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0年创业经历和总结

       本文大致记录了我个人从2003至2012年的创业经验。虽然创业公司终结了,但我并不认为是失败。创业过程给了我经历和经验,并且给了我现在初步的财务自由,同时也让我不断地去思考,去学习,包括重新回到学校去学习。在未来,我希望能多关注创业辅导方面的事情。

第一阶段:最初创业方向的选择

       我的创业开始于2003年底,当时我和我的一个美国的朋友,考虑想做点什么事。我们希望做的事情是能利用中美联手的方式做一些事情。

       这里要交代一下背景:我的朋友名叫QF,是物理系的,研究生一毕业就去了美国留学,学的专业也是物理。在毕业后,找了一个华裔男朋。因此对她来说,她是没有任何在国内社会工作经验。她的性格是很有毅力很能坚持的(从另一方面就是固执)。我当时在国企已经工作了9年,经历了国企的无聊,又正好被企业免费送到厦大读“企业管理”研究生班。所以我是跃跃一试的。

       在项目的选择上,我们都集中于对周围的环境的观察。当时选择了几个可能的方向。最终决定做网上美国代购。我们算是国内第一批做代购业务的互联网企业。我们大约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来查找有关的法律规定、行业规定以及可能仿效的经验,主要的学习途径都是从网络上获得信息。当时淘宝既没有支付宝,也没有海外代购。网上唯一的一家代购是“亦得”代购网(至今还在)。我们尝试在它的网站下单,按照其订单的号码估计其每天成交单数,反向推算其收费的公式,从而计算其利润。我们的计算结果是:应该是可以保本的。但我当时从网上学习到的经验是,代购很难做,因为中国进口法律管制很严,关税制度也很麻烦。我觉得不好做。但QF认为别人可以做,我们也应该可以做。所以在成立公司时,QF是大股东,我是小股东。公司的运营分为四个阶段。

第二阶段:开始创业

   开始时国内员工就三个人:我继续在国企,兼职公司经理,我老婆和一个聘请的员工。QF在美国注册一个公司,与厦门公司配合运营。公司运营和网站完全是模仿“亦得网”的流程,但网页显示比亦得更丰富。大概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开发网站,上产品。2004年4月开始正式对外营业。

       接下来是网站的运营。我们没有任何网站营销的经验,只能聘请懂行的人。办公室又多了一位“专业的电子商务推广工程师”。在他的指导下,我们尝试各种推广方法。但至2004年7月,业务稀少,入不敷出。当时陷入了完全不知道怎么办的情况。因为我们不知道市场在哪里,不知道客户在想什么,也不知道为什么没人来。

        总结:在最初阶段,我们没有任何的商业模式的想法,只是觉得别人可以做我们也可以做,并且完全仿照别人(先行者)的商业模式。这一段的学习主要是马奇提到的低智复制。仅仅是看到别人的营业模式,而去简单复制。现在反过来,回忆起失败的原因:(1)国外代购还并没有深入人心,也就是市场没有培养起来。(2)网购当时的风险较大,没有支付宝没有保障,大家都不敢在网上购买。(3)政府法律限制很严,进口手续很麻烦。或者换句话说,国家至今不鼓励个人的进口产品代购。

第三阶段:快速发展阶段

       在2004年7月还是8月,运气来了。我们在网上放的一款家用H产品有客户看中了,并且毫不犹豫地付钱购买了。我们对这款产品进行了研究,发现这款产品属于专业医疗器械,中国美国差价很大,于是我们尝试着往网站上多放几款类似的产品。很快第二台就代购出去了。我们决定全心做这款产品。

       因为是医疗产品,2005年我们重新注册了医疗器械公司,并开始在网上销售各类家用H产品。当时我们是第一家在网上营销H产品的公司。这时的创业学习包括了两方面,一方面是对网络营销的学习,另一方面是对H产品使用的学习。为了扩大销量,我自己学习网络营销,并且聘请了专业的搜索引擎优化师来做网站的推广。公司营业额得到了飞快的提高。

       搜索引擎优化只做一个网站是浪费资源,我们又建立了IT分部,大约有8人,包括美工、程序、项目管理、翻译、推广人员。医疗器械分部专门向国内销售家用H产品,IT分部专门接国外的电子商务单来做,顺便做H产品的网络营销。公司业务和利润快速增长。

     总结:这阶段既有运气,又有必然。运气是找到了产品,但必然的是,不断地摸索必然能找到市场的空档和间隙,只是时间问题。这阶段建立的商业模式业也是模糊的,但已经开始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学习完全是跟着产品的营销需要走。但是反过来考虑,如果越深入一个行业,发现机会的可能性也更大。网络营销的特点决定了很多资源可以共享。

