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军
1.态度(Attitude)和格局(Altitude)这两个词在英语里只差一个字母,但不能相互替代,有了好的态度,再有大的格局,才能把自己上升的天花板提高一大截儿。
第一章 人生的格局
2.做减法很难,人通常喜欢获得,而不喜欢舍弃。两年前一家发展好的媒体公司创始人向我做咨询基金的必要性。他认为自己的人脉很广,一定能做好,我告诉他,如果他的结论能成立,世界上最大的基金,一定是央视基金或者默多克基金。显然事实并非如此,后来他开始聚焦自己擅长的领域,每一步都成为了他后来的基础,现在发展的非常好。
3.人也是如此。一个年轻人,如果能长期坚持到高速率成长,可叠加式进步,即使起点低,即使30岁还不富裕,10年后的成就也是不可限量的,当然人也好企业也罢,高速发展一段时间就会累的。因此掌握好节奏是必须的,不懂得把握节奏的人,会因为一次失误而失去全部的收益。
4.如果用一个词来概述,本书内容就是格局。用十个字来概括,获得大格局的方法:位置,方法,方向,步伐和节奏。任何人无论起点高低,只要能认清楚自己的位置,找准方向,用正确的方法做,是提高进步的速度,同时把握好节奏,几年后你就可以看到一个格局,比今天大很多的自己,让自己感到不枉此生的自己。
5.在工作中主动性,不仅体现在和老黄牛一样,把本职工作做好,还要主动和领导沟通,承担更多更重要的任务。虽然领导有责任了解每一个下属的情况,但对一个管理者20人的经理来说,即使每周和下属聊半个小时都要花了,他1/4的工作时间,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做到。因此一个主动做工作的人,不仅要管理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管理好自己和下属,还要学会适当的管理好自己的上级。
这里所说的管理上级,并不是给上级分配任务,也不是不服从上级的安排,而是让上级了解到我们的工作。而且在必要时及时寻求上级的帮助,这样对于高度主动性的员工,所有的上级都会喜欢。很多的时候,事情能不能做成问题能不能解决,取决于做事的人是否有主动性,特别是在不理想的情况下,和环境中做事时,个人需要主动创造一些好环境。
6.刚到美国时和同学聊起一件事情,就是美国议会里,总有一些提反对意见的人,甚至有人为了反对而反对,很多的时候一件事情,该做还是不该做,是很清楚的,直接投票表决就可以。但是他们去争论那么长时间,有时候问同学为什么会这样,他们告诉我说凡事都有两面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当大家觉得一件事情只有好的一面,并不代表它不存在坏的一面,很可能是大家认识不够深刻,没有看到一些盲点,而那些没有被发现的问题,一旦发生后果极其严重甚至是灾难性的。
后来做投资的时候,这一点深有体会。比如我们基金合伙人觉得,每个项目好的不得了时,需要马上投资时,我都会特别小心。因为这会说明两件事情,其一我们的见识不够,可能有些东西没看懂,看透有点盲目乐观。因此发现不了问题,而不意味着项目没有问题,其二投资最好的时机已经过去了,再去投资,可能就是所谓的接盘侠。
7.我的教授提出过两种原则,第一,如果同事在工作中,直接或间接的帮助我们的论文,我们一定要在作者中加入他的名字。第二,如果我们和同事吃饭和开会时讨论论文里的工作,我们一定要在论文中对同事表示感谢。之前一直很奇怪,论文里的人数为什么这么多,听了他两条原则我们才明白其中的道理,实际上很多专业组织,比如学术界的,法律界的和艺术界的都是利益共同体,都很讲究,相互帮衬,相互提携,都有自己的规则,大家都很遵守。
到谷歌后一直坚持申请专利,都把合作者的名字加进去,虽然就会让我少得几百美元的奖金,但是对同事和下级亲身帮助很大。类似的每次上线产品发布新闻时,我会尽可能的帮助所有的参与者,都向公司报备,离开谷歌一年过去的同事告诉我,他非常感激,这么多年对其他同事的提携,每一次功劳都给他们一份,其实这不是我天生的做事方法,而是受教育时之后养成的习惯。
8.汉朝开国皇帝刘邦问,从项羽投靠过来的陈平:我和项羽有何区别?陈平回答道:项王宽厚,你粗鲁傲慢。刘邦又问,那你为什么放弃项王,而投奔于我呢?陈平说:项王对于有功之人舍不得封赏,而大王你一点都不吝啬。
说明:再好的人,如果舍不得利益分享,周围的人最终也会离他而去。
9.美国公司的正确意见是这样的,具体负责人先会征求一些人的意见,而并非所有人,拿出一个方案大家讨论一下,主要看看有没有遗漏或者有没有质疑的声音。如果有遗漏就把遗漏补上,如果有质疑评估一下,质疑是否有道理,补上遗漏之后通常就不需要再讨论了。负责人把这件事情最终敲定了,否则讨论来讨论去,总有人不满意,永远没有穷尽,在决策这件事情上,他们效率还是蛮高的。
10.态度一书中曾经讲过,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最好是更好的敌人。认可这种思维方式的人在决策时,通常并不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而是追求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因此有瑕疵也没有关系。
11.20世纪90年代到美国读书的中国人,几乎都是靠奖学金生活的。当时没有那笔钱,以中国一般家庭的收入,是完全没有办法去负担得起的。但是很多的大学不仅掏了一些费用,还能在毕业时攒出一个新车的首付款。可谓对他们有大善,当然周围的内地同学无一例外都获得了大善,但是常年道:拿人家的手软,吃人家的嘴短,留学生也会遭到一些教师的剥削,除了让学生做研究还会分派一些杂事,比如组织学术会议等等,这些事情做的多了,常常会晚几个月毕业,对于一些人来说这就是小恶。
但是小额相比,大善来说毕竟量级很小,留学生们都懂得勿以小恶而忘大善。大部分人坚持下来结果都很好,但少部分人,受不了这个脏脾气,中途退学或者转学,但最后发现天下乌鸦一般黑。
大家毕业后都分到了一个好单位是大好事,当然并不是一切都开心顺利,有时同事会怀疑,你上级和不公正,如果这家单位,值得你为他工作遇到的麻烦,就是小恶,该怎么处理怎么处理,不能因为一件坏事把所有的好事都否定了。
