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锦毛鼠王竞峰 ,芝士社群成员
出生及求学都在辽宁,是一位土生土长的东北小伙儿,辽宁民间艺术团粉丝
深圳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客户经理
题目来源于一本书《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作者是一位知乎达人:采铜。
在这本书中,采铜选取了影响人生的七个关键点,设计出精进的路径,帮助人们找出解决问题的支点,用持续精确的努力,撬动最大的可能。帮助大家摆脱内心的禁锢,以更勇敢的方式去生活。
一、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时间
1、活在“全部的现在”
斯坦福著名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提出用“时间视角”这一概念表示人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不同态度,共有5种。
第一种是积极过去视角,具有这种视角的人总是以积极的心态往回看,他们是怀旧的,经常怀念过去美好的事情,真实亲情和友情,对已经拥有的东西怀有感恩之心。这样的人容易忽视当下的快乐。
第二种是消极过去视角,具有这种视角的人总是以消极的心态往回看,他们经常回忆人生中的负面经历,沉浸在以前的伤害中无法自拔。这样的人出现心理问题的风险比较大。
第三种是享乐主义视角,具有此种视角的人总是以享乐的心态看待当下,他们认为及时行乐是第一要务,回首过去和展望未来都无太大必要,尽情享受当下变好了。他们的幸福感比较高,但出现成瘾行为如吸烟、酗酒或暴饮暴食的风险比较大。
第四种是以宿命的观点看待当下的人,即具有宿命论视角,他们对现时发生的事感到无能为力,认为一切都是命中注定,自己只能顺从和忍受外界的安排。
第五种是习惯往前看,为未来谋划的人,这种视角被称为未来视角,他们具有前瞻性,更关注有待完成的目标和任务,并愿意舍弃当下的享乐,时间的利用更有效率,因而容易取得比较高的成就。这样的人由于一直为未来担心,所以幸福感不强。
因为每一种都是不完美的,最好采用混合和折中的方式:多采用积极过去时间、享乐主义视角和未来视角,并在三者中取平衡,少采纳负面作用明显的消极过去视角和宿命论视角。
在工作场景中未来视角最合适,因为大多数工作强调计划性、执行度和效率,未来视角使工作有条不紊,让当下的信工更好地满足工作目标,时间利用更有效率。在非工作时间,应转而采用享乐视角。与家人在一起时,适合采用积极过去视角,多想曾经与家人一起走过的时光,这样更有意义。
2、把时间花在值得做的事情上
在分析一件事情值不值得去做、花多少精力去做的时候,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评估:
一是这件事情在当下给我带来的收益大小,这个收益可以使心智、情感层面的,也可以是身体、物质层面的,叫做“收益值”;
二是这项收益衰减的速度,叫做“收益半衰期”,半衰期长的时间,其影响会持续越久。
玩游戏带来的愉悦感就是其他事情无法比拟的,但一旦停下来,愉悦感就会消失,这就是高收益值、短半衰期时间。
哪些是高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学会一种有效的思维技巧、与大牛进行一场意味深长的谈话。
哪些是低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练一个小时书法、重复一组技能练习等。
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漫无目地的刷微博、参与网络掐架等。
反思一下,日常我们最喜欢做、做的最多的是“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其次是“低收益指、短半衰期事件”,而另外两类长半衰期事件我们做的很少,或者很不情愿。而长半衰期的时间效益可以累计叠加,即便每一次可见效益微乎其微,但是可以传递下去。比如背单词。
3、为什么我们的时间永远不够用?
时间管理教我们如何设定目标,如何区分重要和紧急,如何把控自己的工作效率等等。这些方法无疑都有一定作用,只不过都是“技术层面的解决”。我们原本就因为快而痛苦,可时间管理却教我们如何更快。
如何从心理层面解决这个问题?
