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下魏后,韩信请战北上,向刘邦请了3万的兵力。声称要灭了燕、赵、齐,断了楚军的粮道,企图从物质上给楚军沉重一击。
韩信既定魏,使人请兵三万人,愿以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粮道。汉王许之,乃遣张耳与俱,引兵东,北击赵、代。
韩信不亏打战技能点满,又攻下赵国的小弟代。还受降大量精兵,全部输送到荥阳,作为刘邦的投资回报。
后九月,信破代兵,禽夏说于阏与。信之下魏破代,汉辄使人收其精兵诣荥阳以距楚。
然后继续高歌猛进,按照计划,攻打赵国。
冬十月, 韩信、张耳以兵数万东击赵。赵王及成安君陈馀闻之,聚兵井陉口,号二十万。
赵国号称兵力20万,古时候一般都要向外号称自己有多少兵力,大部分数量会比实际多很多很多。按照这种潜规则,赵军保守估计也得10万左右。至于韩信的兵力,可能在3万左右。比10万少的可怜,以至于陈馀都有点不屑
韩信兵少而疲, 如此避而不击,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矣。
这场战争发生在井径口,是太行山有名的八大隘口之一,就是现在河北获鹿西10里的土木关。以西,有一条长约几十公里的狭窄驿道,易守难攻,不利于大部队的行动。当时赵军就扼守在井陉口,居高临下。看看实景图,吓不吓人:
这种地形,四面都是断崖,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即使韩信火攻,上面的赵军每人撒泡尿都可以把它灭了。打赢这场战争几乎不可能。不知道当初韩信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行军数百里来攻打。我猜想他到了这里一定也懵逼了。
可是,伟大的战役就是在绝境中反击。
战前,赵国司令员陈馀,其手下的参谋李左车虽是个官二代(其祖父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李牧),却是个挺有战略头脑的人,他分析道:
韩信、张 耳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臣闻‘ 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路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勿与 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 可致于麾下;否则必为二子所禽矣。
大概意思是,韩信刚胜了战争,士气正旺。但是他行军数百里到这里,士兵疲劳又吃不饱。给我3万兵马,从小路袭击其军队后面的粮草部队。你只要按兵不动,韩信将进退不得,待我成功后,再攻击,不出10天,韩信必败。
这个计谋挺好的。是个正常人都知道,断其补给部队,饿其体肤,待其虚弱后,再攻击。可陈馀不干,自称自己是仁义之兵,自带光环,不用诈谋奇计:
韩信兵少而疲,如此避而不击,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矣。
当时李左车听完这句话估计得气个半死,按我这样做肯定能大败韩信。你陈馀装逼,给自己带高帽,还大言战争不要诈谋奇计。真是奇葩啊,可这还不是他第一次奇葩了。有次,张耳(他曾经的哥们,现在也在韩信部队中)被敌军围了,求救陈馀。陈馀拒绝了,说自己去也是送死。张耳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后来被其它诸侯救了,张耳质问陈馀。陈馀直接甩掉帅印,说难道我是迷恋将军的职位么。撂下这句话就去上厕所了,本以为装装逼,摆个姿态可以圆圆场。回来发现帅印真被拿走了,他的部队被张耳接收了。十分生气,然后带着剩下的几百名将领走了。
我不是说陈馀智商捉急,而是说这种话令人震惊。其实从陈馀的角度,自己占据了压倒性的有利地形,而且兵力多于韩信几倍。是个人都会觉得这是稳赢的战争,都会自我感觉良好。不攻击,只要派重兵守住关口,还有小路。利用自己的优势和韩信打持久战,耗都把他耗死。可是如果剧情真按这样发展,历史就不会铭记这场战争了。
其实韩信当时对这场战争是相当没有把握的。当听闻陈馀没有采用李左车的计谋,相当之开心,自认为遇到了一个耿直boy。于是放开手脚,开始干。
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广武君策,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
