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空题
张可久与乔吉二人并称“乔张”。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节),是关汉卿散曲的代表作。
元代散曲创作前期有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冯子振、张养浩,作品风格质朴自然。后期有张可久、乔吉、睢景臣、刘时中、贯云石,追求典雅工巧,逐渐失去朴素自然的本色。
马致远有“曲状元”、“元人第一”之称,著有《东篱乐府》是前期作家中最多产的一位。
元代人称此曲为“万中无一”、“绝调”。《双调·夜行船·秋思》
睢景臣与刘时中的创作,扩大了散曲原有的题材范围。《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乔吉,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自称“烟霞状元”、“江湖醉仙”。《山坡羊·冬日写怀》
杂剧的角色大致分为末、旦、净、杂四类。末是男角,旦是女角,男、女主角分别叫正末、正旦。
元杂剧前期最有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有:关汉卿的《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王实甫的《西厢记》、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纪君祥的《赵氏孤儿》等。
后期成就和影响最大的作家是郑光祖,他是“元曲四大家”之一(另三人是关汉卿、马致远、白朴),代表作是《倩女离魂》。
关汉卿是元杂剧之祖,也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戏曲家。关剧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社会、公案剧(窦娥冤》《蝴蝶梦》《鲁斋郎》);二是爱情、婚姻剧(《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三是历史剧(《单刀会》《西蜀梦》)。
《西厢记》的故事,最早出自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小说叙述张生对莺莺始乱终弃的故事。
最为著名又完整保存下来的是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又称《董西厢》(以区别于王实甫的《王西厢》)。王实甫的《西厢记》杂剧,便是在《董西厢》的基础上再加改编、创造而成的。
南戏产生于北宋末南宋初,“四大传奇”和高明《琵琶记》的出现,标志着南戏的成熟,并进入创作的全盛期。明代,南戏发展成为全国性的戏曲形式——“传奇”,一直到清代中叶,“传奇”取代北杂剧的地位,成为戏曲创作的主要形式。
《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合称《永乐大典戏文三种》。
《琵琶记》被推为“南曲之祖”。
高明自号菜根道人,后人称为东嘉先生,高明学识渊博,史称“长才硕学,为时名流”《琵琶记》
《琵琶记》是高明根据长期在民间流传的南戏《赵贞女》改编的。
明代文学的发展大致呈一个U字形:初期出现了短暂的繁荣,中叶比较沉寂萧条,末期又出现新的繁荣景象,是明代文学发展的高潮。
明初: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等长篇,标志着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成熟。诗文作家宋濂、刘基、高启都取得了较高成就,堪称明代诗文之冠。
明中叶:小说创作几乎一片空白。戏曲:杂剧有《杜甫游春》《中山狼》,传奇有《宝剑记》《鸣凤记》《浣纱记》。诗文:先有台阁体,后有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其后以归有光等人为代表的唐宋派给当时沉闷的文坛带来一丝清新气息。
明末:戏曲方面,有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及李玉《清忠谱》、朱素臣《十五贯》等。小说方面,《西游记》《金瓶梅》两部“奇书”的出现,标志着长篇小说创作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短篇小说有“三言”和“二拍”与之争奇斗艳。诗文方面,有公安派、竟陵派以及张岱等人的小品文大放异彩,为古代散文创作开拓了新的领域。
传奇是明代戏剧的主要形式。
宋濂、刘基、高启号称三大家。其中宋濂以文名,高启以诗称,刘基则诗文兼擅。
以杨荣、杨溥、杨士奇为代表的“台阁体”。他们的作品歌功颂德,粉饰现实,风格雍容典雅,平庸呆板,毫无生气。
(复古)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的“后七子”;以唐顺之、王慎中、茅坤和归有光为代表的“唐宋派”;公安三袁(宗道、宏道、中道)为代表的“公安派”;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派”。
长篇章回小说在这一时期终于诞生并定型。《三国演义》《水浒传》的产生,标志着我国古代的长篇小说已经走完了它漫长的成长历程,达到了成熟的阶段,从而开创了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新时期。
第一部杰出的浪漫主义神魔小说《西游记》;第一部由文人独创的世情小说《金瓶梅》
《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合称为明代“四大奇书”,代表了我国早期长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短篇小说方面,白话类有冯梦龙编纂的“三言”和凌濛初编纂的“二拍”,代表了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罗贯中)《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又叫《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杰出的长篇章回小说,它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跨入成熟阶段的标志。
《三国演义》现存最早的刊本是明嘉靖本,最通行的是清代毛宗岗的整理评点本。