(1)工作要快,但生活要慢。
最关键的是要想清楚什么事情应该求“快”,什么事情应该求“慢”。
尽可能求快的事情:做家务等体力劳动,完成常规的事务性工作,完成简单的执行性任务,常用商品的线上线下购买,注定无法达成共识的争吵和争论等。
尽可能求慢的事情:与家人共度闲暇时光,欣赏艺术作品,自我反思,思考重大决策,创造性活动中的酝酿过程,为一个挑战性任务做好准备等。
(2)找到并保持一项长期的业余爱好。
同样是闲暇时间,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的“被动式休闲”所给人带来的满足感远不如从事一项自己喜欢的业余爱好所带来的满足感。因为看电视时我们可以同时嗑瓜子,玩手机等等,没法倾情投入。而在进行写作、绘画等创造性活动时,则可以完全沉浸其中,这种心无旁骛、全神贯注,甚至忘了自己的存在和时间的流逝的过程,会给人带来很大的满足感。
二、如何做出更好的选择
1.以人生的最高目标作为第一原则
更高的标准,才会有更好的选择
决策心理学认为,人会从自己最熟悉的选项开始逐一进行考察,如果考察到一个满足内心标准的选项,就会采纳这个选项,剩余的选项就放弃了所以,更高的标准才容易有更好的选择。
你内心真正的渴望是什么?
斯坦福商学院的迈克尔·雷教授说:如果一个人,处处能以最高目标为原则,必然能在生活中作出正确的决定。这个最高目标是指从整个人生来看最有意义和最有价值的目标,这个目标反映了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渴望。
2.校正选择,作出建设性的改变
人生是持续而反复的构造
选错了怎么办?
有时候我们会选错,甚至为这个错误付出太多,但没有关系,我们仍然可以重新做出选择,因为这才是人生常态。重新选择并不一定意味着全部推倒重来,而是应该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建立某种关联。
比如一个人的工作,是存在内职业生涯和外职业生涯的。
内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内在的兴趣、禀赋、动机和能力,一般来说它是连续发展的,绵延在人的一生之中。而外职业生涯包括职位、社会角色等,往往受外部机遇、生存境遇和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所以更容易发生变化和转折。
人的许多选择往往是外职业生涯层面发生的,当我们准备作出这类选择时,可能会因为害怕选错而患得患失,却没有意识到,不管你做了哪个选择,你的某些东西永远不会改变。
三、最有效的,是即刻行动
1.“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
一件看上去繁难的事,只要开始做了,就会变得越来越容易。我们内心的懒惰、恐惧和侥幸附带着各种各样的借口,在本该有的行动之前树起了重重无形的阻碍。这些心理上的阻碍往往超过了这些行动本身的难度。
有人可能会说,做事情,时机很重要,等到最佳时机出现,才能事半功倍。
这么说当然有道理,但问题是,你可以容许自己等待多久来等一个好时机出现呢?所有的等待都是有成本的。并且当有一个好时机出现时,你真的有能力识别它吗?即便能识别出,你是否做好了准备去抓住它呢?
