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书succeed(一):人人都能达成目标

拆书succeed(一):人人都能达成目标_第1张图片
人人都能达成目标

succeed : how we can reach our goals(成功:如何达成目标)是一本介绍如何达成目标的很实用、操作性很强的通俗心理学书。作者海蒂•格兰特•霍尔沃森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多次在权威学术杂志发表学术成果。如果你和我一样,订下目标总是难以实施、或者半途而废,甚至一开始心里就知道大约是完不成……那么就一起把书里这些达成目标的方法拆为己用,有所成就,更重要的是成为一个执行力强、更自信、更好的自己。

先说一下这书牛在哪。关于达成目标,有很多老生常谈的说法,比如坚持、乐观、行动等等。这些你我都知道,可是过程很辛苦、诱惑又太多,试了很多次又失败很多次,怎么办?懊恼一阵后一切如常。这本书说,你所经历的这些问题都不是个案,解决的方法不仅有,还很多,不仅多还有各种科学实验验证了,不仅验证了,哪些场景该使用哪种策略是最佳选择也已准备好,只需按图索骥即可……所以,本来是听达人推荐冲着学习英语去读的原版书,没想到书讲的都是我的痛点又通俗易懂,在“我擦这就是在说我”“靠,还有这一招”中不由自主读完了,急迫劲堪比读小说。读完制定了今年的目标,更有带着锦囊妙计出发的感觉。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准备阶段是如何制定目标;第二部分预备阶段是如何根据不同个性不同场景选择不同目标;第三部分出发是一步步了解为什么目标实施过程中会失败,以及简单、有效易操作的策略。每一阶段都有重要的概念、常犯的误区和实施要点,第一篇将梳理目标准备阶段的两个核心理念、三个策略和一个技巧。

拆书succeed(一):人人都能达成目标_第2张图片
准备阶段要点

两个核心概念


第一个核心概念,智力、能力和个性不是天生的、固定的,而是能通过经验和学习不断发展的。

对能力的认识影响我们认为什么是可能的以及达成的可能性。身体不协调不太可能想当篮球运动员、物理不好不太可能立志当科学家。当我们认为自我不能改变,追求的目标通常是在别人面前展现最好的一面。这种目标阻碍改变,让人不能学习和成长。实际上,智力、能力和个性都能通过学习和经验增加和发展。这样才会制定更有挑战性目标,更愿意跨领域学习新技能,而不是只敢在自己熟悉的领域活动。不怕犯错误,知道错误里也有很多信息可以学习。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不是贬低精通一个领域的大牛,而是认识到能力不是固定而是可发展的,可以在擅长一个领域的情况下选择多维发展。比如我作为文科生会鼓起勇气学学编程,这个原本认为是这辈子都不会去做的事。

第二个核心概念,目标要具体要有难度。

要具体,别说要做到最好。什么是最好?每个人的标准不一,太模糊没有可操作性。要可衡量,减肥五公斤就比减肥要好,因为前者让你清楚知道减肥成功的标准,有动力到达。学会PPT是个模糊的目标,而三个月能独立完成五个PPT制作,从写脚本到根据内容选风格,具体图片文字排版布局等完整流程过一遍,这是一个具体的目标。

要有难度,但不是不切实际。高标准会让人在潜意识里更努力、坚持更久,使用更有效战略去实现目标,没人会设定目标减肥五公斤最后减了二十公斤。而高难度的目标达成有成就感,成就感又导致更加努力,形成良性循环。所以制定目标不要太过保守,比如一周运动3次是比较舒适的节奏,那就果断提高到6次。

三个实施策略


策略一:知道什么时候要思考,什么时候别想太多just do it

要做一些很难、复杂、不熟悉甚至只是要花太多时间的事,用“做什么模式”,关注手上的事。就是所谓不要想太多,just do it 。第一次溜冰、滑雪,关键是分解具体步骤,注意双腿弯曲、运用技巧,而不是想象大家敬佩于你的速度和优美的姿态。

具体怎么做?首先写下对你来说很难完成、难度高、很不熟悉的事。比如开始新职业。然后写下你要开始做的第一步,为了完成目标,你应该开始的具体行动。下一次想到目标时,停下来,思考下一步要做的事,并把注意力集中在上面,直到养成习惯。

比如菜鸟我要独立完成一个项目,从对方商讨、拟定方案到项目执行,有很多不可控因素。稍微进展不顺就沮丧,想到进行到某一步就有很多不懂的东西要学就很慌。这种情况就应该切换到“做什么模式”,把手上的事情做好,一步步前进,想太多毫无意义,徒增烦恼。

“为什么模式”则是多想意义和目的。把具体行为赋予意义,当成是美好前景的一部分,更有动力,也更能执行长远目标,面对诱惑更不冲动、脆弱。

具体怎么做?首先写下让你没有动力或者太多诱惑的目标,比如戒烟,减肥。写下为什么要这么做,目的是什么,从中能收获什么,有什么好处?下次开始行动前,停下来思考意义,不断重复直到成为习惯。

