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强烈推荐《越读者》

这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荐的书。作者是美国作家艾德勒的畅销书《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中文译者。作者的身世很有趣,他是一个华人,出生在韩国,在台湾地区读大学,然后长期从事出版行业。从作者的行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对阅读这件事一直很感兴趣、很有研究。书中旁征博引,几乎论证每一个观点时所以引用的书都是我非常喜欢看或者非常想看的——读这种书真的是一种非常幸福的享受。

我最早知道这本书是在总结归纳四年快速阅读方法时,看到有人在文章中说这个作者在这本书中对诸葛亮阅读法等进行过描述。根据快速阅读或者叫检视阅读的方法,我当时只是找来这本书把我感兴趣的那一段读了。再后来整理完善快速阅读方法时,越来越多的资料涉及到这本书。于是我决定重新认真读这本书。因为对这本书的内容已经有所了解,所以重新读的时候感觉非常的顺畅。

很巧!上述这个过程就是我们希望大家掌握了快速阅读方法之后的一个典型的应用场景。空闲的时候读书不做太多选择,采用快速阅读的方式,尽快了解大量的书的梗概和大致内容,记在脑子里备用。当你在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需要的时候,你能够迅速地想起有一系列的书跟你要研究探讨的内容方向一致,这样你就可以把这些书再重新找出来,认真的看一看是不是真的有用。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要不要重新读、仔细读、精读甚至开始主题阅读。包括古登堡在内很多网上的电子图书馆都提供一些检索功能,但是这种检索往往要通过书名、作者、关键词等。如果我们只能记住内容梗概或零散情节,目前的实用计算机智能还不能帮我们高效率找到对应的书籍资料,只能通过一些提问网站,请其他的网络用户看到之后来告诉你。这个过程效率比较低,而且有可能根本没有人注意到你的问题。把一些重要的书的内容记在脑子里,相当于在自己的大脑里建立起一个索引,这样用起来就方便多了。但是书太多了,这种做法最大的困难就是看不完这么多的书,这时候快速阅读方法就有了用武之地。

[读后感] 强烈推荐《越读者》_第1张图片

​言归正传,介绍一下《越读者》这本书的内容。我看到的版本包括前面的推荐和正文七部分。

读一本书,尤其是在快速阅读的时候,前面的推荐值得稍微认真的看一下。因为这些推荐往往是业内相关人士在看过这本书之后的一些感触,会对你了解书的内容有所帮助。

正文第一部分介绍跟读书有关的一些现状,对后面是铺垫,没有太多的关注点。

第二部分非常的棒,作者把阅读用食物来类比,划分出主食、美食、蔬果和甜食四个种类。详细地介绍了哪些书属于哪一个种类,以及每种书应该采用的阅读态度,更重要的是在最后还特别强调了有很多书不值得付出太多时间读。

第三部分作者提到了网络对于阅读的冲击。作者的态度我非常的支持,建议大家借助于网络来强化阅读。现在,网络的发展比作者写书时又有了巨大的进步,但是作者对这个趋势的判断和把握都非常的准,至今仍然非常实用。

第四部分是对阅读内容的精确的分析。作者阅读的材料分为了七种:小说、诗歌、哲学、历史、漫画、视频和网络。并分别介绍了这些不同的阅读材料,对于丰富我们阅读的好处。作者在这里介绍了越界阅读的概念。

第五部分讲阅读的一些,环境和条件,包括图书馆、书店之类的,对这段无感。

第六部分作者介绍了比较著名的几位古人的读书方法:诸葛亮(观其大略)、陶潜(不求甚解)、朱熹(熟读精思)和苏轼(八面受敌)的读书方法,还介绍了读书笔记的方法和主题阅读的方法。这部分就是我在整理快速阅读方法时参考的段落,这段内容对几种不同的方法的内涵进行了介绍,并且强调了在不同的书和读书的不同阶段,应该综合使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我们选择的是诸葛亮的观其大略的方法做为快速阅读的基本方法的核心。

第七部分,介绍了阅读的七个阶段(自身、周边、抽象、规则、异见、丰富、超脱)。最后还提出了建立个人知识体系的问题,对阅读之后的过程做了介绍。

摘录书中的一段话:

阅读不再是皓首穷经,阅读不再是闲情逸致。

阅读不再是有目的,阅读不再是无目的。

阅读不再是功利,阅读不再是品味。

阅读不再是文字,阅读不再是图像。

阅读不再有网路与书籍之分,阅读不再有博士与高中生之分。

这是一个没有越界阅读,就不成阅读的时代。

不论错过了多少机会,不论多么晚开始,阅读都在等着给我们一个美好的机会。何况在这网路时代。

这是一个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越读者时代。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后感] 强烈推荐《越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