类型化的人物塑造。善于抓住人物基本的性格特征,运用夸张、对比、烘托等手法使人物形象突出地显现出来,并不惜用浓墨重彩加以渲染,通过不同环境下不同言行的描写,将这一性格发展到极端。
《水浒传》的编著者是施耐庵和罗贯中。大致可以分为繁本和简本两个系统。繁本系统中比较重要的有100回本(容与堂本)、120回本和70回本(金圣叹评点的贯华堂本《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
冯梦龙别号龙子尤,与哥哥冯梦桂、弟弟冯梦熊号称“吴下三冯”。冯梦龙是晚明著名的通俗文学大师。
“三言”各类题材的代表作:一是描写爱情婚姻问题(《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卖油郎独占花魁》《金玉奴棒打薄情郎》《蒋兴哥重会珍珠衫》《玉堂春落难逢夫》《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二是描写商贾与手工业者生活(《施润泽滩阙遇友》);三是揭露社会黑暗腐朽(《沈小霞相会出师表》《灌园叟晚逢仙女》)。
海盐腔、弋阳腔、余姚腔和昆山腔,都以演唱传奇为主,合称传奇的“四大声腔”。
梁辰鱼的《浣纱记》,是第一部用改革后的昆腔演唱的剧本。
“三大传奇”,即李开先《宝剑记》、梁辰鱼《浣纱记》和无名氏《鸣凤记》。
以汤显祖为代表的临川派(又称“文采派”主张语言要注重文采,不受音乐格律的限制),和以沈璟为代表的吴江派(又称“格律派”强调“合律依腔”,“语言本色”)。
李玉是明末清初影响较大的剧作家之一,所作传奇名作有《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清忠谱》《千钟戮》等。前四种 “一、人、永、占”,合称“一笠庵四种曲”,乃其早期作品。思想和艺术上最成熟的作品是《清忠谱》。
明代杂剧的代表作家是徐渭(《四声猿》)和康海(《中山狼》)。
明代散曲王磐的代表作《嘲天子·咏喇叭》和冯惟敏的代表作《胡十八·刈麦有感》。
汤显祖与《牡丹亭》,《惊梦》是《牡丹亭》《牡丹亭》中曲辞写得最优美的一场抒情戏。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不仅代表了清代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也是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峰。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
长篇小说是清代文学的骄傲,标志着清代文学的高度繁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的《红楼梦》不仅是清代的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也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丰碑。
李渔的《闲情偶寄》是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的集大成之作,与金圣叹的小说理论恰成双璧。
清初有顾炎武、王夫之、屈大均等为代表的爱国诗派,以吴伟业为代表的尊唐派,以钱谦益为代表的宗宋派,以王士禛为代表的神韵派等;清中叶又有沈德潜的格调派,袁枚的性灵派,翁方纲的肌理派等。
清初词有陈维崧、朱彝尊、纳兰性德三大家。
以张惠言和周济为代表的常州词派,提倡比兴,强调词的社会作用,标志词风转变。
魏禧、侯方域、汪琬号称“清初三大家”(古文),他们主要以传记文学为优。
袁枚、邵齐焘、刘星炜、孙星衍、吴锡麒、洪亮吉、曾燠、孔广森等所谓“八大家”(骈文)。汪中最为杰出。
《儒林外史》现存最早的刻本为嘉庆八年(1803)的卧闲草堂本。
《儒林外史》的语言是比较纯熟的白话,被誉为“国语的文学”。
四.文学常识
元曲四大家:马致远 关汉卿 郑光祖 白朴
关汉卿:元代杂剧的奠基人 《窦娥冤》《蝴蝶梦》《鲁斋郎》
马致远:元代著名的杂剧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天净沙秋思》,《夜行船秋思》(马致远散曲代表作,最能代表马致远散曲的思想和艺术风格。元人称此曲“万无中一”“绝调”)
雎景臣:字景贤 《高祖还乡》
张可久:元代后期散曲的代表作家 《卖花声怀古》
乔吉:字梦符 元代后期与张久可齐名的散曲作家 《山坡羊冬日写怀》
王实甫:元代前期杰出的杂剧作家 《西厢记》
张养浩:元代著名的散曲家 《山坡羊潼关怀古》
高明:《琵琶记》(被“传奇之祖”)
明初诗文三大家:宋濂(以文名) 刘基(以诗称) 高启(诗文兼善)
汤显祖:明代成绩最高的剧作家。《牡丹亭》
冯梦龙:明末通俗文学的一代大家。三言 二拍
吴下三冯:冯桂 冯梦龙 冯梦熊
《西厢记》是元杂剧,是我国古典杂曲国的不朽著作。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
《西游记》是一部神怪小说。
“三言”“二拍”是明代代表性的短篇小说集。《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卖油郎独占花魁》《施润泽滩阙遇友》《沈小霞相会出师表》
《聊斋志异》是清初最富有创造性、文学成就最高的志怪传奇文言小说。
《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讽刺文学的代表作。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
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罗贯中 《水浒传》施耐庵 《西游记》吴承恩 《红楼梦》曹雪芹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指无关道术的琐屑之言。
元杂剧的基本结构形式是一本四折或加一楔子
元杂剧剧本内容:曲(曲词) 白(对白) 科(舞台指示)
元杂剧的角色:末旦净杂
元杂剧男主角唱的戏叫末本,女主角唱的戏叫旦本
元人散曲常用的实际上只有五宫四调:五宫:正宫 中吕宫 南吕宫 仙吕宫 黄钟宫 四调:大石调 越调 双调 商调
七音十二律:七音:音 宫 商 角 变 徵 羽 变宫
十二律: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琵琶记》与当时最有影响的“四大南戏”——《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杀狗记》、《拜月亭记》并称为“五大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