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女性权利的重视还远远不够

01

今天(2017年3月7日)是所谓的“女生节”,学校的观光车上打出了横幅——“今天你最大,免费么么哒——祝全校女同胞节日快乐”的横幅。上学时班里为个位数的男生还要为三十位女生多少准备些心意。忽然想到知乎上近期经常有推送到的问题——“哪些时候让你感觉到了社会对男性的歧视?”。我想,今天校车对女生免费就妥妥算是对男生的一次“性别歧视”了吧?

女生节变体与明天就要到来的妇女节,而妇女节是为庆祝妇女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设立的节日。乍一看女性在今日的地位是空前提高,对女性权利的尊重不是中好,也不是小好,而是大好,甚至在某些舆论空间内女权要大于男权。而事实却非如此,女性依旧处于弱势地位。

02

妇女节的存在本身就昭示了女性的弱势地位。

妇女节的设立既是社会对于女性价值的承认,也是一百年前女性团结斗争的结果。可恰恰是对弱者,我们才会特别设立一个节日,通过仪式化的活动来提醒我们对此的关注,一如国际性的劳动节、儿童节,传统的有重阳节、清明节,提醒我们对(弱者)劳动者、儿童、老人的关爱与重视。相对的,我们会设立“老板节”、“大人节”、“年富力强节”来呼吁大家对于这类人的关注吗?大可不必,因为他们本来就是我们关注的对象。

当一个群体需要呼唤别人才能引起关注,这不正好证明了它是弱势的吗?

03

社会在心理上依旧轻视女性。

无论升学还是就业,众多研究以及实践经验都在重复告诉我们,相同条件下男性可以轻而易举地胜出于女性。当初考研时有学姐宽慰我:“你有个最大的优势——你是男生。”找工作时,女同学们也能感受到用人单位若隐若现的天花板,有些岗位即便明确注明仅招女性,也是出于“女性更好管理”的心态。

即便是被我们奉为“绅士之举”的“女士优先”,其心理动因也是出于保护“弱者”的想法。对于女性的隐性歧视更可能就暗藏在我们的生活中只是我们视若平常认为其理所当然——比如说女性应该照顾孩子和家庭更多些,甚至将其视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

04

男性对话语权的绝对掌控限制了女性诉求的表达。

有一个概念——“文化霸权”。是说一个阶级主宰另一个阶级的意识型态及文化,通过控制文化内容和建立重要习俗以统一意见来达到支配目的。男权社会男性对于话语权的掌控直接限制了女性权利,而对女性的歧视和压迫,也就顺理成章地进入了社会生活中。

文章开头提到的知乎上的那个问题——“哪些时候让你感觉到了社会对男性的歧视?”有339万+人浏览,7800+人关注,而其镜像问题——“哪些时候让你感觉到了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只有221万+人浏览,5000+人关注。看到了吗?把控话语权的群体就是在这样维护、重视着自己的权利,而真正弱势的一方,在受关注的程度和数量上,也都处于弱势地位。

这也是女性弱势地位的根本原因,到这里我甚至不知该说什么,因为这个问题最根本,太宏大,我不仅无力改变,也无法提出有效建议。

05

如同当年的革命标语“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了自己的权利,全世界女同志联合起来,在自己的天地里争取自己的权利。

记得之前有一次过年,虽然我自己性别为男,可我觉得要改变家中女性的地位,而改变应该从最有地位的女性开始会更容易一些,于是分别在奶奶家和外婆家策动奶奶和外婆自己不要干活做饭做家务,而是叫在聊天、打牌的儿子、女婿们来做,老一辈人可能基于长久以来的生活习惯,无法接受这种具有颠覆性的“革命”,都没怎么理我,更没有做出回应。

之后一天我又转向最应该具有“革命”动力的母辈群体——妈妈、姑姑、舅妈们,策动她们提出变革诉求,可妈妈似乎对于“革命”前景的看法非常消极,认为那是长久以来的生活习惯,父辈不可能改变。不知道妈妈、姑姑和舅妈们还是否记得?

而当初的我也是年轻没经验,尚未行动就感受到了“反革命”势力的强大,便也偃旗息鼓,“革命”的萌芽就这样被扼杀了。

今日再次想到,觉得当初自己没有足够坚定,今年过年回家,一定要再次发动“革命”。

联合起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对女性权利的重视还远远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