开发不再是少数人的活动了,Dev光杆司令的时代已经不再,曾经流行了一段时间的神庙逃亡
也是又一对夫妇开发的。或许你会说,微服务的天下即将到来,一个资深的架构师将系统拆分成足够多足够细粒度的微服务,每个微服务小到可以由一个人去开发完成,这还需要集成吗?需要!因为这样众多的微服务虽然都是独立的小个体,但它们的集成将是所面临的一大挑战,所以CI将能够更快地给你提供反馈,让你知道你负责的微服务是否跟其它的微服务是否还良好合作着。
不可否认,我确实经历过一个人开发的项目,如果再加上这个项目对外界的依赖很少,CI的价值可能就体现的不是那么明显,但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有多个开发人员去完成的一个项目:
CI是需要付出成本的,既然大家愿意付出成本去搭建CI,它就一定能带来价值,CI能够给我们带来的益处有:
1. 减少重复的过程
2. 降低风险
3. 可视化
4. 增强团队的信心
5. 随时随地可以生成可部署的软件(CD)
减少重复过程
CI通过自动化,将一些需要重复执行的操作(代码审查、编译、测试、构建、部署)自动化管理起来,大大减少了重复的过程,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降低风险
开发过程中,每天进行多次集成,并且添加了足够相应的测试,每次集成CI都会快速检查代码中的缺陷并提供及时的反馈,降低了未知的风险。
可视化
提供一个人人都能抬头即见且低头还可见的Dashboard(借助Chrom插件BuildReactor,将CI Dashboard集成到Chrom浏览器中来)。
CI提供了大量真实且最新的数据,能够让我们关注当前集成的趋势(例如构建时间、构建失败比例、测试覆盖率等),有利于有效决策。
增强团队信心
每次构建的结果都是公开透明的,所有人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每次提交改动对软件所造成的影响。
随时随地可以生成可部署的软件(CD)
客户最关心的是可以部署的软件产品!
CI让我们就可以在任何时间发布可以部署的软件,在外界来看,这是持续集成最明显的好处。或许我们将提升软件质量和减少项目风险说的滔滔不绝。但对于客户来说,可以部署的软件产品是最实际的资产。
1. 持续集成,我们可以经常对源代码进行一些小改动,并快速将这些改动和其他的代码进行集成。如有问题,相关成员马上就会被通知到,问题也会在第一时间被修复。
2. 没有持续集成,问题有可能直到交付前的集成测试(回顾测试)的时候才发现,这就有可能会导致延迟发布产品,而在紧急状态下修复这些bug的时候又有可能引入新bug,最终可能导致项目失败。
如何搭建CI?
CI产生这么多实际的价值,是不是说搭建一个CI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呢?恰恰相反,搭建一个简单的CI本身并不用花费太多的时间。当然,不花费太多时间并不代表它就能够发挥出那些价值,所以在开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CI的原则和最佳实践,这将有助于我们打造出一个能够创造实际价值的CI:
CI需要遵守的原则:
1. 统一的代码库。
2. 每次提交都会在CI服务器(专门的机器)上触发一次构建。
3. 快速构建。
4. 自动化测试。CI犹如巧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一定要给她足够的米(测试)。
5. 所有人在本地机器上构建成功后再提交到代码库中。
6. 每次构建100%通过,如果失败,修复构建优先级最高(CI不过夜)。
7. 自动化部署。
最佳实践:
1. 开发人员每天至少要向代码库push一次代码。
2. 开发人员每天至少要从代码库pull一次代码。
3. CI定时去检查代码库的更新,只要有更新,就触发构建。
4. 一键部署。对于UAT和生产环境,屏蔽自动部署,引入人为手动的一键部署。
要搭建CI,我们还缺一个工具
,因为我平时开发过程中对Jenkins情有独钟,这里就选用Jenkins作为CI工具,它简单易用,功能强大,并且所有的操作几乎都可以在Web GUI上完成。下面列出一些比较流行的开源工具:
- Jenkins
- Travis CI
- GoCD
- Buildbot
- Strider
Setup Ubuntu虚拟环境
方便起见,我们准备在Mac主机上Setup一个Ubuntu的虚拟环境,将借助 Vagrant 和 Virtualbox 来完成。在Mac上安装如下版本工具:
1. Vagrant 1.9.1
2. Virtualbox 5.0.10
安装好Vagrant之后,查看版本:
$ vagrant -v
Vagrant 1.9.1
创建一个目录dojo-ci
,在dojo-ci目录中进行初始化:
$ mkdri dojo-ci
$ cd dojo-ci
$ vagrant init ubuntu/trusty64
A `Vagrantfile` has been placed in this directory. You are now
ready to `vagrant up` your first virtual environment! Please read
the comments in the Vagrantfile as well as documentation on
`vagrantup.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on using Vagrant.
