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关于学习认知方面的心态变化

春节期间翻出了去年大火的《原则》看,在找书评的时候无意中找到了一个叫做“心智工具箱”的公众号,博主叫做阳志平,然后一发不可收拾,假期剩余的时间全部用来啃他的文章了。

深入探究后知道阳志平是一个致力于认知科学的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及传播的认知科学家,创办了安人心智集团,以测量与增强人类认知能力为使命,推动认知科学在商业领域的实践。

他的文章信息量非常的大,我读得也非常仔细,在阅读的时候不断地查找一些观点、专家、书籍的出处并将一些我认为有意义的片段摘录出来,整个春节假期我仅仅读完了他的六篇演讲稿。

比起巨大的信息量,阳志平对我的影响更多的是我重新对自己的学习方式乃至人生态度进行了审视,并开始着手调整,特撰此文,留作纪念。

一、增加阅读书目中经典书籍的数目

这里对于经典书籍的标准取阳志平开智正典书单中收录的标准:世界级水准,开启了一个学派或者反响极大,或者保留了某个学术传统的,令人脑洞大开、三观尽改、代表21世纪人类智慧巅峰与知识源头的神作。

至于领域,首先是增加历史、哲学、文学类这些看上去没什么用的领域。

以往选书的标准往往是从实用、功利的角度去选书,要求书中的内容能够对我的心态、行为作出明确的指导。

现在的我逐渐开始相信,更深刻的智慧藏在了历史、哲学以及经典文学作品中,它们可以润物细无声地对我的人生观、价值观做出影响。

另外要增加的领域就是阳志平经常提的21世纪五大元学科,「网络科学,认知&神经&心理科学,编程,数学,文艺创作」中的认知&神经&心理科学领域。

虽然说是一个领域,实际拓展开来远远不是那么简单。从去年受Lachel(公众号L先生说作者)影响,就对认知科学充满了兴趣,还买了Solso的认知心理学,所以就先兴趣导向从这个领域开始了。

二、剔除不必要的信息源

我原本就对信息源要求比较严格,比如说我很少看朋友圈,不玩微博,不追星,最近连综艺、电视剧及我最喜欢的动漫都看得少了。

在此基础上,我又对现有信息源进行了进一步的筛选。

首先是退出了一些群,网络群只保留了我自己创建的思维模型研习社。然后是取关了一部分内涵浅显的标题党公众号,平时只阅读星标公众号。最后是减少网络社区花费的时间,包括我一直以来深度使用的知乎。

之所以这么严格,是因为这些信息源的信息信息密度太低,比以往我喜欢看偏术的非虚拟类书籍都远远不及,更别提第一部分我所说的那些人类的智慧结晶了。

怎么说呢,只恨时间太少。【你一个天天打游戏的人到底有什么立场说这句话啊喂

春节期间关于学习认知方面的心态变化_第1张图片

三、从积累到创造,搭建知识体系

在自媒体的创作初衷里,有一句非常常见的话,“输出倒逼输入”。包括我自己在开始在公众号上发表文字时,也用了这样的表述。

但这样的表述容易使人陷入一个误区,就是以输出为核心,输入为输出服务。而过分在意输出又会导致人们过分在意输出的效果,也就是过分关注粉丝的数量、评价和反馈等。

然而,对于个人成长而言,我们应该在意的真的是输出吗?

答案明显不是,真正能让我们成长的是知识的内化,是最终留在你的知识体系中的部分。而其他人的反馈顶多算是副产品。

阳志平对于知识体系的定位,是从“收集”到“创造”的过程。而现在的我,连收集这个动作,都还没有做好。

在收集层面,阳老建议以卡片的形式,多积累少分享,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卡片的类型主要分为术语卡、人名卡、反常识卡、金句卡、行动卡、技巧卡和任意卡。

春节期间关于学习认知方面的心态变化_第2张图片

阳老建议每天坚持最少写三张卡片(以术语卡、人名卡、反常识卡最为重要),最多不要超过 42 张,一般写到 9 张为宜。

因此,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沉心进行卡片的收集,同时去构建和梳理自己的知识体系。

后记

最后说一下我之所以进行这些改变的原因。所有的行为最终指向的均是——贯彻自我决定理论,保护内在动机。

先简单说一下自我决定理论是什么。

自我决定理论研究至今的关键在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的相对关系,内在动机意指促使一个人行为的理由是因为这样的行为本身能带来娱乐与满足感,相对来说外在动机代表有外在的诱因促使个人做出该行为,内化则是指使外在动机转变成内在动机的一个动机转换历程。

春节期间关于学习认知方面的心态变化_第3张图片

孔子也说过一句跟自我决定论内核相似的话:“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朱熹在为这句话做注的时候,引用程颐的观点说:“为己”是自己体认,“为人”是为了被人所知;自己去体认天道,如果生逢其时,副产品就是事业有成,而为了被人所知,或者说为了赢得世人的认同,其结果反而是迷失了自我。

因此,我将剔除外界的影响,更多地去关注自己心智的变化,通过阅读、反思和写作,不断追寻心灵深处的自己。

2019.2.16于杭州

你可能感兴趣的:(春节期间关于学习认知方面的心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