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你需要避开这两个盲区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沟通亦是如此。

望——如何看穿对方不可遮挡的表情

闻——如何听出对方话里隐藏的意思

问——如何通过提问获取对方的关键信息

切——如何直击问题要害,提出解决方案

该话题将分成4个部分进行讲解,今天咱们就来谈谈——切,如何直击问题要害,提出解决方案。

人们在处理问题时,很容易陷入“我以为”和“焦虑”两个盲区之中。从而导致找不到问题的关键点,陷入瞎忙之中,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想想看。

与他人沟通的时候,是不是总觉得我已经把问题说得这么清楚了,你应该明白我的意思。可惜结果往往不尽人意,对方能明白你三分之一的意思就已经很不错了。

我们在处理紧急而重要的事情时,是不是因为焦虑,总像消防队员一样到处救火。看似解决了问题,实则解决的只是一些表面性的问题,真正的核心问题根本没有解决。

这两个问题是我们在工作中、生活中经常碰到的,常常使我们的思维受到了限制,而忽略了真正的关键所在。接下来,我将从两个方面入手,告诉大家如何避免陷入“我以为”和“焦虑”两个盲区。

实际印证是避免“我以为”的最佳方法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你需要避开这两个盲区_第1张图片

“你想的”、“你说出口的”、“对方听到的”,常常是差距很大的三件事情。

举例:

你给下属小王交代了一件任务,并告诉他执行任务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要求在明天中午之前把做好的方案发给你。

到了第二天中午,小王把做好的方案发给你。你看了一下,做出来的方案怎么跟自己想的完全不一样呀!你很生气,于是,把小王叫过来臭骂了一顿。小王也很委屈:明明就是按照你的吩咐做的呀!

这样的事例在我们的工作、生活当中应该不少发生吧!你觉得对方听懂了你的意思,对方也觉得自己明白了你的意思,可结果做出的方案并不是你想要的。

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人的大脑会选择性地听和看。因此,你常以为说清楚了,实际上,对方接收到的信息是破碎、不完整的。

也就是说,在与他人沟通时,大脑会自动屏蔽掉一些不重要的信息。而恰恰是这些信息,可能在对方看来则是关键所在。

因此,若要避免陷入“我以为”的怪圈,最好的方法就是请对方再复述一遍。看看对方理解的对吗?对方接收到的信息与自己想的是否一致?

比如:

“恩,能否再复述下我刚才说的内容,看看还有什么遗漏没有。”

“你看我是不是说清楚了呢?”

在处理问题时,千万不要“自嗨式”地解决问题。最好再实际验证一下,自己说清了没有?对方听清了没有?一次性把问题厘清,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成本。

理清思路,避免陷入瞎忙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你需要避开这两个盲区_第2张图片

人在处于“焦虑”状态的时候,常常会忙于到处救火、补漏,从而忽视了核心问题。

举例:

因为公司管理原因,小王裸辞了。他本想辞职以后,可以好好放松一下。可不想,没过几天,一股“焦虑感”扑面而来,他必须找到下一份工作以养活自己。

于是,小王开始在网上海投简历,他一心只想快点找到工作。没过几天,一家公司向小王抛出了橄榄枝,经过了象征性的面试,小王入职成功。但很快,小王发现这家公司在管理制度上存在着各种不靠谱,甚至还不如上一家公司。没办法,小王只得再度离职,重新寻找工作。

通过这个事例可以看出,人在焦虑时,大脑是停止运作的,一心只想着如何将眼前的问题处理掉,忽略了更深层的问题。导致隔一段时间,相同的问题又会再次复发。就如治病一样,若没治到根上,过段时间,相同的病痛还会再次发作,治标不治本。

因此,处于“焦虑”状态时,应尽量使头脑冷静下来,把思路理清。

就如上述的例子。

小王离职后的首要问题不是放松一下,而是应该分析,我到底想要找什么样的工作?目标行业中哪家公司是我中意的对象?

仔细分析后,再有目的性地去投简历,才不会陷入工作越找越烂的窘境。

我们在处理难题时,首先要想一想,这个问题的主要矛盾是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把整体脉络缕清,解决问题时才能一击命中,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处理任何问题时,找出关键点永远是第一要务,不管是人际关系、工作上的事务、生活中的难题,都同样适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你需要避开这两个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