第二章 命运的力量
1.可能有人会觉得任命,太消极太迷信,恰恰相反,不认命才是迷信,所谓不认命就是以为世界上所有事情自己都能控制是一种妄念,是对自己的迷信,实际上不确定是我们这个世界固有的特征,世界上有很多我们自己甚至整个人类都没有办法控制的力量,承认这一点才是唯物主义的态度
2.有时候为什么要听天命呢,因为世界上难点的事情,都非常的复杂,超出我们的有限认知更超出我们的控制能力,我们付出努力无非解决了一些维度上的问题,但还有很多维度的因素不是我们所控制的,当然如果不尽人事把能掌握的维度也把握不住,自然会一事无成
3.承认天命的作用,我们在做人时就不会恃才傲物,但凡觉得自己了不起的人,通常都没有见识过真正聪明才干的人,人只有到了人才汇聚的地方,才能够体会到自己水平的不足
4.中国古代的功臣很多,受朝廷忌惮,结局并不好的,远的如周勃父子,近得如张廷玉。但是曾国藩能做到全身而退,在专制的古代并不多见,其实并不是征服祖国犯的权术高明,而是他的见识高,特别是懂得敬畏命运
5.著名的哲学家康德最赞同和敬佩的两样东西,一个是头顶的星空,二是心中的道德律。星空不是我们能支配的客观力量,而道德律是我们所能接受的。这些智慧并非来自于某个人,而是在接触了大量的同事学长朋友之后,得到的我反思,他们发现中国古代的制止不缺乏这样的智慧,说明世界的大道是相通的
6.如同现在,如果有人问,什么时候不适合创业呢,抗日战争那个时候就特别不适合,那个时候试图实业救国的人都失败了,投笔从戎的人才有前途,同理,现在如果有人还想成为拿破仑,那么就不是合时宜了,认清了时代,认清了环境,选择了该做的的事情,接下来是否能做成就看怎么做了
7.很多人不肯任命,不肯止损,其实是因为骨子里太高估自己,不仅高估自己的能力,还高估自己的地位和作用,高估自己的才能觉得有翻盘的可能,高估自己的地位,觉得什么都是自己的,什么都不能少。如果自己只是觉得自己是个普通人,自己那点儿事儿不过是上天的恩赐得了固然可喜,得不到也在清理之中就愿意割舍,也不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8.人不会总有好运气,也不会永远走背运,但不好的心态会让背面不断放大,很多的时候心灵的决定命运。遇到背时不慌乱怕损失,现在在局部避免雪崩式的灾难是智慧的体现,而愿意止损愿意任命的背后,体现的是我们对自己的认知,对命运的敬畏
9.当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经历到那么多重要抉择时刻,而陷入无法自拔的经历,很多人都有这个时候跳出定时思维的最好方法,就是放下自己的手头的工作休息休息
第三章 生活的节奏
1.我问了她模拟考试的情况,又看了看做的题,似乎大部分都是以做题太着急,有关一些错误没有把握透才造成的。所以给她的方法是,每读完一道题等5秒数12345之后再做,她照我的方法做了一次,居然全对了。考试就是采用了这条策略,所以如愿以偿的得了满分,这5秒钟看似浪费时间,实际上让她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避免了不必要的错误,这也许就是学习中的节奏。
2.其实只要把做事的节奏慢下来,先动脑再动手,把可做可不做的事情,从任务单上删除。在做事的过程中,按部就班的把事情做好,不要开了很多头却不结尾,做完事情审视一下自己的得失,评估一下效果,以备将来做参考,这样的话效率就能提高,稍微也能随之而来。
3.陷入越忙越穷,越穷越忙怪圈的人,要做的,就是斩断自己走出怪圈。第1步是要慢下来,以免自己成为了积极的废人,或者伪工作者,慢下来之后审视一下自己,找出自己忙碌的原因,这是走出上述怪圈的第2步。越是落在别人后面,就越想通过病情来处理一些事情,结果错误百出和别人的差距越来越大。这个时候不妨停下来想一想,做减法,把不必要的事情在清单上删除,而不是花更多的时间,在第1回报的路上狂奔,让自己的人生失控。
4.我们会习惯一种思维是因为,它不仅让我们舒服,而且显得很正确,我们不得不接受别人的新思维时,至少在心底里否认自己一次,这是很多人不愿意去做的,很多人觉得我没有变瘦,一定是我吃的还不够少。就像我每天加班却没有升职加薪,一定是我不够努力,所以我又熬夜加班。
5.关于休假,其实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到了,重要到缺了他什么都不能运转了。大多数人每一次的事情看似是必须做的,实际上都是可有可无的,每年年底我们如果总结一下,过去一年花大量的时间和主要精力做的事情,会发现很多的事情没必要做,还有一些事情虽然需要做,但是没有产生想要的结果,要清楚这一点可以放下负担去休息。
6.后来我在国内工作遇到下属,有结婚生子或者其他家庭大事,总是让他们放下工作去休假,我告诉他们不用担心工作,公司不会因为少了一个人上班就关门了。此刻家庭比工作重要一些主管问我是否对,下属要求太松了,我总是说不解决生活的后顾之忧,他们是不可能长期做好工作的。
7.可以尝试做一次自己喜欢的事情,当下的人为了生存,常常不得不根据薪水多少,和行业的热门程度来决定自己的事情。只是很少有人做的,是自己非常喜欢的。但人这一辈子至少可以尝试一次自己喜欢的事情,倒不是说每个人都要辞职创业,我仅仅是建议大家尝试一下,特别是在年轻,失败成本不是很高的时候。
8.选择回馈,对于每个人来人世间都是奇迹,生活如此善待我们,我们必要花一些时间精力和挣来的钱,去回馈社会,特别是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此外我们还要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回馈,不仅可以让你的内心到满足,而且能够实实在在的改善一些人的生活,让周围人做得更好。
9.每个人都可以问自己这么一个问题,如果这个世界,没有我是不会完全一样答案是肯定的,说明你没什么留下什么遗产,如果因为你的一件事情哪怕很小做了微不足道,但世界因此不同,这就是你留给世界的遗产,明白这里,你就会知道不必浪费时间做哪些事情了。
