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走“弯路”的机会

       

2017-06-14 武际金 山东省教师教育

孩子不服软怎么办?孩子打也不认错怎么办?孩子脾气倔强怎么办?孩子……类似的问题经常被家长问起,也着实让我们感到挠头,毕竟每个所谓的问题孩子背后都有千差万别的原因,难有“万能药”来医治“百病”。

有一位家长找到我诉苦,说儿子特别顽皮,出错犯事简直就是家常便饭,为此挨了不计其数的打骂惩罚,严重时甚至用皮带、笤帚等“惩戒工具”狠狠地“收拾”他一顿,但无论怎样打,他都咬紧牙关,一声不吭,死不认错,简直就是“茅坑里的石头”。最终孩子被打得遍体鳞伤,父母也心疼得难以言说,恨铁不成钢的暴力处理方式最终伤害的是亲子双方的情感大厦。而且,还有一个更令人担忧的后遗症,那就是孩子越来越难管了。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孩子虽为数不多,但如果摊到了哪一个家庭中,就是一个极其令人头疼的“疙瘩”,破解起来颇费周折却不一定有太大成效。

就这样的孩子而言,“硬”的办法已经失效,那就只能选择“软”的策略。不难发现,长期在重压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这些孩子身上不是没有“软肋”,他们大部分属于吃“软”不吃“硬”的类型,单纯的打骂强硬已经不能解决问题,更无法使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因此只能另辟蹊径,寻找“软”下来的沟通教育方式,方能凑效。

无论采取怎样的策略,达到怎样的结果,但有一点是家长必须要面对的,那就是这些孩子的教育难度远远超过了普通孩子,因为存在于这些孩子身上的问题都是长期所处环境、所受教育的恶果,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这样的亡羊补牢是也是我们必须要付出的代价。因此,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做到未雨绸缪,从根源上解决问题,避免孩子养成这样的性情。

之前看过一个故事,富有哲理,发人深思。

一名禅师在讲学时把一幅地图展开,问:“这幅图上的河流有什么特点?”

学僧答:“都不是直线,而是弯弯的曲线。”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也就是说,河流为什么不走直路,而偏偏要走弯路呢?” 禅师继续问。

学僧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有的说,河流走弯路,拉长了河流的流程,河流也因此能拥有更大的流量,当夏季洪水来临时,河流就不会水满为患了。

还有的说,由于河流的流程拉长,每个单位河段的流量就相对减少,河水对河床的冲击力也随之减弱,这就起到了保护河床的作用……

“你们说的这些都对”禅师点了点头,然后缓缓说道:“但在我看来,河流不走直路而走弯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走弯路是自然界的一种常态,走直路却是一种非常态。因为河流在前进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有些障碍是无法逾越的,所以,它只有取弯路,绕道而行。也正因为走弯路,让它避开了一道道障碍,最终抵达了遥远的大海。”

说到这里,禅师话题一转:“其实,人生也是如此。当人们遇到坎坷、挫折时,也要把曲折的人生看做是一种常态,不悲观失望,不长吁短叹,不停滞不前,把走“弯路”看成是前行的另一种形式、另一条途径,这样你就可以像那些走弯路的河流一样,抵达那遥远的人生大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把走弯路看成是一种常态,怀着平常心去看待前进中遇到的坎坷和挫折,你会像河流一样,抵达到人生的目标。

这里所讲的走“弯路”,更多指向于经历磨难与挫折,而我更看重的是河流顺势改变流向后的“柔美”,也即水的善变与灵活。如果家长能把这样的故事及道理通过适合自己孩子的方式讲述出来,并让孩子慢慢地理解蕴含在自然事物中的人生道理,孩子的心就会“软”下来,“活”起来,遇事也就学会了走“弯路”,绕过那些看上去无法逾越的巨石、大山,最终成就健康的生活态度和处事策略,未来的一生也会变得顺风顺水,幸福满满。

这样的教育不仅是应对家庭中亲子关系问题的“良药”,更是孩子面对同伴、朋友、陌生人时很坚实的自护“铠甲”,它可以让孩子在为人处世方面做到游刃有余,既不害人,也不伤己,岂不是两全之策!

教育,应该为孩子量身定做走“弯路”的机会,在不断“试错”中柔韧个性,丰满智慧。

你可能感兴趣的:(给孩子走“弯路”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