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里的伊犁

我这次去的是北疆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首府伊宁市,相对于南疆来说,民族敌对氛围要缓和得多.看了网上BBS上描述的伊宁暴动,我在伊宁也有所耳闻,但那是97年的事了.97年之前,民族政策确实有失误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一味地纵容民族不满情绪,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听当地人讲,97年以前,民族人犯了事,能不追究的就不追究,能追究汉人的就不追究民族人.这样一种政策,导致了民族敌对情绪日益嚣张,最终引发了97暴动.当然,97暴动之前是有风声的,但是当地政府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仍然奉行包容政策,所以有此结果.97年之后,中央和地方都引起了重视,在民族人中安插了很多内探.每年过春节的时候是民族情绪最激烈的时候,几乎每年都听说在伊宁民族人又要捣乱了.但是由于现在政府奉行铁腕政策,一有苗头就严密监控,一有行动就严加打压,至今伊宁也没发生大的动乱.97年之后,新疆汉人的生活应该说有所改观,以前汉人和民族人冲突,被审的总先是汉人;现在发生类似事情,被审的要先是民族人了.所以总体上来说,对待民族事务,鲜花和铁腕并行的政策还是有成效的.

在伊宁这座北疆城市,你走在大街上,只要你不去民族人聚居区,你一点都不会觉得你现在是身处祖国最西北边陲的新疆小城.这里的人民生活几乎和内地完全一致,汉人聚集在城市,一点都不觉得陌生.来之前听说这里的汉餐馆很少,来之后才发现这里的汉餐馆(主要是川菜馆)可能还比民族餐馆要多一些.大街上虽然很多地方用维汉双语书写文字,但总体上还是感觉汉字的使用要频繁得多.总的感觉,这座城市就象苏北的一些城区一样,只是其中多了一些讲民族话的民族人而已.只是这边民族人非常能喝酒,两三瓶白酒一般没问题.他们一般喜欢一边喝酒一边唱歌,一直能从晚上六点喝到早上六点.当然很多人喝多了就会闹事,以至于有些饭店都写明:"禁止喝白酒".

这里的水土自然不错了,伊犁河丰沛的水量,伊犁河谷宜人的气候,养育了在这里生活的各族人民.比起南疆的诸多忌讳,这里的民族人总体上要宽厚得多.比如在菜市场上,既有民族人卖牛羊肉,也有汉人卖大肉(猪肉),这一点在宗教气氛浓郁(至少在外人看来)的新疆,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民族人大多都很淳朴,做生意很老实.我们在新疆这么长时间,几乎没有遇见过明显挨宰的事情.很多民族人,你要是和他谈得来,亏本的买卖他也做,照他们的话来说,交个朋友胜过一桩买卖.倒是很多汉人,做生意不是很老实.记得我们在霍尔口斯口岸买东西,汉人开的店,东西普遍比城区贵好几倍.一张纪念币,别的地方2元钱,口岸要卖10元,宰得不轻.说起这个口岸,以前据说是大陆最大的陆路口岸(通前苏联,现通哈萨克斯坦),不过现在不行了.主要还是这边投机性太重,贸易阻碍过多,妨害了这个口岸的发展.


我眼里的伊犁_第1张图片
伊犁河大桥

如果去民族人聚居的地方,比方伊宁市的汉人街或者是农村,也不曾感到陌生和恐怖.汉人街是当年97暴乱的主战场,名为"汉人",实际居住的都是维人.这条街主要是一个市场,里面卖很多民族特色的玩意.我们到汉人街不下十次,除了感觉自己象一个外国人之外,没有什么不适应的.这里的民族人大都还好,还主动招呼我们买东西,开价也算公道.我们在这条街上买了很多刀具,小帽之类的,还吃了很多民族特色的餐饮,象烤肉、烤包子、油塔子、馕包肉、抓饭、奶茶啦等等,感觉很不错.民族人好象很喜欢吃冰淇淋,有很多专门卖冰淇淋的“冰淇淋王”店,用酒杯盛着卖各种口味的超量级冰淇淋。饮料方面,有一种叫“雪花凉”的冷饮,是一种冰水混合物,很好喝也很便宜。伊犁还有一种家酿的饮料,叫“格瓦奇”(Kwass),是用麦芽和蜂蜜酿制的类啤酒饮料,很爽口,也是伊犁地区的特产,除了伊犁我就没看其他地方卖过。我估计这两年一方面民族政策得当,另一方面伊宁正往现代旅游城市发展,民族人也要大发旅游财,所以看起来整个城市还是很欣欣向荣的.