10.不读书的人,通常难以提高自己的经济水平,而这一点,只有当人们遇到天花板又突破不了时,才能体会到这些大道理,不用我多说,媒体上随处可见,我只想谈一个实际问题,不读书缺乏修养,想找一个好伴侣是很困难的,巧读书长见识,修身养性,无论对成家还是立业来说都有很大的帮助。
11.多年之后我认识了c君,他果然有很多别人没有的长处,不仅是单位里的超级明星,而且那份学识优雅和涵养,足以让他永远成为一个圈子里的中心。人这一辈子大部分时间,需要的不是去战斗去征服比别人考的好,而是要对别人有用。没有女孩子喜欢一个天天和别人比考试成绩,但是对自己没有帮助的男生,而最好的女生都是有一点情趣的,并非男生觉得自己的硬条件好,就能打动得了的。聪明的女生不只是贪图外表,学历,钱财,他们对幸福的理解还有对未来的追求,一个能够洞察人心的男生,在这方面还是有点优势的。
第四章 智者的见识
1.之所以进步的比较顺利,确实是受益于身边的智者,他们既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人,包括我的老师,上级或者长辈,也包括我的同龄人,甚至是我的下属,甚至是数位谋面却神交的古人,对于智者我总是对他们带有敬意,对他们的形式方式一言一行格外留意,力争将他们的智慧变成为自己的智慧,并且在行动中一点点的,改掉我的不良思维习惯和做事的习惯,久而久之,我发现自己在现实和能力中,甚至运气上都上升了一个等级
2.在人和人的关系上,本级名富兰克林曾说过一句非常精辟而富有哲理的话:一个帮助过你的人,比一个你帮助过的人更愿意帮助你.
3.我们看过很多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故事,如果一个人对你不够好,无论你是多么喜欢他,他对你的家人多么好,也换不到他的真心或者友谊,因此在任何关系中,我们要找的都是富兰克林说的那种帮助过你的人
4.能使我们终生受益至于生活的伴侣,对自己好是比金钱门第和外貌更持久的依靠
5。我的幸运在于不仅遇到了他们,而是发自内心的接受他们的指导,每个人都有导师,一个人能从导师身上获得自由和自己的态度成正比,如果将导师看成我们的领导,我们可能会把很多心思用于他们交代的工作,甚至和他们勾心斗角,如果把导师看成自己的领路人,我们会主动从他们身上学到美德和智慧,让自己变得更好,甚至超越他们
6.有一次我半开玩笑的和张先生说,你花那么多钱请我吃饭,我真的很感激,可是吃完饭我还是没钱花,你不如把钱给我,张先生很严肃的跟我讲,我请你吃饭,带你享受生活,是为了让你开眼界,让你体会高水平的生活质量,以你的能力将来会比我做成更大的生意,生活的更好,如果我把钱给了你,你就会满足你那几百块钱,格局太小了,这样你只能为一点工资奖金就满意的人
后来他跟我讲,当时卖中关村的计算机一台能挣上1000块钱,等于一个同龄人2~3个月的工资,他们非常满足于这样一台一台的卖下去,而我们签一个单子,通常是上百万元的合同,一次收益抵得上他们的几十次。然而这种生意非常复杂,难度很大,从投标到办理进出口手续,交付设备后还要培训,并不满足于挣1000块钱的导爷所能做的,绝大多数人永远没有能力做每单上百万元的生意,后来我的生意越做越大,中关村老爷们还是一台等着卖计算机,结局并不一样
7.我发现浙江人有一个优点,就是无论多么贫穷和富有都靠手艺吃饭,我和他们很多企业家都有过接触,很多人起于贫困上一辈子传给他们的,只是一个价值观,就是人必须要有本事,火烧不了贼偷不了,这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因此浙江有很多低调,但是很能挣钱的企业家。即使遇到了强盗,财富全部在身上截也抢不走,如果是一个头脑简单的符号,遇到了强盗钱就被抢光了,身家也就清零了
第五章 心智的成长
1.成长首先看环境,而在环境的因素中,首先其最重要的是家庭环境和朋友圈,其次要看的是自身做事的原则和方法,天天做冒险的事情,早晚有一天会付出失败的代价。而太多失败则会导致习惯性的失败,相反永远待在舒适区让人无法成长,每个人的成长最终是在边境内最大程度的把事情做好。
2.在中国似乎没有想当麦田守望者的少年,但几乎每一位少年都想当英雄当超人,那些在玄幻剧中恰恰满足了少年们当英雄的梦想,无独有偶,英国的哈利波特,美国的指环王,钢铁侠,蜘蛛侠,变形金刚的都有超级英雄的角色,在我的童年时代,我和身边的孩子们几乎无一例外的想成为孙悟空,因为孙悟空有超能力可以呼风唤雨上天下海,而且我行我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三句话不合就动起手来,再加上他颇有智慧想做成任何事情,满足了孩子们的心理,几乎在三打白骨精中,所有人都想演白骨精,而不想演猪八戒,扮演那个又懒又丑又肥的猪,可能是一种惩罚,而唐僧则被看成了一种善恶不分的蠢货,杀生者是可有可无的配角。
3.至于女生虽然不想成为孙悟空,但是往往希望自己的意中人是像孙悟空那样无所不能的人,从本质上来说孙悟空,哈利波特钢铁侠,蜘蛛侠甚至风流倜傥的白子画与他没什么区别。后面这角色只是加入了一些现代人的价值观罢了,但是孩子们进入高中时,不得不为考试发愁时,基本上淡忘了孙悟空,等上大学有大把时间娱乐,再看西游记,就发现孙悟空不那么可爱了,据网上对年轻人的调查表示,女孩子心里的理想情人变成了猪八戒,因为她喜欢美女,嘴甜会拍马屁,顾家出身好,而且是天蓬元帅下凡,唐僧也很受欢迎,因为她被贴上了目标明确信念坚定的标签,一些脱口秀的名嘴无一例外肯定了唐僧师徒4人团子的灵魂,就连沙和尚也被很多人认为他很可靠,至于配角的身份并不影响这种认可。35岁之后,很多人发现,反正不可能人人都成为主角,不仅在生活中无所不能,而且用情专一,这是不存在的。
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其实就是逐步杀死心中那些超级英雄的过程,如果哪一个大学像孩子一样露出对孙悟空的向往,周围同学不会夸他是个老顽童,反而会嘲笑他,女生只会对他嗤之以鼻,年纪大一些的人会嘲笑那些痴迷于白浅夜华虚构形象的人,如果我们愿意多想一步,就会发现同一个孙悟空,小孩子和世界上的少年人他认识不一样,我们又怎么能否认代沟的存在呢?
