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的“青春期叛逆”——辞职去留学

图/文 作者:山山乞

高考300分,差点落榜,一度觉得看不到未来;27岁攒了学费辞职出国留学,拥有国内及国外两个硕士学位,毕业于世界排名前20高校。目前工作、生活在狮城新加坡,希望分享关于人生选择、求学、求职的故事。唯愿我的那些开心、困顿、孤独、难过、甚至是无助的时刻,能够让你找到哪怕只是一丝丝的共鸣,带给你一刻陪伴和温暖。


迟到的“青春期叛逆”——辞职去留学_第1张图片
Marina Bay Sands / Photo: Ean

1

直到我的青春期一溜烟儿的跑得没影了,我都未曾幻想过将来有一天我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我的青春期渡过得非常平稳,没有给爸妈添太多乱,我也平庸的浪费着青春期的每一天,觉得“现在”和“将来”都不用发愁,如果它仍是一个模糊的影像,那就看看身边人的模样。高中因为学习美术,才有机会能以非常一般(其实差到我不想面对)的文化课成绩拿到本科的录取——如果不是艺术特长生,可能就失学了罢……在我还在为自己有书可念而沾沾自喜的时候,周遭的“难兄难弟”已经有人曲线救国,得到出国留学的机会,廖火华就是其中之一。

高中的伊始,她也选择了当一个艺术生,希望学习播音主持将来当一个主播。无奈僧多粥少,传媒类院校的录取比起其他专业要严苛得多,没有任何背景的她只得在高考前改报空乘,不巧的是空乘的单独考试也全都落榜了。后来廖火华的父母辗转几层关系,要到了一个合作办学的指标,听说卖掉了家里的一套房子供她几年的学费,毕竟这个合作办学的项目需要在国内的大学补习两年基础知识,这两年也是按照国外对标院校的标准来收取。2009年她飞到了英国的考文垂,隔着几个小时的时差,又不像现在有那么多即时通讯工具,我也只能从社交网络上了解她的动态。同年伦敦发生恐袭,巴士被炸毁、着火,经询问得知她一切都好,只是跟随学校的新生考察团在伦敦参观,早已结束返回考文垂。借着机会顺便聊了彼此的近况,得知她每周有三天要搭火车往返伯明翰打工,在一间鞋店做销售,偶尔会碰见难缠的客人。她轻描淡写的说着在英国的生活,这是我第一次觉得“另一个世界”的生活是这样的真实,这样独自在外生活的经历也让当时的我觉得励志到令人莫名的感动。


2

后来随着年岁渐长,认识了更多的人,很多人都有着能够令人振奋的经历。他们通过“别处的生活”获得了很多我们未曾有机会得到的感知和收获。反观自己,把自己困在已知的三分田地,没了目标,也没了斗志。

曾经的我以为,身处的圈子,出生、求学和工作的几座城市就是整个世界了,我以为换一座城市生活只是换了一处居所,换了一个地方学习和工作。可是当你走出自己熟悉的圈子,进入更大更陌生的世界的时候,才能真真切切的感知到自己有多么的渺小与单薄。有些东西总归是需要我们自己去体验、去触摸,去聆听这个世界美妙的声响。你会看到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不同性格和经历的人,有那么多有趣的观点和想法,因为你的这些所见和所闻,会让你的内心慢慢的充盈起来,也就潜移默化地塑造了你独有的世界观。前两年很流行的一句话“没去看过世界,哪来的世界观?”,虽然有点偏激的意味,但是却很真实。很多事情不是想不到,而是超出了自我的认知,所以不敢去想。


3

出国前的那个农历新年,舅老爷一家从杭州老家过来江西看望我的爷爷奶奶。小时候和姐姐会时常跟在爷爷奶奶的屁股后头坐上绿皮火车回老家(绿皮火车开得特别慢,而且停站特别多,现在已经慢慢没有了),偶尔也会去舅老爷、姨奶奶家串门。长大后和老家的亲戚鲜有来往,关系已经很生疏了。舅老爷的女婿在杭州经营着一家建筑事务所,在我毕业前的那段时间,爸妈曾因为担心我找不到满意工作,还特意瞒着我通过爷爷奶奶托舅老爷帮忙安排。

