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箱与产品外观
先来看看产品外观。从包装与外形设计可以看得出,小蚁公司想尽可能提高产品的Bigger。
光看外观,似乎是达到目标了的,类似徕卡的红黑经典配色还是挺好看的。屏幕熄屏时镜面感让你上手时对这部小机器印象还不错。开机后真实屏幕面积让你有种预期外的失望,嗯,乐视ID无边框相机版。同时,塑料感较强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槽点。
理论画质简测
小蚁微单最引人注目的,其实是它使用的是一块索尼 IMX269 传感器,这块2015年发布的传感器基本上算是最高水平的M43传感器之一,目前除了小蚁M1,还有松下GX8 和奥林巴斯E-M1 MKII有在使用。尤其后者,是一款售价15000元的旗舰级M43相机。
有了一块值得期待的传感器只是第一步,实际情况还要看厂家的设计功力,毕竟国内做相机几乎都要从零开始。那么,小蚁M1的实际画质如何?让我们在实验室里对她做一些测试。
小蚁微单相机M1的画质数据我们已经录入了兰拓相机测评数据库,欢迎大家前往http://database.irentals.cn/ 进行查看,或点击本文最后的“查看全文”即可跳转访问。
简要的画质测试报告如下,在我们数据库当中与它画幅相同的机型也只有奥林巴斯的E-M5(虽然有点老,但也算经典M43型号),我们便采用这款机型来对比进行画质简评。如想与其他产品进行对比,请按照上述方式前往官网数据库进行比对。
▼ 理论动态范围测试:
可以看到在1/60秒曝光的情况下小蚁M1 动态范围有所领先(算上像素差异实际优势更大)。但是早30秒曝光情况下反而被E-M5反超,考虑到小蚁M1并没有机身防抖而奥林柏斯E-M5有,这个情况可能反映了小蚁对于CMOS的调整还欠缺经验吧。同时,小蚁M1在工作的时候发热也比较大,这两者之间应该存在一定的关联。
▼ 高ISO画质测试:
(30dB参考信噪比的测试结果,其他结果请去官网数据库查看)
从实测数据来看采用了索尼 IMX269传感器的小蚁M1,高ISO画质提升还是蛮明显的,甚至接近了佳能70D的水平(两者的感光面积比为1.5:1,比相似比的平方4/2.56≈1.57要小一些,因为M43是4:3的底,而根据均值不等式同对角线长度的矩形越接近正方形其实际面积越大)。当然受限于M43传感器的条件,跟最新一代的APS-C产品例如80D/D500/A6300 还是有相当的差距。
▼ 宽容度测试:
(30dB参考信噪比的测试结果,其他结果请去官网数据库查看)
这里的结果有些出乎意料,在动态范围(本底噪声)和高ISO性能(量子效率)全面领先E-M5的前提下,小蚁M1的宽容度实际上不如后者。仔细想了想可能有两大原因:
奥林巴斯E-M5虚标ISO了。我们实测了一下二者的真实ISO,在设定为ISO200的情况下,小蚁M1的真实ISO基本上是准确的,而E-M5的真实ISO则只有107,也就是说同样测试的是ISO200下的宽容度,小蚁M1是用ISO200去和E-M5的ISO107比较。
还可能是国产厂商第一次做这么个东西,对于传感器的调校依然需要改进。
具体是哪个原因,可能还需要我们测试过其他基于IMX269的机型,才能作出相应的结论吧。
试用体验
这次测试之前,我们曾经有幸“抚摸”过小蚁M1。当时对其有别于其它相机的操作逻辑和缓慢的对焦速度印象深刻。对于全新的操作逻辑,可能需要多使用一阵才能更好的评价优劣,同时也听闻最新小蚁M1固件已经优化了对焦速度,因此我们本次体验环节也主要针对这两点做一些评价。
对焦体验
新版固件上手后第一时间就体验了一下对焦,确实比上次体验的有明显提升,尤其是在光线好的环境下,感觉进步明显。但是暗光拉风箱对不上的情况很多,光线稍差的情况下在街上抓拍相当困难。
然而,其对焦表现比起奥林巴斯/松下等近年发布的M43产品仍然有较大差距。同时连续对焦功能也尚未成熟,我们在体验中发现对速度稍快物品连续对焦的合焦率不高。参考采用同样传感器的松下GX8 和奥林巴斯E-M1 MKII的对焦能力,我们认为小蚁M1的硬件尚有不少潜力有待开发团队去挖掘。
画质体验
在拍摄体验时我们发现,从小蚁屏幕看到的照片,尤其是在全屏模式,画面会显得很“虚”,但是放大查看又发现并未跑焦,对此我们怀疑是显示上有一点BUG。因为这导致对画质预期较低,所以图片导入电脑上时反而有惊喜。
小蚁 12-40mm F3.5-5.6 是随机发布的套头,据说采用了多片特殊镜片,实际拍摄对焦速度较快,中心成像还不错,极限边缘表现一般,不带防抖功能。