5.相比起做了那么多年的英雄梦,但是忽然有一天发现一台戏,只有一个人能当主角,自己能让配角已经非常不错了,而相比之下,犹太人教育孩子的方式就现实的多,小女儿的家门口就是犹太幼儿园的教育,让我吃惊的是那家幼儿园不允许孩子们穿超级英雄和王子的衣服,老师给的理由是,让孩子们知道从小就没有超级英雄童话故事中的公子和王子也不存在,告诉孩子世界不是他们设计的,今后的一切都可以靠他们自己的努力,这是缩小代沟的第1种方法
6.成年人一方面让孩子相信超级英雄,另一方面自己却不相信这有些原因,其中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源于成年人自己的挫败感,我们绝大多数人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受挫的过程,就如同麦田守望者中的男主角。经历挫折又无法解决问题之后,变得越来越任命,放弃了很多想要的东西,相比之下这些所谓的超级英雄虽然说过挫折,但总体上来说,他们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让他们始终保持雄心壮志,所以缩小代沟的另一个方法是与其杀死孩子们的超级英雄,不如让他们的梦多延续一会儿
7.一个优秀的专业人士在做事之前会梳理一个做事清单,按照重要性和影响力量力排序,然后集中资源把最重要影响最大的事情做完,而至于无关紧要的事情,可能直接从清单上删掉,没有经验的人则是什么事情都可以来先做什么,至于做了很多费力而没有影响力的事情,一个喜欢做山寨产品的经理,总是企图省几分钱的成本,目的不是多卖产品,而实际上自己做的产品,只卖正品产品,一般的价格甚至更低,真正优秀的产品经理懂得在细节上多做1%的改进,让产品质量高出一个数量级,这样不仅能产生很多利润,还能够占领大量的市场份额,比如苹果计算机所谓的视网膜显示屏成本比一般的屏幕高不了10美元,但是它不仅可以让它比计算机多卖100美元,让用户的体验感也好了不止一倍,这就是增加了芝麻的成本,换了橘子的效果。
8.职业起步时,大部分人都是从小事做起的,而且因为不够熟练,做事速度比较慢,甚至连一点小事的成功率都不高,但是没有关系能够带来,量级变化的函数并非一开始数值都很大,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很大,人亦是如此,任何人脚踏实地做一件事情,一段时间后成功率会提高,效率也会提高,接下来需要的是提高做每一件事情的影响力,有的人能够伴随着年纪成长而成长,有的人30岁就到了天花板,所以成功不在于多努力两件事,而是在于能否跃迁到更高的量级。
9.避免合作性朋友破裂的方法,主要有两个,第一把将丑话说在前面,尽量避免损害友谊的事情发生,或者在发生时减少损失。
第二不要跨维度的帮忙或者请求帮忙,朋友的合作关系是有维度的,不是全方面的,很多人不懂这一点,球的队友之间先是一同打好球,而且是在生活上相互照顾。毕竟球队在一起这是要维系的关系,但这种关系不适合一起做生意,因为但是另一个维度的事情,如果一定要一起做生意,很可能连队友都做不好
10.所以我从来不做亲朋好友的生意,也不替朋友打理财产,因为我和他们的关系是生意之外的维度,如果要跨维度的事情,我替别人挣了钱,别人未必感激我,而我要把别人的钱投亏了,甚至连朋友都做不成了,因此我对那些提出让我管理前台的朋友说很抱歉,我不能帮你忙,是因为我不想失去你这个朋友
11.有时候借钱这种小事处理不好,很容易让我们失去朋友,正因为如此莎士比亚说不要借钱给朋友,你不仅可能会失去本金,也有可能会失去朋友,如果深究其根源,那就是跨维度的帮助人或者寻求帮助。
第六章 悲观和乐观
1.为什么有些人会成为悲观主义者,一个原因是悲观主义的风格能够减轻悲剧,对我们的打击悲观主义,时常想世界很糟糕,怀着这样的想法当悲剧或者噩运来临时,由于在预期之中,他们会觉得打击不那么痛苦。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之为防御性悲观,然而悲观主义虽然能够减少痛苦,但是不能解决问题悲观主义的另一种原因来自于恐惧未来,虽然它能够促使人小心谨慎,但会瞻前顾后失去原本具有的机会
2.我们的世界并非那么灰暗,即使有挫折也是暂时性的,积极走向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悦才是我们应有的生活态度
3.一年夏天我陪着家人听了两周的音乐剧,有很多的古典歌剧,这时候女儿问我:为什么大多数歌剧都是悲剧,我说:悲剧才有震撼力才能抓得住人心,实际上这个道理不仅剧作家懂,科学家也懂,如果一个人说世界正在变好,其他人会嘲笑他天真麻木或者是老生常谈,20世纪90年代著名的经济学家认为悲观主义者都是杞人忧天,结果他被骂成了老顽固和蠢货
4.相反一个人如果说人类大难将至,说不定能够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类似的,如果我说人类对全球变暖的担忧有些过度会被骂成无知和没责任感,如果我装出对海平面上升的担忧,会被认为有悲天悯人的良知,刚好印证了萨耶克的那句话,我们进步的善心怀有信心,反而成为了心灵浅薄的标志。
5.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的时候在内心对自己是高估的,一些读者问我,我们10年寒窗苦读,上了大学快毕业了,才发现努力读书还是拼不过富二代和官二代,整个人都不好了怎么办?我在见识一书做了回答,这个世界没有欠你什么,对世界前途悲观的看法,其实来源于过分自信造成的,自己的能力在现实和想象中的反差。
