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前不久美图提交了IPO招股书,最近应该快上市了。这是每个人身边都能找到用户的产品。而翻开招股书,商业模式上有点颠覆:拥有庞大的流量,却依靠手机来实现营收。从美图的招股中,我们不妨来一起探索:流量到变现的距离,到底有多远?
产品:超乎寻常的流量获取能力
美图招股书显示,2016年6月,总MAU为4.46亿。其中,美拍的月活为1.41亿,美颜相机1.13亿;美图秀秀1.03亿。并且,美图的海外用户总数为3.7亿。占到了总用户的19.2%。而在美图给出的一个截图中,在中国iOS应用商店免费影像与视频应用前十位排名中,美图包揽了四席。
(摘自:美图招股书)
看了上面这组数字,只能说,美图的流量获取能力,超越所有同类产品。
在使命和愿景中,美图在招股书中还列了一句话:“我们的使命是让世界更美。我们的使命是打造美丽生态链,让每个人都使用美图产品。”先不谈商业化层面,从一个产品的角度看,美图对用户需求的理解以及把握,是非常到位和精准的。用营销中所谓的“定位理论”来说,美图已经通吃了美颜这个赛道。
美图=美颜。
(摘自:美图招股书)
在美图的这张月活增长柱形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从2013年到2016年,美图的月活增长非常迅速。高达4亿的MAU。并且,美图还写了一句话:其中大部分是来自中国的自然流量。也就是说,这些流量,基本都是美图免费获取的。
蔡文胜,擅长的不是买流量,而是做流量。
移动:除了MAU,还需要场景
美图的一系列产品中,都是围绕美这件事展开的。
从美图秀秀开始,美图切入的是影像美化工具。然后是美颜相机。2014年6月,美图发布了移动短视频产品美拍,美图对美拍的定义是“视频与直播社区应用”。这个定义,已经脱离了工具这个范畴,升级到了直播社区。下面,我们就来分析分析:美拍是应该定义成一个短视频应用?还是直播社区应用?
在美图全系列的产品中,美拍是活跃度最高的。MAU为1.41亿。而从美图的产品扩张中,我们可以追寻的逻辑是:图片、视频、直播社区。这三个元素,又是同时围绕“美”这个元素展开的。对于美拍,相对于美图秀秀,用户可以让美颜的照片“动起来了”,做成一个30秒的美颜短视频。从产品看,美拍是一次对美图秀秀的升级。从固态图片到动态视频、从封闭到开放。
但是,回到移动端,我们再一次回归到场景视角,美拍虽然变成了动态的美图秀秀,但使用的主角仍然“录自拍”。美拍的主语和美图秀秀的主语,都是“我”。
用通俗的语言讲:只有当我想要自拍的时候,我才会想起用美拍。
这样的场景,完全有别于秒拍和小咖秀,更不同于直播的映客、陌陌直播。从功能看,秒拍确实和美拍类似:美颜、水印、特效等。但秒拍最早是新浪投资的,产品的逻辑和方向也是微博的“运营思维”。比如,拉大V、造话题。作为微博嵌入的唯一指定短视频应用,秒拍承载的是媒体属性和功能。和美拍比,秒拍的自拍属性更弱。用户使用秒拍,出发的角度是找内容,而不仅仅是录自拍。因为秒拍上有明星、各种达人。
秒拍,是广场;美拍,是私密的短视频分享。
所以,回归产品,美拍和美图秀秀相比,是一次美颜2.0的升级,从固态的图片升级到一个动态的视频美颜。但这个升级过程,核心的落脚点在美颜上,而不是内容,更不是社交。美拍上,用户可以围观大V,但用户关系,远弱于微博。用户关系偏弱,用户虽然可以拍出美颜短视频,但观看的人仍局限于用户自己。而不是微博的广场和围观效应。
有趣的是,美图在未来的规划中,还提到了“连接用户”这一项。“我们相信我们的产品已经成为许多用户线上社交生活重要的一部分,让我们有机会更好地将用户彼此连接起来。”读完这段话,可以想象美图对社交的渴望。所以,美图在后面的段落中,还进一步提到了“把每个产品用户账号整合、打通”,在此基础上,添加社交和媒体功能。我理解的是,美图希望:用户和用户之间,形成关系。
目前的美图,拥有庞大的用户量和MAU。一个优秀的移动影像产品。而下一步,真正考验美图的,是能否在移动端构筑真正的用户场景:关系。
流量到商业化的距离,到底有多远?
产品和流量,不得不佩服,蔡文盛和吴欣鸿是一对天作之合。吴依靠域名起家,做出了美图,对人性和产品,拥有不凡的洞察力。蔡,可谓流量的祖师爷。
产品上,美图是一个软件公司;营收上,美图是一家手机硬件公司。2016年上半年,美图的智能硬件销售收入为5.568亿元。毛利率为19.5%,硬件的销售额占到了美图总营收的95.1%。智能硬件的毛利为1.1亿元,互联网服务的毛利为-0.34亿元。其中,值得琢磨的,是互联网服务:毛利率是负的。如果不卖手机,让美图的现有员工只做这几款拥有巨大流量的产品,依靠在线广告的收入,还不够维持公司日常开支的,更不用谈账面上的盈利了。而美图公布的单个用户的月活收入贡献里,也证明了这一点。“我们的月活跃用户平均月收益由截止201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币0.08元增长至截止2016年6月30日止6个月的人民币0.22元。”
流量,并不等于收入。或者说,流量,并不等于可规模化的收入。这在美图的模式上,可以得到充分的验证。
美图的产品和商业模式,很好的阐释了流量到变现的距离。
美图的全系列产品中,除了美拍是一个带有内容味道的短视频应用,其他都是纯工具。在同一级别的MAU产品中,作为可对比的是猎豹移动。2016年二季度,猎豹的MAU达6.23亿。在商业化上,猎豹通过清理大师这一工具单点切入,然后对应的变现有移动广告、轻游戏发行等。在猎豹的产品体系中,工具和轻游戏可以形成一个良好的协同,产品之间可以形成矩阵。
而美图的产品系列,目前并没有走向这种矩阵、用来实现规模化营收的矩阵。所有的产品加起来,营收占比不到5%,而卖手机可以占到95.1%的营收。
启示:
美图的招股书,或者说美图的案例,可以给现有的工具产品很多启示。那就是:流量≠用户,流量更不等于收入。流量到变现的距离,需要跨越的不是一两个梯级。大家都喜欢提360三级火箭:输入法—浏览器—导航。这样的三级火箭模式,在PC上是可以的,因为浏览器是用户的必需品。小白用户也习惯用导航。而在移动端,用户的行为是分离的。不会一直停留在浏览器上,而是App之间相互跨越。这时候,抢占用户时长就变得非常重要。
对于即将IPO的美图,未来的挑战仍然在于移动端的场景构筑、用户的停留时长以及用户关系的构建和沉淀。不然,仍然只能靠卖手机来获得收入。
个人粗浅观点,和大家分享,欢迎批评指正。
与作者交流,添加微信:wanghaitian123,请告知职业和公司。
投稿和商业合作,请发邮件:[email protected]
您也可以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