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的逻辑:与能自我刷新者同行 | 混沌大课学习心得(第二篇)

增长的逻辑:与能自我刷新者同行 | 混沌大课学习心得(第二篇)_第1张图片
通往那扇窄门

1.

上一篇洋洋洒洒2000多字,记住一个概念就好:单一要素最大化。

回看链接:《增长的逻辑:如何化繁为一奔向新赛道|混沌大课学习心得(第一篇)》

iPod 突起最大化了音乐播放器
Netflix 突起最大化了原创内容(eg.纸牌屋)

寻找破局时,不要复杂要简单,从积累中找出最厉害的一个点,把它放大为全部的新事业。

这就是反脆弱策略,主动降低业务的复杂度,当遭遇不确定性时,越是复杂的系统越不堪一击。

还有一种方式是,为了让「系统」(IT系统、脑系统、任何能被称为系统之物)更健壮,不是保护它,而是主动破坏它。

当强劲的竞争对手入场,想想他们会怎么做?那么我们现在就这么做,自己革掉自己好过被别人革了命。

Netflix 就养了一群 Chaos Monkeys 进系统做自我随机破坏,长期进行“灾备演习”。

增长的逻辑:与能自我刷新者同行 | 混沌大课学习心得(第二篇)_第2张图片
图片摘自混沌大学公众号:猴子随机破坏业务数据,让研发人员必须随时处于应对状态。

2.

新旧产品混搭是死路一条。

企业转型最容易出现的一种现象是,推新业务求增量的同时,还要顾虑存量业务怎么发展,总是想要找到一种能把两者融合到一起的发展策略。

新业务模式耗费的资源大概率与旧业务冲突,无论产品结构、运营、IT等,总是力求两个都要保,结果两个都发展不起来,折腾了老大劲后且一点进展都没有。

企业或个人,都容易依赖过去,害怕追求不确定的盈利。因为没有 100% 的自信去跨越那条“非连续性”鸿沟,害怕一旦失败,不但得不到 10 倍速“第二曲线式增长”,反而打滑掉落进了深渊。

增长的逻辑:与能自我刷新者同行 | 混沌大课学习心得(第二篇)_第3张图片

所以。

“转型升级”就不要把新业务模式框进旧业务模式中去,原有组织中的项目不能和新项目争夺资源,各自有独立的成本结构、独立的销售渠道、独立的决策标准。

也不要用旧团队去做创新,他们大概率很难放弃原有思维方式,也无法放弃既得利益,把被变革的对象变成变革者只有死路一条。

完全成立一个“独立小机构”,与旧世界隔离。目标就是干掉原来的生意,让做原来那个生意的那帮人失业去。

3.

人有一种软肋,叫认知障。

如果你不认为一年前的自己是个 SB,那就真的是个 SB。半年进化 50%,一年实现 100% 蜕变,这就是衡量自我进化程度的“SB速率”。

第一篇提到 Netflix 的时间轴,除了提前 10 年做出判断和决策这个惊叹点,还有他们为何如此坚定相信并执行了10年前做出的策略,最后还居然成功了?

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如此幸运,哪怕是大企业。

对比看看 BAT 2011~2017年的市值数据,A 和 T 在不停地你追我赶、齐头并进时,B 呢?

增长的逻辑:与能自我刷新者同行 | 混沌大课学习心得(第二篇)_第4张图片

除了搜索,B 还有什么很厉害?他的第二曲线战略是什么?

增长的逻辑:与能自我刷新者同行 | 混沌大课学习心得(第二篇)_第5张图片
增长的逻辑:与能自我刷新者同行 | 混沌大课学习心得(第二篇)_第6张图片

B 的核心价值观是内部企业文化?

增长的逻辑:与能自我刷新者同行 | 混沌大课学习心得(第二篇)_第7张图片

有没有跟个人发展遇到的问题很像,不少人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所以总是迷茫没有方向,找来各种职业测试、性格测试搞一大堆,看到别人做什么挺厉害也随大流更风,左顾右盼不坚定,什么都想做却什么都做不好。

认知边界决定前行的远度和宽度,个人之于自我发展如此,创始人之于企业发展亦如此。

大 B 给予我的启发是:

不过度依赖过去的成绩
找高段位的对手做对标
思考可以为别人赋什么能
谦卑,敢于认错,承认无知
思考自己永恒不变的决策基石
永远尽全力去提升决策的质量
不作恶

4.

我深深记得,以前在外企工作时,同事间一定是用 MSN 交流,而用 QQ 会被鄙视,MSN这个新产品在强制被整合进原有主营业务 Windows 的过程中,早已经消失殆尽。

尽管如此,大如微软也是有机会实现跨越式增长,即微软的第三任 CEO 纳德拉掌管的时期。体量大不是问题,方法对不对才最重要,看是否真正有重新定义一切的决心。

增长的逻辑:与能自我刷新者同行 | 混沌大课学习心得(第二篇)_第8张图片

企业转型之难,巨型企业转型更是难上加难。如果说老板个人的认知边界是一家企业的发展边界,那么老板个人的认知边界也是一家企业的发展突破点。

纳德拉刷新微软就是很好的成功商业案例,善友教授把其成功总结为三点:

刷新使命
刷新战略
刷新文化

关于使命。

什么是使命?即以下问题的答案:我为何而生于世?世界少了我将会失去什么?我的灵魂为什么而存在?

重新定义使命,需要往更高更广的范畴去界定,比如从“我要赚更多的钱”,到“我要帮更多的人赚更多的钱”。

但这种方式有个错误,那就是把「行动方式」误认为成「使命」,应该问问自己“赚更多的钱是为了什么?”,不断地向深处去询问“为什么”,最后得到的那个答案才是真正的使命。

我们如果有一个质量更好的使命,便能有更好的决策(战略),再指导更好的行动,最后获得更好的人生。

比尔盖茨时期,微软的使命是“让每个家庭的每张桌子上都有一台电脑”,而纳德拉时期的使命是“帮助其他人做事,为别人赋能”。

使命是灵魂。

关于文化。

企业文化不是墙上的口号,而是老板面对必须舍弃时的抉择,是老板是否真的听得进去不同的声音,是否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前段时间彭蕾卸任蚂蚁金服董事长,有句话火了:

彭蕾说,无论马云的决定是什么,我的任务都只有一个,帮助这个决定成为最正确的决定。

然后就有文章的标题写为:

彭蕾留下的职场铁律:无论老板的决定是什么,都要把老板的决定变成最正确的决定。

Really?

增长的逻辑:与能自我刷新者同行 | 混沌大课学习心得(第二篇)_第9张图片
Really?

彭总原话是“无论马云的决定是什么”,而不是“无论老板的决定是什么”,这个前设条件差异巨巨巨大。

如果那个_____不是马云,请先判断_____是否是一位具有自我刷新能力的人,如果“是”则去全力实现他的奇思异想,如果“不是”请务必三思而行。

所以,独立思考很重要,跟对人也很重要,我们更愿意与能自我刷新者同行。

增长的逻辑:与能自我刷新者同行 | 混沌大课学习心得(第二篇)_第10张图片
「番外篇」你更愿意成为谁?

更多阅读:《如何有效升级你的操作系统?》

你可能感兴趣的:(增长的逻辑:与能自我刷新者同行 | 混沌大课学习心得(第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