6.如果10年寒窗苦读还上了一所不错的大学,甚至过去一直学吧,其实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很多被称之为是高考状元的学生曾经是某个省的第1名,相当于市县级的状元也只不过是古代的秀才而已,所谓现在的状元没有什么可自豪的,即使是古代过四关读得真正创业的人,我们现在能说出名字的也怕只有三五个,当了状元尚不过如此十年寒窗苦读,真算不上什么人生的资本,没有资本面对比想象更复杂的社会,自然会容易有一种整个人都不好了的感觉,相反一个人不断往上走,眼界越来越开阔之后就知道自己能力的边界会谦逊,有敬畏之心就不会再有不切实际的奢望了,这时候人会变得豁达大度起来,反而对未来和社会不再那么悲观
7.媒体报道飞机失事,总比报道公路交通很多,因此人们对于飞机的恐惧被放大了,我在飞机上见过一个10岁左右的女孩,上了飞机就发抖,她妈妈解释说他看到飞机失事走不出恐惧的阴影,其实每年因为车祸死亡的人数是飞机人数的几千倍,但是没有人害怕乘车,因为从来没有媒体觉得这一类新闻值得报道,说明了媒体对人的影响
8.为什么看似理性的学者要宣传悲观主义呢,原因很简单,宣传乐观主义的论文不仅没人看,甚至无法发表,时间一长讲的话就被学术界淘汰了,这就涉及悲观主义的第3个原因,从信息论,讲越是与众不同的说法信息量就越大,你可以想想这样一个场景,如果某个学者说明年的形势很好,大众会觉得和政府报告没什么区别,大家都知道,相反,如果这个教授说中国经济要崩溃,就算年年说年年错,既然年年有期,末日博士更是如此,他说中国经济2013年会彻底崩盘,各大媒体都在争相报道,从信息论来讲重复以前的信息,或者讲一件众人都知道的事情,信息量为0,讲一个大家都想到的事情,信息量很少,讲一个大家都想不到的事情,信息量巨大
9.可见那些总是说错的教授是否能在学术界混下去呢,学术界本身就是一个讨论问题的地方,不是一个谁也正确的地方,因此大家对于错误的容忍还是蛮高的,我的一位同学在世界银行到了很高的职位,他认为经济学家一定要有自己的观点,否则混不出头,至于经济学家如何能够支持自己的观点,无需别人担心,因为他们永远能够找到属于自己观点的论据
10.作为一位朋友是物理学界的新锐,对于量子霍尔效应发表了很多论文,他告诉我,如果一个人想在物理学术界出名,那么众人都说一的时候你一定要说二,我问他这样一来不就错了吗?他说没有关系,关键是在逻辑上站稳的住脚,这样众人就找不出毛病,如果这个人很幸运,保不齐哪天大家本以为意的事情就成了2,他就获得诺贝尔奖了
11.拿着真金白银投资的人会有这样一种心态,他们看好未来时会大胆的扩大投资,相反他们觉得未来不确定时会把投资都撤出来,变成安全的资产,并逃到安全的地方去,两种不同的做法在多少年后结果会差距很大
12.2018年中国有一个关键词焦虑,这其实反映出了人们对于未来的怀疑,如果没有对不确定性的担心,就不会焦虑,任何一个能够努力往上走的年轻人,特别是还在学校里呆着的年轻学生,如果能够想清楚,人一辈子有几十年挣钱的时间,就会觉得相比起之后的几十年多花在学校里一两年不算什么,如果能够利用好学校的宝贵机会,扎扎实实的打好基础,将来可能有一个更好的起点
13.反正如果他们怀疑未来,就会觉得学了也是白学,要么在学校里混日子,要么急于做没有水平的创业,一个人但凡做一些看似不着调的事情,背后的原因都是对正规的途径失去信心,就好比伍子胥所讲的日暮穷途,倒行逆施,怀疑主义不仅影响着我们长期的表现还影响着,我们日常生活的决定
14.中国人不仅怀旧,各国落地如此,英国人有时会谈论维多利亚女王的荣光时代,俄罗斯人会回忆起帝国曾经的辉煌,美国后回忆起二战时期他们独霸世界的那段日子,但是维多利亚时期的自然环境并不比现在好,一方面工业污染,另一方面农业社会的龌龊还没有洗净,空气中弥漫着焦炭燃烧和硫磺味和粪便的气息,2018年我去过伦敦不远的巴斯,也在简奥斯汀笔下富人云集的伦敦后花园,了解了一下18世纪英国上流社会的生活,发现那时候的物质水平远不如现在的中国的中产阶层,而俄罗斯过去最辉煌的时代,商店里也空空如也,美国也好不了多少区,半个世纪前各类癌症心血管病,中风的发作都比现在高很多,交通事故率是现在的两倍。
15.一些人不仅对当下的社会不满意,还对新一代的年轻人也都看不惯,很多60 70后谈起90后是月光族时,想到的是肤浅自私,娇生惯养,疯狂自恋。在古代清朝的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也是看待八旗子弟的司马光也曾经痛心疾首的感慨,风和日下。任何时代都有一批无所作为的年轻人,也有一团有勇有谋,有胆有识的社会中坚,总体来讲,当下的这一代年轻人的素质要高于他们的父辈。
16.目前悲观主义对工业化和科技化,最大的交流有两个全球变暖和智能化全球变暖暂且不论,单看智能化,这原本应该是一件好事,但悲观主义来看智能化意味着更加劳累,充满更多焦虑,以及很少有朋友见面的孤独生活,实际上工业革命开始的时候,劳累,焦虑,孤独生活就被很多人关注了,一直持续到了今天