既然很可能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不明确的,那么就不要把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时机”上。对于大多数人大多数事,“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与其等待不如现在就开始。
知乎上有个问题:30岁才开始学编程靠谱吗?这个问题中的答案一句话: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2.像Photoshop一样分解任务
“多线程工作”是一个很多人关注的问题,工作中经常要同时要处理很多事,要在不同任务中互相转换,又经常会被打断,很苦恼。
如何更好的进行多线程工作呢?以下讲两个方法:任务分解法和图层工作法。
大家做事从任务A转到任务B后,执行任务B的效率要明显比非任务转换后执行B的效率差,这个差异叫做“转换耗损”转换耗损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两种:
一是任务A留下的认知惯性,
二是做任务B的时候需要对B进行知识重构,需要时间。
所以,如果你是在一个非常投入的情况下被打断,那么你的耗损将会非常大。相反,如果是在一种不需要动脑的情况下被打断,耗损的影响就会很小。
多线程工作的技巧就是对中断点进行控制和管理的技巧,找到合适的中断点。
任务分解法:
为了有效利用这个技巧,我们首先要对任务进行分解,区分出可以中断的部分和不可以中断的部分。
任何一个任务都分为核心思考区间、支持性思考区间和操作性动作区间。这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核心思考区间,一旦这部分完成,这个任务就已经完成大半了,剩下的就是一些支持性和操作性的工作了。
所以,拿到一个任务后,务必要先找到核心思考区间,把它搞定,而不是先去做周边的打扫性工作。
举个例子,很多人做ppt最先做的是找一个漂亮的主题模板。其实,正确做法是:设计ppt的架构,设计内容和展现顺序,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占比分别是多少,讲的时候采用什么风格,策略,然后ppt的架构就出来了。
这个过程就是该任务的“核心思考区间”,在这个过程中,只需要一张纸和一支笔把灵感记下来,之后可以填充ppt的具体内容(支持性思考区间),或者暂停去做一些别的工作。最后,再为这个ppt选择模板,寻找配图,调整字体的时候(操作性动作区间),就完全不介意被打断了,因为某种意义上这个任务已经完成了。
这就是多线程工作的秘诀,你只需要一个专注不受干扰的,能把最关键的“硬核”搞定的——半小时。
图层工作法:
把工作按照“认知类型”来划分。什么是认知类型?就是我们头脑加工信息的不同方式,比如处理语言文字是一种类型,处理视觉图片是一种类型,进行数值计算是一种类型。
当不同认知类型进行切换时,人需要重新进行调整,这样任务的转换耗损会比较大。所以,集中处理同一类型的工作,效率会比较高。
比如写书的时候,可以先把所有文字部分写完,在集中进行配图的插入。
这种做法跟photoshop的绘图过程是一个原理,所以叫图层工作法。
四、努力,是一种最需要学习的才能
1.不痛苦地坚持到底
当一件长时间需要坚持的事情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喜欢谈论意志力的重要性,好像只要你意志力足够强,就能坚持到底一样。而事实上,一个人长期去做一件事,一定是因为做某件事有激情,能带来快乐和满足感,而不是意志力的鞭策。
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通过实验发现,在兴趣驱动下,人们完成同一任务的表现比在物质奖励的驱动下更好。
但现在这个时代,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甚至越是尝试越迷茫。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试着不把“兴趣”作为做事的先决条件,而是找到意见有意义的事情,让自己全身心投入进去,在努力的过程中获取乐趣和热爱。
2.没有突出的长版最危险
很多企业用人有一个理念:基于岗位要求找出最具有相应能力的人,而忽略他在其他方面的弱点。也就是说,一个员工具备突出的有点比他没有明显的缺点要重要。
这个理念跟我们熟知的“木桶原理”冲突。但如果是对于备战高考的学生来说,木桶原理有一定道理,因为不能偏科。但走向社会以后,有一项突出的才能对个人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还有人会反驳说,当代教育提倡培养T型人才。但很多人特别在意培养自己T中的上面那一横,比如看方方面面不同领域的书,但迟迟没把那一竖给画出来。要想成为T型人才,你先得有那一竖,站稳了在画出那一横也不迟。
这是芝士会第235期原创精华文章,芝士社群每工作日组织线上分享,社群内成员轮流担当主持人,每周根据分享质量投票评选一位周冠军,汇总精华文章。
上周的另外四期分享分别是:
深度亲吻-文华
分享内容:
一、对于生活或工作,你是做到深度,还是浮浅?
二、轻吻的意义
三、七种亲吻方法教学
四、去实践吧
EQ-i2.0卓越领导的情商法则-王国峰(AprilBABA)
分享内容:
1. 情商与领导力
2. EQ-i背景介绍
3. EQ-i五大维度和测评报告
4. 案例分析
手把手教你欣赏一幅画-韦祉含
分享内容:
1、画的辨析
2、欣赏画的方法
3、评价及讨论
死刑存废问题-冯思然
分享内容:
1.中外死刑史
2.死刑存废理由
3.死刑存废和相关制度在我国的演进
4.观点变化的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