F7.11/200 ISO 200
F7.11/100 ISO 400
小蚁 42.5mm F1.8镜头是同时发布的一只廉价定焦头,设计目的和佳能尼康的小痰盂应该类似,就是能让大家很容易的体验到大光圈定焦的魅力。实际体验中感觉这只头虽然有个槽点满满的假对焦环环设计——就是镜头上看着像有对焦环,实际上你是扭不动的,也就是它不能手动对焦,以及比较严重的色散问题。但是成像画质尚可,提供的微距模式也增加了一定的可玩性。
F3.51/100 ISO 200
F2.2 1/125 ISO 400
F3.5 1/80 ISO 400
操作逻辑
在习惯单反带来纯工具式的高效操作方式后,刚开始使用小蚁时对于点击屏幕操作设置是很不习惯,这完全是两种操作逻辑。
但是稍微习惯一下以后感觉,小蚁微单这样整体更接近智能手机的操作似乎也并非不可取,对从刚刚从手机转换过来的入门新手来说,小蚁的操作逻辑会让他们很容易上手。
既然把手机逻辑带入相机,手机使用的很多重要指标也会成为考验小蚁微单的重要一环。在未来新产品把这块屏幕的交互和显示做得接近手机,可能比画质和续航的提升对小蚁来说更加重要。
开关机键和快门按钮集成在一起放置在食指附近,相当方便。握手虽然偏小,但凹槽和后背拇指突出的指柄能让你稳妥的握住机器。
回放键和对焦模式键偏下单手按不太持机稳妥,在回放模式下对焦键是删除,按下后还需另一只手伸来触屏确定(完全可以更新个固件,加入再次按删除键直接删除的可选菜单)。
整个一套操作下来基本没有让你单手操作回放删除的意思,个人认为这对便携型相机来说有点可惜,很多时候你真的就是开着自动挡拍摄回放删除,一只手能完成的活真没必要两只手(两只手端好了下意识会找取景器,然而并没有)。
模式转盘中间嵌入录像键按钮造型好看,可是将机器交给不玩摄影的朋友使用时经常发生把录像当快门的尴尬情况。
上方的双波轮除了模式转盘外,更多时候是担任了当前界面快速操作的任务,其他细分的具体选择依赖左右滑动调出二级菜单(手机触摸屏操作逻辑),这样的设置对小白用户十分友好,扫一眼说明书就能快速上手。
我很喜欢小蚁这个电池后盖,外表看起来任然是服从与整机一体性的设计风格。但我也是第一次见到打开后盖电池直接弹出来的构造(弹簧弹出,关盖压实,没有防止电池直接掉出来的装置)。
大师模式是一个很好用的功能,毕竟对于我等技术宅来说,偶尔拍拍人像时怎么教妹纸摆姿一直是个大难题——不由得想起曾经购买过的《摆姿大全》,《100个经典POSE》等书。小蚁大师模式下提供的摆姿线条模板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通点。虽然现在模板数量还不多,不过相信未来会很快增加更多的可选模板。
总结
文章写完一看,发现吐槽似乎有点多...然而我们觉得,槽点说的多也是确实对这个产品抱有期待。从零开始开发一款数码相机不是一件易事,熟悉兰拓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我们并不是毫无原则支持国产的。但是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能有新鲜血液注入相机市场都是令人期待和值得鼓励的,希望新思维,新产品能给市场带来改变。小蚁采用的传感器提供了目前为止不错的理论画质并且具备不错的提升潜力,目前我们发现的其中大多数问题都是软件优化能够解决的。同时小蚁微单设计了一套极为简单的固件升级流程,也可以看出小蚁要把互联网快速迭代的模式运用到相机的思路。
小蚁的这次尝试,目前为止距离优秀还有一段距离,但是我们仍然期待它的未来,并且现在小蚁M1机身+12-40套头+42.5 1.8定焦的双头套装只卖2999还包邮,你还要啥自行车?
兰拓技术交流群
专注讨论器材知识
加微信“Reinhard”注明“技术交流”
▼
兰拓微课堂
每周听免费摄影课程
加微信“Reinhard”注明“微课堂”
▼
兰拓暑期租赁30元代金券
兰拓相机租赁品牌(iRentals),作为国内最大、最专业的摄影器材租赁品牌,经营4年来已经向5万多人·次 提供了实惠方便的相机、镜头租赁服务。旗下兰拓相机评测(iRentals·Test)是兰拓科技于2015年携手美国Imatest LLC成立的高标准的光学质量检测实验室,向广大摄影爱好者提供专业、严谨、权威的相机产品性能评测和查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