智能化到来之后,人们的整个工作时间必然会被缩短,更重要的是人类有比过去更多的时间选择自由,在农耕时代大部分人的工作就是种田,工业化早期大部分人都工作在生产线上,就业多样化不过是半个多世纪才有的事情,无论是乐观主义还是悲观主义,都喜欢谈转折这个词,因为谈永恒和不变无法吸引媒体关注。但前者说的是机会,后者说的是噩运降智,其实转折通常不是一两天就可以完成的事物发展持续的过程,在每个过程中永远有被掉队和牺牲的以及不愿意参与的,但只要积极参与做的比其他人好,最终都能够成为受益者,更重要的是转折来临时船小才好调头,既得利益者因为负担比较重反而瞻前顾后,因此变化其实是给底层群体机会
17.了解历史我们就知道悲观主义不是今天才有的,他贯穿了整个人类,但是历史总会证明今天比昨天好,我们就不必太怀旧,也不必太恋旧,有人问我如果当时留在清华现在会怎么样,我回答这种问题毫无意义,因为人总要向前走,每一张翻过去就过去了,对未来会比今天更好,这件事情我是有信心的,既相信这一点,就要耐心的按部就班的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好。
18.在无限长的时间里变是常态,不变是非常态。但是在有限的时间里不变和渐变是常态,巨变是非常态,变化在长时间里一定是会发生的,现在的人不要指望靠一种技巧吃一辈子,因为变化是常态,承认这一点变化到来的时候才不至于慌张,一些人之所以是悲观主义者就是因为惧怕变化,在较短的时间内相对来说是稳定的,如果变化也是渐变,这是我们做很多事情的基础
第2个原则是往前走是常态,回头看是非常态,反思和回顾历史是重要的,但不要太多,更不要指望着照搬历史的经验或者吸取历史教训,就能够成为当下的行动指南。中国有以史为镜的说法,当简单的以史为镜是不可靠的,中国人的一个弱点,就是背负了太多历史包袱。因为中国历史的时间实在是太长了,美国人没有很长的历史,没有包袱,相比起历史未来更重要,中国企业发展很快,恰恰是因为中国工业化的时间很短,没有传统的包袱什么好就学什么,因此到不断的摸索探寻,欧美国家的历史虽然不长,但是工业化的历史正好和中国人反过来百年老店太多历史的包袱就特别的重,西方发展最快的硅谷和特拉维夫恰恰是没有工业化传统的地区
19.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了解我们的社会,了解我们的未来,相信未来有更多的是机会,然后静下心来做一个乐观派实力派,这样成功的概率会大很多
第七章 未来的法则
1.如果我们相信未来比今天更好,坚信自己生活在一个好地方所做的,便是认识到未来时代的特征和规律,把握一些不变的道理,使用正确的方法,做那些能够不断让自己获得叠加式进步的事情,这样才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2.在一个平稳发展时期,过去的权威经验是有用的,但是在新技术革命时期,新思想就比过去的权威思想更重要,在这种前提下,人类唯一能做的就是接受新的事物,而不是固守旧的经验。
3.回到每一个人身上,很多人觉得,自己最好能进入一个越老越值钱的行业,等年纪大了工作就会比较安全,这种想法在未来可能会令人失望了,因为过去的权威会失去它的作用,真正安全的恰恰是拥抱风险。
4.在媒体实验室中,绝大多数的研究人员都是跨学科的通才,这是那里不断涌现出重大发明的原因,因此才说通才胜于专才。不过这个观点大多数人要避免一个误解,那就是自己对任何一个领域的了解都不精通,妄想成为一个跨界高手,这对于大多数人更有意思的事情,现实先让自己成为一个专才,之后如果能发展成通才固然好,如果不能要具有调动资源的能力,形成优势互补反过来,如果一个人没有能拿得出手的优势,是没有人愿意与他进行能力上的互换的。对一个组织而言,这一原则可以理解为多元文化的重要性,在一个组织中人才的多样性比单一性更有优势,硅谷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多元化
5.2017年微信曾经有这么一段对话,记者问:马云推出无人超市了,您怎么说?大妈说:超市都没人了,那还不关门吗?记者说:大妈无人超市是没有人的意思,就是说超市没有售货员和收银员了。大妈说:那应该是无员工超市呀,你们这语文水平怎么这样呢?记者说:诶对大妈说的真对,应该叫无员工超市。大妈,您对这样的新型超市有什么看法呢?大妈说:到超市不需要养员工了,是不是东西更便宜的呢?记者说:这个我们暂时还没有了解到,大妈说:瞧瞧你们这些记者怎么当的,老百姓们最关心的问题,你们不去跑到了解,整天只会关心马云弄啥玩意儿了,老百姓最关心的是,什么有没有假货?东西是不是更便宜了,超市有没有员工关我什么事。
记者说:您不觉得无人超市的推出,会改变我们对传统的购物方式吗?大妈又说到改变啥了,买东西不花钱了,刷支付宝不也是花钱吗?记记者又说到大妈,看来您还是不能够理解时代的发展潮流,大妈说:又弄个没有员工的超市,就是时代潮流了,每天弄这些专门裁员底层员工的玩意算啥本事,有本事弄一个没有老板的超市啊,记者又问:大妈你是不是对马云有意见啊?大妈说:我不是对马云有意见,是对你这种无聊的记者有意见,问问题从来问不到点上,马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是我们要的不仅仅是改变,而是带来幸福的改变,现在很多改变不仅没有增添我们的幸福,还增添了很多苦恼,这才是你们应该关注的问题