首次运行,Vagrant会联网下载ubuntu/trusty64
,需要等待一段时间。
执行完毕,会生成一个Vagrantfile文件,我们对该文件做一些配置,添加如下配置信息:
Vagrant.configure("2") do |config|
config.vm.define :jenkins_ubuntu do |config|
config.vm.box = "ubuntu/trusty64"
config.vm.hostname = "jenkins-ubuntu"
config.vm.synced_folder "~/Personal-sjyuan/ysj_hub/docker-jenkins", "/home/vagrant/docker-jenkins"
config.vm.network "private_network", ip: "10.29.2.122"
config.vm.network "forwarded_port", guest: 80, host: 80
config.vm.network :forwarded_port, guest: 8080, host: 8080
# config.vm.provision :shell, path: "./setup-jenkins.sh"
config.vm.provider "virtualbox" do |vb|
vb.memory = "1024"
end
end
end
上面主要配置信息注释:
1. hostname,指定虚拟机用户名
2. synced_folder,Host主机与虚拟机所挂载的同步目录,前者是Host主机上的目录,必须存在,后者在虚拟机创建之后会自动创建。
3. network,配置网络选项,可以配置虚拟机IP,以及与Host主机的端口映射。
4. provision,指定运行的文件,可以在虚拟机创建好之后自动运行脚本安转所需要的环境,该文件必须存在于Host主机上。
Vagrant是一个命令行工具,用于管理虚拟机生命周期(启动,关机,注销,移除等),非常易用,官方文档的getting-started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文档。
配置好Vagrantfile,就可以一键启动:
$ vagrant up
等待虚拟机启动完毕,ssh登录到虚拟机,此后的一切操作跟在一台Linux机器的终端上操作别无两样:
$ vagrant ssh
安装Jenkins
Setup好Ubuntu虚拟机,我们就有了CI服务器,最后,我们来安转Jenkins:
$ wget -q -O - https://pkg.jenkins.io/debian/jenkins-ci.org.key | sudo apt-key add -
$ sudo sh -c 'echo deb http://pkg.jenkins.io/debian-stable binary/ > /etc/apt/sources.list.d/jenkins.list'
$ sudo apt-get update
$ sudo apt-get install -y jenkins
安装完毕后,查看Jenkins服务是否正常启动:
$ sudo service jenkins status
Jenkins Continuous Integration Server is running with the pid 1112
如果没有启动,需要运行以下命令启动jenkins:
$ sudo service jenkins start
* Starting Jenkins Continuous Integration Server jenkins [ OK ]
访问localhost:8080,可以看到:
快要成功了,根据页面提示,需要一个密码校验,这个密码在jenkins运行的Server上,也就是之前使用Vagrant启动的Ubuntu的虚拟机上:
$ sudo cat /var/lib/jenkins/secrets/initialAdminPassword
1ed2af4*****************5ad29e
输入密码之后,选择Continue,然后选择Install suggested plugins
,等待安装完毕,创建一个用户,可以看到Jenkins Dashbo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