第四阶段,企图转型阶段

       随着网上营销的流行,淘宝也越来越知名和完善,国内外信息交流越来越直接公开。网上销售数量增加,但产品价格在急剧下降。公司利润开始下降。

       2007年中,中美签证放宽,国家鼓励旅游。美国的大股东QF决定介入旅游行业,他在美国联合了几家和旅游相关的服务公司,以及旅游政策推动公司(说客公司)一起联合准备做国内市场。我个人当时是反对的,因为中国旅游是特许管制行业,需要大量的资源。但美国人觉得就是可以做。既然决定就专心做看看。但是整整半年,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没有什么成绩,只把网站做出名了。

       20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毁掉了公司的两个方向。和我们合作开发商品比价系统的一家美国大公司(当时是美国第四大电子销售网站)破产,同时旅游行业陷入低潮,美国政府终止了很多旅游合作开发项目。所以公司一下就陷入了困境。国内H产品销售价格越来越低,能接的IT单子越来越难做,价格越来越低。旅游项目也结束了。

       总结:此阶段公司有了一定的资源支持,创业是比较主动的,除了看别人怎么做,也尝试做自己的一些尝试和改变。在IT方面,学习主要是集中在怎么建立正规的发开流程,设立项目管理制度。这应该算是商务模式建立起来后的主动的清晰地完善过程。同时开始尝试建立自己的新业务商务模式——网络营销美国旅游项目。此时应该算是高智商层次的学习。

       但由于大环境的变化,商业模式失败了。大环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创业的成功或者失败。因此创业的选择非常需要大环境的支持,创业人也应该有一定的远见。比如,马云对互联网购物的远见是正确的。

       这里也看到另一个问题,就是创业者不同的背景和性格也会导致创业项目发生变化。在我的经历中,QF由于在美国,感受的是美国的自由市场,而且个性较为坚毅,并且她是大股东。她看待旅游开放是单纯从从美国的市场看。而国内的政策和管制完全不同于美国,因此使得当时公司在旅游上的方向是不妥的。但是反过来,如果在2012年之后再做网络旅游推广,也许是正确的。大环境和市场的变化,以及互联网技术和创新的发展,也许是支持互联网旅游推广项目的。

第五阶段,公司结束阶段

       由于H产品的利润降低,以及我们在网络上做H产品的知名度,我们放弃了自主营销H产品的业务,加入了正规H产品代理商的行业,负责闽南区H产品的销售。但是当了正规代理商,才知道成本比网络营销高很多,比如要压货,要做实体营销,要有业务员等等。这导致了公司现金流的紧张。IT分部虽然能持续运营,但由于经济危机导致业务减少,美国方接业务的限制条件放宽了,结果是项目太杂,部门人员太累,项目进度混乱。种种的问题使得公司变得不赚钱了,而且大家都觉得累。公司最终于2012年初结束运营。

       我于2013年再次考回到学校。全班80人,我年纪排第三,成绩也排第三(吹吹牛)。

       总结:这个阶段的学习是在压力下的主动学习,但是又是混乱的。新出现的问题已经不是能仅仅通过流程和管理能解决的。旧的商业模式在新的环境下崩溃了。但是公司的运营惯性、股东之间的不信任又使得公司无法创立新的业务和新的商业模式。只能走向结束。


我的10年创业经历和总结_第1张图片

一些创业的随想:

(1)很多创业者为了能给自己留一条退路,往往选择了兼职创业。兼职创业不是不行,但是要付出的更多。

(2)对于刚刚开始创业的人来说,所有的经验都是让人兴奋的和让人着迷的。初始创业者非常急于去看透经验中的因果关系。但是由于他们忽略了对环境变化的观察,本身也缺少观察的经验,这又导致他们的经验是有偏差的。但为了获得因果之间的协调,初始创业者怀着“我是对的,我能成功”这样的理念,对原因或者结果进行选择性理解和吸收。所以我觉得,创业需要泼泼冷水。

(3)创业者的学习内容在不断变化,其学习的方法也在不断地变化。开始创业的人,有一种很急的压迫感,感觉自己不做了别人就会做,自己不成功别人就会成功。所以怀着这种急迫的心理,创业者会很急迫地去做低智地复制,尝试各种能改变结果的措施,不断试错。但学习和复制的往往只是皮毛而非本质,挫折几乎是必然的。当这种热情慢慢冷却下来,不断碰壁,创业者这时才进入到比较真实的状态,会重新进行理论地学习(或者看书,或者上正规课堂,或者寻找高人),尝试把自己的经验和理论统一,重新找到出路。这时的创业者比初始创业者更有全局观,不再坚持“我是对的,我会成功”这样的信念。这时的创业才是脚踏实地的创业。

(4)大环境对创业者极其重要。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10年创业经历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