6.实际上亚马逊考虑到做无人超市的可行性,他做决策时的依据是利润是否能提升,而不是用了多少技术,我一位谷歌的同事最后成为亚马逊的物流负责人之一,他向我介绍了亚马逊对于商业变现的思考。在亚马逊看来从柜台销售到超市销售,被盗的物品正在增加,但是由于超市种模式比柜台销售提升效率,使得商家能够拿出一部分利润抵挡,被盗商品之后依然能够盈利,因此超市取代了原来的传统柜台,到了电商时代,从超市的损耗数量看,大量的退货远比超市被偷到的物品多,但是省区的房租,能够让电商扣除退货成本是依然有利可图,因此电商到了蓬勃发展,是否要用无人售货员代替现在的超市,完全看成本,这里面的成本不仅要考虑到被盗破坏式的成本,还要考虑在无人监管下引起法律纠纷的成本,退货的成本以及各种意想不到的成本,如果没有了销售员顾客偷盗产品的比例一定会增加,无人超市中的都是最便宜的商品,那肯定赚不到钱,如果放上一部分昂贵的物品,偷盗行为更加普遍,在美国很多人在超市偷盗,不是没钱支付产品,而是觉得偷盗,而这种偷盗是无意识的,这种顺手牵羊的偷盗者从好莱坞明星到财富500强的高管,前者可能算了个几十美元的化妆品,后者可能拿了一两个美元的打火机,这种问题不是在商品上装一个芯片,而在天花板上装一个摄像头能解决的,另外有一些人会刻意毁坏里边的货品,这也是一种成本,实际上在中国一些无销售的超市开张后,里面挤满了不是购物的人,而是一群在家里不舍得开空调的大爷大妈,这恐怕是之前没有想到过的
7.在美国,澳大利亚和欧洲的国家,虽然没有完全无受欢迎的大型超市,但是有很多的超市,由顾客自己在定价后扫描产品结算价格电源是在一旁监督,这种做法确实少了一种人手和节约的成本,但是从商业要谋利赚钱的本质来讲,现阶段这种做法比完全无电源更有效,是否节省了技术和核心,利用新技术实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才是关键,因为降低成本,提高利润是永恒不变的道理
8.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人希望通过改变自己的命运来变得更好,却较少考虑变化的方向。有读者认为我到了30多岁感觉事业前途一般是否应该开始学习编程,这样的话赶上技术革命的快车,虽然我不能否认,个别人被发现的计算机天赋,但是到了30岁才开始编程并最终成为高手的人极少一个人,如果想成为优秀的计算工程师,至少有上万小时的刻意练习,就是很多人做决定之前并未考虑的,实际上在大多数人看来更好的改变方式是学会计算机思维,将它运用到自己熟悉的行业来扩大原有的优势
9.在未来我们还会看到很多把技术当成目的,而并非手段的发明,还会看到一些人为了改变而改变,但是只要我们能够有足够的定力,相信真理,在经验面前就站得住脚,坚持好方向改变就能远离失败,离成功更进一步
10.我们都知道金钱很重要,但如果讲到未来什么最重要,总有人会说未来比金钱更重要的是他人的关注,用一种通俗的方式就是吸引眼球,因为关注可以产生金钱。网红就是这样产生的,于是目光聚集的地方金钱必将追随的说法,很多人绞尽脑汁聪明就是想成为网红,遗憾的是有钱的人,特别是有大气的人是一个群体,而拼命想要获得关注成为网红的人是另一种群体,他们之间的交集很小,其中的原因可能是你我他的关注很不值钱,也可能是建立在所谓的关注上的声音,永远挣不到钱。
11.有时候为什么说他人的关注并不值钱,我们来不妨看看这个事实过去,在腾讯的同事,现在负责京东广告业务的先生算过一笔账,很多小游戏公司为了让用户来玩他们的游戏,在腾讯的媒体上做广告,那些广告每天会被上百万人的用户看到,但是没有人会在意那豆腐块大小的图片或者视频里展示的是什么,而且没有人愿意去点击了解详情,并没有人愿意去下载,按照他的说法这种方式拉到一个游戏,玩家的成本是2000块钱,最后这种玩家能够做到,只能通过,天晓得了
12.按广告平台来说,你到我这里做广告会到更多的关注,但是这句话和广告的效果来说还有下半句,遗憾的是那些关注真的不值钱,类似的是很多失败的投资人将资金投给了备受关注的产品或者人很快血本无归因为那些关注很不值钱最典型的就是一滴血化
13.对于优质内容的价值,还可以用我们消费他们所花的来的时间来衡量,在美国一本书平均售价30美元,读者读完一本书的时间为10个小时,也就是说平均每小时三美元的内容消费类似的,如果我们看一场电影平均每小时消费4美元,但如果花一个小时读小报新闻或者微信上的帖子,消耗的内容一小时只值几角人民币
既然观众不如想象的那么重要,那么当今世界什么比较重要呢,对商家来讲最直接最重要的就是ARpu值,就是每用户的平均收入,我们以苹果公司为例计算一下它的数值,苹果公司差不多每两年换一部手机,因此很多人还使用苹果计算机,大概3~4年换一台,因此苹果公司的ARpu值,至少是手机价格的一半,可能还要加上计算机的价钱,最近两年苹果公司的产品最便宜的也是800美元,最贵的是1500美元,因此它的ARpu值超过400美元,相比起苹果之后,位于第二的谷歌,它的每只只值40美元小的一个量级
互联网时代不缺乏免费的内容,最珍贵的就是我们的时间,不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去读那些免费廉价,但是质量低的内容,他们不仅浪费我们的时间和误导,我们至于哪些媒体上的内容好,看看那些媒体相对应的ARpu值就知道了,未来是一个过剩的时机,物质会过剩,内容也会过剩,最宝贵的是人的时间和注意力,想得到关注还是关注别人的,都需要记住一个关键词,那就是优质
14.免费能够成功,是因为过去的一些东西有稀缺性消费者不得不购买,这时免费就特别吸引人,当这些东西不再具有稀缺性使免费就没有意义了
