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来到这里 都是为了小宝贝的健康哈
养儿过程 艰辛苦酸 没有当过妈妈的人是无法体会的
从0-3岁这个喂养过程,如果小宝贝很少感冒生病之类的 妈妈则稍轻松度过
可是如果有一个常生病的宝宝会是怎样? 三天两头跑医院 到各大专家门诊排队挂号 一等就是一上午
银子花了不少 却总不见好 来回奔波操劳 心力交瘁
又明知道抗生素的伤害 却无可奈何 还得帮着护士摁住宝宝的头看着针尖插入血管里 小宝贝嚎啕大哭 竭力挣扎 无奈那护士的针头怎么也找不到血管 扎了一次又一次
妈妈眼睛里不自觉泛出泪花 宝爸则在一旁大骂
这样的场景是不是很熟悉呢?
大家都知道在当今社会文化背景下 医院已经是一个趋利性机构 救死扶伤成为第二原则 一个简单的感冒发烧 会给你开一大堆寒凉药 甚至挂上三五天吊水
药物的伤害会造成那些后果你们知道吗
可是在你不懂得一些基本处理方法时 知道又怎样?只能眼睁睁看着宝宝遭罪
所以在当代如果你不学点中医知识就不是一个合格的爸爸妈妈!
今天分享的通过这些方式可以让宝宝不打针 少吃药 少生病 宝爸宝妈们好好学
大家知道中医与西医治病的不同之处吗?
西医治症状 中医治本
中医重在辩证 药用对了 常常能达到一剂而愈的效果 也就是说吃一次病症就消了
所以我在这里要纠正大家一个观念
西医治结果,中医找病因
就是感冒之类小病用药要以次数计算 并非以天数来计算
不要一吃就吃一个星期 那样对宝宝伤害非常大
一般中成药最多吃三天不见效就无需再吃了 我一般都是2-3次为衡量标准
无明显好转就不吃 这样不仅速度见效 还可以在不对症的情况下减少药物对人体的副作用
无论是食疗还是药物都是一样 食疗也是以其食物偏性来达到疗效
大家想不想知道这些方法
下面先给大家引入两个非常重要的观念
1:中医治病思想是 防 守 调
防未病 防加重 守正气 调阴阳气血平衡
用在小儿感冒上的理解就是 当小孩一感冒 我们就马上采取措施去制止 清淡饮食守住脾胃正气 再简单用一些食物的偏性去调理阴阳 阴阳平衡了 身体自恢复的能力就强了 问题就得以解决
其实中医在治疗小儿感冒类疾病真的很简单 效果又很好
现在医院动不动就吊水 用药也大多都是苦寒之药 对孩子脾胃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很多孩子在一次生病打针吃药后 就消化不好 生长发育缓慢 就是这些盐水造成的后遗症
而如果懂一点基础中医知识 就可以避免这些问题发生 大多时候随便用一点食物疗法 或是推拿 及其它一些小方法 就很容易好 成本只是花几分钟而已
防加重的思路是 孩子在刚开始感冒的时候 是最好的处理时机 刚开始感冒就好比一团小火 我们用一桶水就能扑灭
如果等它发展成熊熊烈火时 那就必须要动用消防队了 这时的伤害就要大得多 无论人力 财力都不划算 搞不好还得花上几千大洋
所以一发现宝宝有感冒症状 就马上去处理 不仅宝宝少遭罪 还省钱
第二个观念是宝宝任何的病症都以脾胃为中心
不管是感冒 还是其它问题 特别是一些常见疾病 如 感冒发烧 拉肚子
现在爱生病的宝宝 大多都是喂养不当造成 天天鱼肉蛋奶 水果不间歇 宝宝脾胃娇嫩 哪里能运化这些 脾胃负担过重 反而导致营养吸收不好 再往下就是脾胃正气不足 就容易生病了
若想小儿安 三分饥与寒 说的就是这道理 脾胃主运化 就像一个能量的种子 源源不断的散发能量去维持生命动力
如果饮食不合理 就会阻碍这个能量散布 特别是在宝宝生病期间 能量不足就无法修复细胞 恢复正气去与外邪对抗 导致宝宝病情加重 久久不愈的情况
所以在宝宝生病期间 饮食一定要清淡吃易消化 平性食物 忌鱼肉蛋 坚果类 大热与大寒食物
因为鱼肉蛋奶难消化 热性食物易上火 致咽喉肿痛 寒性食物会加重病情 阻碍脾胃运化
大寒食物如 香蕉 西瓜 火龙果类 大热食物如 荔枝 包菜 榴莲等等 可以在网上搜下食物性质 记住大寒大热食物就行
另外人体有修复功能 感冒期间只要去帮助脾胃运化 然后忌口 即使不吃药也能好 如吃小米粥 二米粥 小面汤 助胃气升发 腹部按摩助消化
相反 如果宝宝生病期间不忌口 什么都吃 即使吃对了药 用对方法 也都效果不好
很多人去医院打针吃药 而病总不好与这个饮食有很大关系
下面分享风寒风热感冒怎样辩证 以及常用药
小儿感冒比较简单 不像大人有情绪上的影响 一般都是因寒 因热 因积食
起初风寒感冒会变成风热感冒吗?