我眼里的伊犁_第2张图片
伊宁满街卖的格瓦奇饮料,内地很少见

我也去农村走过,还拜访过民族人的果园.感觉农村里主要是民族人,汉人极少.但即使如此,很多农村小店仍然用双语书写文字,很多民族人都会讲汉话.民族人也很热情,我们向他们问路,他们常常一大家子围过来指导你.他们的果园很大,但没有围栏,也没有看门狗,允许人随便进去走动.我们参观他们的宴席,和他们拍照,他们都很欢迎.还有一件事,我们在近郊走的时候,看到民族人的清真寺竟然和汉人的佛寺相隔不远,这在以前我们也是不可想象的.

关于旅游,我们主要去了两个地方,一个是那拉提草原,一个是赛里木湖,两个地方都不错,大气磅礴.由于新疆非典监控很严,人员流动不便,别的地方我们也没去.去的两个地方,做生意的都是民族人,但是他们一点都不排外,很会拉客.这正说明了,经济旅游的发展,让民族人感到了实惠,最终他们也就融入了主流社会.


我眼里的伊犁_第3张图片
汉人街上的店铺

关于伊犁的特产,主要是民族小刀、马肉、瓜果、药材之类。我印象深的是有一次在民俗文化村喝的马奶,冰冻的,口感相当好。马奶只有在每年5、6月份母马产了小马后才有,比较难得。不过马奶很酸,甚至比酸奶还要酸一点,但也很有营养。在伊宁卖刀具的很多,有路边的小摊子,也有专门的刀具店。我们当时采购了很多刀具,主要是具民族特色的英吉沙刀,很华丽,据说是民族人放在家里用来切肉和切馕的日常用具。还有其他一些希奇古怪的刀,可能是藏刀之类的,做工也很精美。记得我们有一次去买刀,先在一家店买中了一把牛角套把的刀,到另一家店去看的时候,第二家店的老板先向我们借看我们这把牛角刀,然后不由分说随手拿起一把很质朴的砍刀,哗哗哗地开始像削苹果一样削那把牛角刀的刀背,削下来很多铁皮。老板的举动顿时就让我们惊呆了,他可能是想向我们展示他的刀如何削铁如泥,但是他突然的举动确使我们这些外来客措手不及。最后我们用那把削坏了的牛角刀,又贴了几十块钱,换了那把质朴的砍刀。其实从我们多次与刀店老板的接触中,就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民族人那种豪爽、做事迅猛的作风。


我眼里的伊犁_第4张图片
英吉沙小刀店,汉人街上很多这样的刀店

伊宁的清真寺,我们见识了不少,有大的(象拜都拉大寺,陕西大寺等),也有小的(象一般路边或乡村的小型清真寺)。我们不信教,当然进不了寺门,只好在寺外面拍照。有一次去陕西大寺,这座寺规模很大,有一个大院子,里面有各种古老的建筑。我们一开始还不敢进这个院子,怕被回民赶出来。后来慢慢地尝试着进去,那些回民也很友好,知道我们是游客,就没阻拦我们,只是不让我们进主殿,其余的地方随便参观。我们参观他们的会议室和学堂,也没有人跟过来看着我们,让我们自由出入。我们那时兴奋极了,拍了好多照片。在主殿前拍照的时候,我们还不敢靠近拍,怕犯了忌讳。后来那些回民倒很热情,主动叫我们靠近点,还指导我们该怎么拍。呵呵,其实拍照的时候前面就面对几十个回民,真的心里很紧张。

伊宁是北疆比较典型的一个城市,个人感觉总体上还是不错的,不象来之前听说的那样恐怖.但是民族矛盾总是存在的,不可能一下子就消失掉.给我印象比较深的一次是在乘出租车的时候,司机是汉人,竟然一路上都对我们说民族分裂的话,主要说什么哈萨克维吾尔是劣等民族之类的话.我感到在新疆,看来不只是民族人排斥汉人,汉人也是歧视民族人的.所以民族团结的大业,的确任重道远.

北疆相对南疆,是民族特色淡化许多的地方.在这里,各族人民似乎更愿意过一种大同化的生活,民族人和汉人的文化生活互相混合交融,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北疆特色.我想在南疆,由于生活特色的差异更加明显,民族矛盾也许更容易激化.不管怎么说,从我个人在北疆的经历而言,以前的确对新疆的认识有很大的偏差.

                                                                                                                                                                            (写于2003年7月)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眼里的伊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