比如说当时在大公司里都可以拿到价值不菲的零食和饮料,随便喝,让员工想用一些新来的员工刚来的时候会拿回家,一点两个月后就不再拿了,因为随时可以到,没必要放到自己那里.有的时候在大学里只要一点免费的饮食就会被一扫而光,因为那在学校里有稀缺性,在这里没有稀缺性,免费的东西就不再吸引人了
15.因此超越免费的第1条是制造一种稀缺性,而这需要产品服务本身就是一种难以复制的特性,每年感恩节购物开始之时是苹果手机上架的季节,美国和中国人有拍长队买苹果手机的习惯,一个黄牛号可以换到上千美元,这就是稀缺性所带来的结果。其实我们不经商,理解戏剧性的重要性对个人发展也是有益处的,因为过剩的不仅是产品和信息,还有人才。
不仅商品和服务有实效性,人才也是如此,当满大街都是某种技能的培训班时,这种技能的时效性早已经过去了,早在20世纪60年代,只要你会写计算机程序,你可以过的不比任何一个公司管理者差,但今天这种人被调侃为是码农,因为技能的时效性过去了,在2017年某位计算机达人在开课时有15万人听课,而同一时间的大学的教授有100万听众,为什么这节课这么热门,因为很多it者从业之道这种技能的时效性很强,等大批年轻的毕业者走出校门时,这种技能就没有价值了,也就是说想用实效性挣钱,得抓住头几年的时间就如同精装修赚钱一样,很多人知道终身学习,但是未必知道这后面的道理
终身学习的目的就是让自己领先同辈人一步,以便成为具有时效性的人才,避免在低水平上竞争。
16.在任何时代把事情解释清楚,这个本领都可以变成一个很赚钱的生意,比如律师的生意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帮助受人之托解释法律,到信息时代这种需求变得更为重要,因为现在很多东西太复杂了,信息量太大了,即使免费我们也用不好,当你不得不使用那些东西时,只好像能够帮助我们使用的人掏钱了,在中国的读书市场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事情,很多人会购买整本图书,再花上4.99元他解读产品。很多著作进入公众出版领域,我们可以找到免费版本,但解读产品依然可以卖钱,解读,就是一种可理解的服务,我们可以想象,虽然谁都可以不花钱下载几百本国学经典,但大部分人在没有解读的情况下,完全不知道书中的内容。
服务常常可以体现出可靠性和品质,比免费更吸引的地方。各国政府都会提供一些免费服务,包括公共医疗和公共教育,但是相对应的私营服务依然有市场,实际上在美国最好的大学和医院都是私营的收费部分,在中国很多私营化的服务比免费更受欢迎,很多人选择付费,私营服务是因为他们比免费的服务更靠谱更容易获得,比如很多人选择到私人牙科去看牙,因为不需要排队,而且服务更好。
17.那么未来个人的粘性在哪里?我觉得是可折叠的进步,很多人担心学计算机只能是青春饭,其实这反映出那些没有护城河从业者的现状,因为那些从业者可以随时被替代,但是少数经验不断的从业者如今非常稀缺,无论他们开什么价都会有人请他们做事情,一旦他们离开企业或者某家机构,企业就会损失很大,因为他们已经对企业产生了依赖,这就是个人的粘性,尤其现在人都有一个特点,就是自己的本事随着工作的时间而增长,他们的经验都是不断叠加的,而不是简单重复的,因此与其未来哪个行业更吃香,不让自己更具有粘性。
18.在信息时代信息越透明越对称,流动性越好,李嘉图定律导致的视差就会越大,虽然一些一流收入的水平从来都比二流高,但是在大众商品和传媒出现时,二流三流还是有饭吃的,在电影和唱片出现之前,一流二流三流的演艺家都会有市场,只不过挣多挣少。比如说当梅艳芳的唱片出现之时,基本上梅艳芳的身价会暴涨,而三流几乎没有饭吃了。
19.比如在中国,像梅艳芳这样的一流艺术家,能在宫廷里大都是有名的,戏曲里挣大钱,二流的演员会被达官贵人请到家里唱戏,三流的戏班子会走街串巷演出,但是等电影唱片,安徽小镇的人家可以听到梅先生的唱片,武汉市民也可以听到梅先生的唱片,一流艺术家的溢价暴涨,三流人口难以糊口了,造成这种主要的原因是信息的透明和流动性,比如全国都认为梅兰芳是名角儿。
20.商品流动所呈现的也是这样的特征,如果消费者不知道世界上哪种洗发水效果好,其购买力一定会有随意性,最好的洗发水和差一点的洗发水消费都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如果信息很透明,流动性很快,大家都知道一种洗发水的效果好,那么它的销售额会很快上升,其他洗发水会迅速失去市场。
21.在企业内部和组织内部中,原先一个能干的人,无论多么能干,因为时间精力有限,想做太多的事情都不可能的,现在随着人工智能的出现,他们能够极大程度的放大自己的作用,加上企业之间信息流动的有效性领头羊很容易实现赢者通吃,于是一流企业中的一流员工和三流企业中三个员工的差距就达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势差。现在绝大部分的it行业,比如APP不仅不能挣钱,甚至还需要倒贴使用,但是一款好的APP几年就能挣上亿美元,半导体行业任何一个细分领域中第1名几乎拿走全部利润,第2名做到勉强不亏损,第3名之后都在亏损。
22.作为个体的人,如果你能比同行水平高一点点,你就会受到欢迎,如果好的一个数量级就会有人出数倍的议价要求你做事,相反,如果你比周围人差,你的劳动其实是免费的都没人要,这就如同没有人愿意付钱,租用荒滩和盐碱地一样,于是现在形成了一方面很多单位都招不到人,另一方面很多人没有事情做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