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网课之一》 高曙霞 2018-10-25 坚持分享分466天 多云

昨晚听了关于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心理与行为发展特点一课。由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心理研究所硕士候瑞鹤讲授。整理要点。

儿童阶段心理学分为三个观点:白板论、人生来自带结构别人无法对其改造论、人与外界交互作用论。

个体差异性:儿童的发育大动作生理层面是有个体差异的,有早晚之分。过早成熟、快速成熟潜藏着一些危险、危机。(拔苗助长)

0~2~3岁儿童发育特点:

0~2~3岁是儿童心理发育的起点。本阶段的特点是,直观动作思维阶段。儿童通过感觉和动作认识世界。思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来自于实际动作,特点就是思维在动作中,动作停止,思维停止,动作在思维在,动作停思维停。儿童对外界自由探索很重要。探索动作与外界互动停止,思维也停止。本阶段养育原则就是让孩子接触真实的世界,允许孩子自由探索。让孩子自由的探索,建立多感官的联合啊,是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一些活动。

•知识的获得来自于吮吸、抓、抚摸、咬和其他对物体的摆弄和和动作。

•2思维在动作中,动作停止,思维停止,思维只有在动作中才能进行。

l养育原则:接触真实世界,允许孩子自由探索

养育原则:接触真实世界,允许孩子自由探索

l促进发展活动:

促进发展活动:

•多让孩子摆弄、接触物体。

•摸到、看到、说出物体,建立多感官联结。

关于客体永久性。

躲猫猫游戏就是此阶段的典型代表。一般六个月前的婴儿在妈妈躲起来时不去找,而六个月婴儿在妈妈躲起来时会去找。这两个阶段的孩子的认知基础是不一样的。三个月左右的孩子认为,看到的在就是真实存在的,不在眼前就不在世界上了,看不见的就不存在。客体不是永久存在世界上的。六个月的孩子认识到,不在眼前的也会永久存在。躲猫猫可以鉴别孩子的永久性客体关系建立起来与否,客体躲起来婴儿找,就是建立了客体永久性。不找则没建立起来。六个月的婴儿则巳经知道世界的存在不以看到看不到而转移改变。

关于关系的发展。

母婴关系从一元世界到二元世界。婴儿起初把母亲与自己是共同一个人,我是我,妈妈也是我。此阶段要让孩子享受亲情比学习技能更重要。此阶段出现焦虑是原始焦虑。二元世界阶段,婴儿已经认识到自己和妈妈是两个人,此阶段与母亲分离出现的是分离焦虑。2岁常用客体代表“我”。3岁时期可以用“我”这个概念。此阶段的养育:给予孩子的个人空间。家长需要做到及时响应,而非及时反应。允许生活中出现母子自然分离。孩子独处的时候可以自我安抚,用内在妈妈的形象安抚自己,用永久性妈妈的客体陪伴孩子独处。否则,会一直需要人时时陪伴。没有分离焦虑就不正常了。

早朝的母婴关系是成人后的人际关系模型,如讨好型,早年讨好母亲,长大后讨好别人。

父亲的作用是为母婴关系的稳定和保护。

关于自我形成。

不同时期产生不同的认识。六个月开始产生自我,逐步巩固形成。

关于情绪。

当孩子出现某一种情绪,要给予命名,帮助孩子识别不同的情绪。情绪被命名后就有意义了,孩子可以分辨、理解、懂得情绪,那么对今后的情绪管理有益。既了解自己的情绪,也懂得别人的情绪反应。

你可能感兴趣的:(《发展心理学网课之一》 高曙霞 2018-10-25 坚持分享分466天 多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