两种方式各有利弊,怎么选?根据目标选择合适的方式匹配。当需要动力和增强自我控制,用“为什么模式”,比如减肥、健身,工作枯燥懈怠时想想对个人的意义。困难的事用“做什么模式”更容易更有帮助,虽然可能动力不足,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但更关注手上的事,道路艰难也能逐步跨越。在不同阶段也可以自由切换,进入不熟悉的领域用“做什么模式”,当熟悉后应该切换到“为什么模式”,避免倦怠、放弃。

策略二:有时当冒险家,有时当会计师

心理学家把未来分为近期未来和远期未来。李笑来说“七年就是一辈子”,指的就是远期未来。在这一视角下,容易考虑意义、潜在价值而不考虑可行性,更像冒险家,思考的是“为什么模式”。近期未来则精力集中在设想具体情境要做什么、怎么做,更像精于计算的会计师,思考的是“做什么模式”。可能陷于细节的泥沼,而忽略很有价值、意义的东西,意识不到机会。

比如大学读心理学专业,可能定下当一个心理学家的远期目标,但如何定义心理学家、通过什么努力能够达到并不清楚。在拿个好分数的短期目标下,可能会去摸清授课老师脾气等无益于当心理学家的做法。想去自助游,了解到要自己办签证做攻略订路线酒店,觉得太琐碎最后放弃。结果跟团不停坐大巴,玩不好吃不好又累体验差太多。

该用哪种需要看情况,本书没有详细展开,采铜在《精进》里提到一个策略:使远期未来的目标更加具体化 、情境化和可实施 ; 降低近期未来中的 “非期望行为 ”的便利性 ,主动增加挑战的难度 。

策略三:用心理对照法谨慎乐观

乐观思考很重要,但要避免对困难估计不足变成盲目乐观。具体怎么做?用乐观思考、现实考虑的心理对照法:写下期待的事情,再写下目标达成的积极方面和一个到达目标前的障碍。比如可以想象拿到顶尖公司offer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但要考虑距离公司要求有多远,还有多少优秀的人也申请?持续进行,分析目标达成对你的重要性和实施的难度,以此认识成功可能性,对目标有多坚定。如果发现障碍太多,及时终止止损。

一个技巧:运用无意识达成目标


我们都认为目标是刻意事件,需要左右衡量,评估成功可能性。但事实竟然是大部分目标执行是无意识的。无意识(潜意识)的能量有多大?如果你的潜意识保存的信息和NASA超级计算机相等,你有意识保存的部分只有便签贴那么多。一件事做得越多,越会变得自动化,越被无意识思维控制。比如开车回家,如果是老驾的话可能一路上思考各种事情,而无须记挂怎么换挡、到哪要转弯。

无论是减肥、戒烟,生活场景中的一些词句、物品和人都能触发无意识朝目标工作,保持动力。触发的东西甚至可以是任何东西,只要你明确其中意义。

所以,环境中放置物品可以触发无意识朝目标工作,保持动力。一些词句(决心、团队合作、坚持……)、物品(健身房、健康食品、待办清单),我们重视的或崇敬的人(爸妈照片、偶像访谈杂志)都能影响。只需要放在日常生活经常能接触到的地方,就等待无意识朝着目标自动巡航吧。

总结:践行比什么都重要


赵周在《这样读书就够了》提出拆书的理念,你不必读懂甚至不必读完一本书,只要在生活、工作中用上一点,任何一点,就值回书价了。succeed : how we can reach our goals对我启发最大的刚好是准备阶段的前两章,刚好是年初,如果你和我一样已经制定了目标,就正适合实践这些策略和技巧。如果还没有,就花一点时间制定科学目标和策略吧。如果你愿意,欢迎留言分享,互相启发,一起前行。

(未完待续)

实践:读书笔记写作小套路

第一步,运用拆书帮的RIA理念,用便签、批注摘抄或用自己的话理解原文,记录对自己有启发的概念和心得、灵感。先看目录、前言,了解大概,是解决问题还是阐述概念。再快速阅读,重要观点、有启发的用RIA理念细读。R(Reading)阅读,便签I(Interpretation):用自己的语言简要重述知识点,或是总结启发;A1(Appropriation)便签:回顾自己有没有经历、看过类似事件、情景,相关案例等,写下来;A2便签:结合知识和经验,写下今后如何运用,要具体可实施而不笼统。纸质的用三种不同颜色便签;电子版的话,手机上的kindle 和多看等阅读软件都有多种颜色供标注。

第二步,用思维导图梳理作者的逻辑框架或套入自己的思考框架便于理解。秋叶在《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提到两种框读法,一是介绍作者(社会地位、本书目的),结合自身感悟分享精彩片段,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和适合人群;二是列出本书要解决的问题,作者认为的原因和解决方法(不要照搬,自己梳理成简单易懂句子、段落),写出总结句,解释,你认为是否可行和理由,以后遇到这种情况该如何解决?

第三步,要点重新排列组合整理。秋叶的框读法和RIA理念可结合,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将书中概念、实施策略,实践或案例按自己理解重新整理。

你可能感兴趣的:(拆书succeed(一):人人都能达成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