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可想,青春就尚在。无人可想,内心万籁俱寂。”
#长期单身给你带来了什么?#
没有期待,也不用等待,没有经历精神上的动荡不安,只有长时间的平静与覆盖全身心大面积的安宁,以及由此静止状态衍生出的内心无龄感。
如果不是朋友圈同龄人闪婚闪生闪入微商,我不知道自己已被归入中年人的队列,已经走到晚婚晚育的年纪。
几年来,一边看着民政局的离婚率一路攀升势,一边感受“单身经济”强势崛起(人人都在打单身狗的主意,除了爱情),一边翻着新闻里隔三差五的明星出轨,一边感叹约炮软件的红红火火,一边历经身边情侣分分合合......
在这个万物速朽的时代,爱情像阵风,来得太快,去得也太快。
#一边相信爱情,一边选择单身#
爱情尚存吗?你还相信吗?相信,但是相信与拥有之间大概隔着几条银河系吧。就像小时候我们相信自己长大后会成为一个很厉害的大人,而真相是长大后我们不得不慢慢接受自己的平庸。
18岁,遇见喜欢的人,懵懂无知倔强死要面子,大部分始于暗恋,也终于暗恋。30岁,遇见心动的人,是一场大型的心理博弈,在对方明言前宁愿选择放弃也不会承认。毕竟我们的内心已经荒凉得不得了,仅剩成年人最后一点自尊。
即使相互喜欢,在喜欢程度可以超越失去的自由前,在喜欢程度足以抵消原有生活被打破后的混乱前,在喜欢程度可以承载需要为别人的生活与情绪负责前,你依然会选择后退吧,喜欢也仅止于喜欢。
由于长年生活在高压现实里,我们早已全面向世俗投降了,唯独在感情上必须保住初心,不然意难平。
所以我们一边相信爱情,一边选择单身。这样爱情就不会遭到破坏,自由也得以保全......呵,精明的成年人。
#婚配面试无数场,爱情offer真没有#
没有历经相亲逼婚深度摧残的单身青年不是最强王者(剩者为王)。
为什么不想结婚?其实也不是不想。一位长期混迹于相亲市场,也长期无法脱单的朋友说。她曾经注册过各大婚恋网站,后来统统注销卸载了,因为在上面长得好看的无一例外不是微商就是骗子,而且套路都是一样一样的,没劲。
那么相亲靠谱吗?嗯,对于提升自我认知挺靠谱。首先它的原始设定很纯粹,两个完完全全的陌生人,一见定生死。说到底就是自己各方势力与对方各方势力相互较量,完了看是否匹配,也可以叫“婚配面试”。
在面试过程中,“你越在意对方的收入,就越会反观自己的赚钱能力。你越在意对方的相貌,就越会审视自己的美丑。你越在意对方的学历,就越会反观自己的学习成绩。你越在意对方的家庭,就越会反观自己的家庭......"
见过越多高段位的人,你越怀疑自己的能力与价值;见过越多低段位的人,你越怀疑自己在亲人眼中的价值。而当你对自己有越深刻的认知,你越不想再任由世俗定义你生而为人的价值。
相亲其实一点也不浪漫,相反还挺残酷的,就像面试一样,只讲匹配,无关爱情。
“相亲什么时候能成功呢?就是当你放弃爱情的时候,为了结婚,相亲就会成功。”
#在找到你之前,我想先找到自己#
大龄青年之所以越来越多选择单身,不是放弃了爱情,而是对爱情仍抱着微弱的希望,毕竟爱情是世间最美之物,希望也是。那至少可以抱着这种希望愉快而平静地过好每一天,至于能不能遇见,也就没那么强求了。
另外选择单身还有一个更重大的原因,是自我实现的需求,这可能比爱情更加重要且紧迫。好不容易来世间走一遭,总得干点什么再回去。而这又涉及到另一个更重大的问题:你是谁,你想以怎样的方式度过此生。
上学的时候,教科书或老师从来没有教过我们这些问题。而现在随着年龄的增大,随着迷茫、纠结、焦虑、怀疑,越来越深重,你必须面对那个终极问题,才能安息灵魂里那个不断被撕裂的自己。
所以爱情重要吗?重要,也没那么重要。结婚必要吗?必要,也没那么必要。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说个人成长与人生选择的过程有几个悖论,深以为然:
16-18岁在对学科与知识一无所知的时候就被要求选择自己的专业;
22-25岁在对商业世界运行规则毫无概念的时候就被要求选择工作方向;
25-28岁在对自己与人际关系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就被要求确定长期伴侣;
28-30岁对自己认识和成长规律尚不清晰的时候要开始为另一个新生命负责;
33-35岁在对与自我身体关系和情欲还难以启齿的时候决定要不要发展婚外恋关系;
这样想来,其实人生出问题,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而大龄单身青年,不过是用实际行动把时间重新纠正过来,等个人成长可以跟上人生重大选择的时候,再去选择,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