很多人就会问了,韩信是怎么知道的这个消息的。其实张耳曾经是赵国知名人物,当过领导,人望极高,在赵国军中有几个老相识是完全正常的。极有可能是老相识给张耳的小道消息。当初刘邦派张耳和韩信一起征战赵国,可能也是考虑了张耳在赵国混过吧。
韩信于是指挥部队在据井径口30里的地方安营扎寨。挑选2000名轻骑,每人手持一面汉军的红色战旗在赵军军营侧翼埋伏。嘱咐,当赵军倾巢而出的时候,立马进城拔掉赵军旗帜,立上我军的旗帜。一面又派出1万人作为先锋,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悄悄咪咪地到绵蔓水东岸,背水列阵。陈馀发现韩信背水列阵,无路可退兵,不经长天大呵呵呵呵,认为韩信烦了兵法大忌,根本不懂常识。对汉军更加轻视。
其实陈馀的轻视也是情有可原的,因为兵法中说列阵就该“右倍山陵,前左水泽”。就是右侧有高山作为依托,左侧面向水泽。可居高临下,视野开阔,守后反攻,以逸待劳。而韩信反而背水,确实是兵家大忌。
紧接着韩信亲自带兵,敲锣打鼓,向赵军方向逼近。陈馀一看,这送上门的羊羔,不要白不要。打开城门,果断出击,准备搞一波。于是双方碰到一起,开始撕杀。厮杀一阵后,韩信开始假装撑不住了,往后撤兵到绵蔓水东岸,也就是背水列阵的地方。赵军喜出望外,觉得这是一个歼灭韩信大部队的绝佳机会,于是倾巢而出。
于是信与张耳佯弃鼓旗,走水上军; 水上军 开入之,复疾战。赵果空壁争汉旗鼓,逐 信、耳。
但是呢,韩信带领着部队殊死抵抗,赵军没占到多大的便宜。
信、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 不可败。
所以,准备撤退,却发现大本营壁上到处插满汉军的旗帜,以为boss赵王被抓了,大惊失色,赶紧跑路。韩信看到这种情况,真是天助我也,来了个前后夹击,赵军溃如开闸的洪水,韩信带领的汉军取得了胜利,还斩了陈馀,俘虏了赵王。
事后,手下问了韩信,说背水作战是兵法大忌,您为什么如此任性。韩信开启了装逼模式:
诸将效首虏,毕贺,因问信曰:“兵法:‘ 右倍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 曰‘破赵会食’,臣 等不服,然竟以胜。此何术也?”信曰:“ 此在兵法, 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 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所谓‘ 驱市人而战之’, 其势非置之死地, 使人人自为战; 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诸将皆服, 曰:“ 善!非臣所及也。”
韩信的大概意思是,我平时没怎么训练各位将士,这种情况下,不把你们置于死地,使人人为保全自己而战,如果给他们留有生路,怎么能取胜。将士听了韩信的话,大呼牛逼。
其实看到这里我很苦恼,你说赵军倾巢而出,至少8、9万人,吃饱了喝足了。韩信也就2、3万人,还疲惫没睡好,也不是精兵,因为之前在魏收获的精兵已经被送回荥阳。如果是正面的兵戎相交,韩信这点兵力肯定不堪一击。除非韩信的军队有工事作抵御,让赵军攻不进来。《资质通鉴》中没有说明,司马大人惜字如金,任由后来人去揣测。其实我们可以从记载中看到一点端倪,韩信在交战的前一天,已经在绵蔓水旁列阵。按照韩信给部下吹牛,说他是置之死地而后生。我不太信,因为整场战争,韩信获胜的关键是那2000个骑兵,他所做的一切,包括大张旗鼓地逼近赵军、假装逃跑,其实目的只有一个,让赵军轻敌,倾巢而出,给骑兵进入赵军大本营创造时间。在赵军大本营插上汉军旗帜,让赵军误以为老巢被占领了,失去斗志,打散其内部团结,最后再来个前后夹击。对于什么背水一战,这种如此特殊的战法,不到生死关头,无路可退,谁会傻傻的专门把自己的军队背水作战。再说,韩信当时并不是无路可退。战后,韩信对将士所说的话,很大的嫌疑是为了树立个人崇拜,以后好带兵打战。
其实,韩信能赢得这场战争,完全是遇到了位猪对手。赵军占据了各种压倒性的有利条件,号称20万训练有素的军队、占据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居高临下的地形,怎么看都不会输,可结果恰恰就输了。输在轻敌,看到背水一战就冲出城企图灭掉敌军,冲出城也就算了,还倾巢而出,放弃了自己的优势,也完全不担心有没有敌军抄后路攻城。只能说他放得开,玩的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