舅老爷把我叫到小房间,劈头就是一顿唾沫横飞的说教。家里人知道我在准备申请学校、出国深造的事情,有很多反对的声音。舅老爷的说辞中是有戳中我内心的地方,但我已记不住所有内容,只能回忆起个大概,大致意思是让我知道什么年纪就应该做这个年纪应该做的事情,快30岁了不好好工作、存钱买房孝敬爸妈,反而还要为了所谓梦想舍弃稳定的工作出去流浪,这对得起父母吗?

虽然一早就和爸妈沟通过将来的打算,爸妈至始至终也都表示支持我做的决定,但是我确实有过迟疑——高考的时候想离家越远越好,艺考填的都是北方的学校,但是长大后真的离家越来越远,回家的机会越来越少,每一次回家都能看到爸妈一点点变老的痕迹。这也是我被击中的缘由,不是迟疑是否该就此打住不再折腾,而是在想,是不是真的应该作出一些妥协,过上接近世俗意义上的“稳定生活”,至少可以让爸妈不用再为我而担心。

后来舅老爷说什么我已经听不进去,他说到情绪激动的时候还会用手指戳我的脑门儿,可我不想回应、不想反驳,只能低着头任由他的唾沫在我头顶横飞。舅老爷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仿佛爬上了道德的制高点,彼时的他甚至可能觉得自己后脑勺发出了一丝丝黄色的光亮。最后被听到动静而赶来房间的奶奶轰出去,这事儿才算告一段落。


4

我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是在深圳一家央企地产公司,才哥是这家公司的人力总监。早几年他还只是HR经理的时候,到我们学校校招,我误打误撞的通过几轮面试最终拿到offer。要说我每份工作都感觉有贵人相助,可能是因为被他亲自招进公司,又是刚毕业的应届生才刚开始职场打拼,所以平日他也格外照顾。准备离职出国念书这件事我没有和任何同事提起,特意找了不太忙的一天,打算下班前和才哥聊聊。其实出国这件事我自身也有过纠结,也会偶尔突然地否定自己,迷失了方向。有一肚子的困顿和苦恼需要发泄与开导。

记得非常清楚,我们在小间的会议室里坐在圆桌的两头,足足聊了一个小时关于“原生家庭”和“宇宙能量”——虽然我认为这有点过于玄幻,不那么接地气儿,但是这一小时是有效的疏导。才哥一个人在深圳打拼,父母在青海老家,平日家人没有太多机会干预、影响他的生活。

“我在30岁之后才想到要完全独立,刻意的从原生家庭中剥离开来。我们都需要自己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只有这样才能在人生分叉口谨慎的做出正确的选择。”

我们生命中遇见的大部分人,在生活中遭遇到顺境或者逆境,都不会给他们带来任何改变。错误不在他们本身,是成长的环境造就了他们,可是如果不跳脱出来,这些不仅会伴随他们的一生,还会一代代传承下去。和才哥的谈话是有效的,是啊,我们每一个人的终极目标不都是成长成一个拥有独立人格,能为自己人生负责的人吗?那么为什么要在意别人的想法,哪怕是亲人——更何况是远房亲戚。虽然“正确的选择”是一个伪命题——我们面对的所有选择都没有绝对的正确,因为你根本不知道当下的其他选项意味着何种完全不同的人生境遇,我们又没有办法到平行时空一探究竟。

还记得那些在我眼里发着光的人吗,我想靠近他们。我终于“任性”地辞掉了世俗定义里“稳定”的央企工作,踏上了飞往新加坡的航班,并成为了班里“年纪最大的那个男同学”。但是我相信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会让你前进。我的“叛逆期”来得晚了一些……

你可能感兴趣的:(迟到的“青春期叛逆”——辞职去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