会
没错感冒是分阶段的
大部分感冒一开始是属寒性 慢慢的后面逐渐会化热 体质不好的会一直是寒性
在寒性这个阶段是最好处理的时机
这个阶段时间点上大概是在头两天 有可能一天就会化热
大家开始没有中医基础 辩证就看四样:鼻涕 舌苔 饮水量 大小便去分寒热 记住这四样就能分个大概 用药时才会见效
鼻涕; 清为寒 黄为热 舌苔;白薄为寒 黄色为热 饮水量 ;与平时对比 喜欢喝水是热 不喜欢喝水属寒感冒 大便 ;又干又臭就是热 没变化或清 稀属寒
风寒的症状 :清鼻涕 怕冷是最明显症状 舌苔淡薄 不爱喝水 大便不干不臭
鼻涕是清水状态 记住 与白粘鼻涕不一样
太小宝宝不会说我们不知道是否怕冷 就摸后上背那里 凉凉的 就不要考虑了 直接上风寒感冒颗粒
那就是怕冷 还有些会手脚凉
风寒对应的食疗方 :豆豉葱白汤
很神奇的方法 我是屡用屡效
就是通常吃的黑豆鼓 20粒 +3根带根的葱白 煮水 如果咳嗽有痰就加点陈皮 一天三次
做法:先将黑豆豉煮20分钟 再放入葱根煮7分钟 黑豆豉有和胃功效 小孩睡觉不安宁 如爱翻身 易醒 哭闹 用次方甚效
如果嫌麻烦 风寒感冒颗粒 就放在家备用 一般吃一两次就行
宝宝吃完药后 可以喝点热米粥 促热发汗 这样效果更好
其它方法:捏脊 艾水泡脚泡澡都行 红糖生姜水
如果在开始清鼻涕时候没有把握好 宝宝开始出现热症现象 就是有点轻微化热 但还是以寒为主
白鼻涕粘稠 有时带点黄鼻涕 微微发热 尿液量减少 一般是第三天到第四天 其它症状可能不太明显 这时需要用中成药
感冒清热颗粒 一般一次就能明显见效
宝宝用量三分之一 婴儿不方便吃可以妈妈吃过母乳给孩子 用正常量
母乳期间宝宝感冒妈妈也要忌口 只能清淡饮食 忌鱼肉蛋 油腻不易消化性食物都不能吃 这样宝宝就恢复的快
是的 等宝宝好了再吃
第一阶段的风热感冒症型 一般体质较好宝宝大多出现这种症型 以发热重,恶寒轻,口干微渴,或有汗,鼻塞流稠涕,舌苔薄黄
用中成药 银翘解毒丸
买颗粒状也可以
用量跟上面一样
一般我们都要抓住这个外邪在表阶段 轻松解决
第二阶段 出现能量不足 上焦阻滞状态 少阳证
能量不足就是一会怕冷一会怕热 寒热往来 这种症状在发烧时最明显 比如今天烧明天不烧后天又烧起来了
如果没有发烧 宝宝就是闷闷不乐那种状态 烦躁不安 不爱吃
上焦阻滞:身体上半身出现热症 如咽喉红肿 扁桃体发炎 或左侧皮肤红 耳朵红
舌象:舌尖舌边红
用中成药:小柴胡颗粒 一岁左右用量三分之一 一岁半以上用量半包 再大点可以正常用量
这里有个例子
前段期间我一个朋友的孩子 7岁多 在家里奶奶帮忙带 连续发烧5天 没有流鼻涕症状 在家门口小医院挂了3天盐水 烧还是没退 后来奶奶带到市中心儿童医院 经过一系列拍片 验血检查 搞了一上午 各项指标正常 也查不出结果 医生建议住院 她给我朋友打电话让过去帮忙办理住院手续 刚好那会我们在一起逛街 无意听到她说孩子一会烧一会不烧 老好不了 我就问了一些其它情况 并同朋友一起去医院 看到孩子精神萎靡 烦躁 舌尖边红 就知道是少阳证 立马在旁边药店买了一盒小柴胡颗粒 开水冲服 半小时后孩子精神慢慢活跃 开始说话 烧也跟着退了 是不是不可思议?还有很多咽喉红 经常扁桃体发炎的孩子排除实证外大多也是少阳证 可以用小柴胡颗粒 以后你们接触中医了就能见识到它的神奇
没有试过中医效果的人很难让他相信 因为习惯了西医理念
下面分享第三阶段 表邪入里化热 大热大渴
鼻涕黄浊 明显喜欢喝水 舌质红舌苔厚黄 小便又黄又少 大便干结 便秘 出汗
这时候才能用寒凉药物
补充津液 及时喝水
中成药:抗病毒口服液 在有汗的情况下 吃大西瓜 西瓜大寒是天然的白虎汤 专对热症
大西瓜不可思议吧
吃西瓜 不需要吃药 多吃几次
一定要有汗 尿量少
一般这种体质性小孩很少 说明体质是最佳状态
我小宝宝就是的 从不去医院 也很少吃药
这时宝宝因为体热可能解不出来大便 可用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药量同上
嗯嗯,要多喝水
妈妈们如果能掌握这几种中成药的运用 日常感冒大部分都能应付 可以帮你节省很多银子与 精力
中成药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安全的
今天就到这里 伙伴们有兴趣后面再分享其他细分证型 如发烧 咳嗽 腹泻之类
想了解更多的母婴知识请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