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Linda
内容已获独家授权
如需转载请联系
Mirror 微申(MirrorApply)
1.
出国留学,你开心吗
美东时间凌晨三点,我看着依然热闹的朋友圈。临近期末,越来越多的文字消息在这样的深夜发布,内容大多是:
有时候问问身边在美高的朋友过得开心吗,很多人都会说自己出国后变安静了。不少人发际线后移、暴饮暴食、得了抑郁症,我自己甚至有过想要结束这一生的想法。
回到决定留学的那个下午,那天我坐在汽车后座,在过地下隧道时告诉妈妈我要出国读高中。当时的我向往美国大学优质的教学模式,也被那里自由的校园氛围所吸引。
来到美国读书两年半了,我问自己,如果时光倒流,我还会选择这条路吗?
2.
别多想,他们就是不喜欢你
决定出国的我曾无限憧憬过留学生活。我幻想着参加很多社团活动,一改国内 nerd 的形象;我想象交了很多美国朋友,在社交网站上晒各种各样的照片;我甚至在官网上下载了大洋彼岸那所学校的课表,从选项里排列出无数种选课方式。
然而来美国的第一个月,一切都和我想的不一样。刚到高中就有美国同学问我参加什么运动,尽管被学长学姐提醒过美国对于 sports team 的重视,但实践起来却困难得多。
到学校的第一天,我和站在一起排队的美国同学 Page 说想加入篮球队。她问我:“你会打篮球吗?” 我摇着头告诉她并不会,于是她很委婉地告诉我,这个队需要报名者有一定技巧,并且现在不是 basketball season。
我又考虑了一下游泳。但是这意味着天天早上和放学都要训练,也就是说早上六点要到学校。但是我的住家住在 30 min车程开外,很难找到时间合适的 ride。
运动不行,就社团来补,我是这么想的。好在社团没什么门槛,我就参加了模联,Mock Trial 等一些自己比较喜欢的社团。不过我有交到很好的朋友吗?没有。我只是交到了合作伙伴。在社团,大家都 focus 在与社团相关的训练上,这时我们可以一起合作,互帮互助;如果有那么几句闲聊,也是熟悉的人和熟悉的人聊他们的 friend group 的话题。
有一次在模联例会上,我坐在位置上,看着美国人很自然的围在一起讲着他们哪个朋友干了什么。我不知道为什么美国同学可以做到全校四个年级的人基本都认识,当一个女生聊起一个人,旁边一群人都能凑过来讨论。
于是我逐渐发现,融入美国社交圈真的很难。我曾主动在 snapchat 上找同学聊天,告诉他们我们可以一起开party却从没有被邀请过;在午餐时间和美国同学坐在一起,然而她们换位置时永远不会叫上我。football game上凑过去和他们一起自拍,但他们会很抱歉的告诉我,能不能让她们几个好朋友一起拍一张。
孤独和抑郁像逐渐充气的气球,我越努力,越能感受到我和他们之间的隔阂。于是我慢慢变得安静,开始讨厌课上的小组讨论和团队活动,因为我永远是落单的那一个;和美国同学聊天我再也无法假装忽略无话可说的尴尬,只在旁边沉默的点头微笑。
有时候我会安慰自己,可能是因为我 sophomore 这一年才来,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社交圈,可能是他们不确定我有多想加入他们;可能他们没有感受到我的友善,以为我不需要朋友。
但也有可能,他们只是不想和我做朋友而已。
3.
这圈子我不融了
在美国的第一年就这样在寂寞中度过,我逐渐不再去和美国同学一起坐,而是加入了中国学生。我不再小心翼翼地说中文,不再去看我不喜欢的 football game。
这或许就是家长口中的中国学生抱团的现象吧。但是我们都曾努力尝试融入美国社交圈,但最终却发现我们与他们相差不仅是语言,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
我们对衣服,化妆品的喜好不同,在我的州,经济水平一般,美国女孩子买的化妆品会 target, Kroger 买一些便宜好看的。但是中国女生则会去买比如 Dior,Nars 等等比较好的牌子。再比如我们喜欢的歌星,明星会有所不一样。就如同美国人不会了解李佳琦是谁,为什么这么火,我们也很难认识他们午饭时闲谈的明星。
我只单独和美国同学出去过一次,那次是我的生日,两个美国朋友带我去吃午饭。午饭的时她们在聊歌星,当她们问我知不知道某某很火的歌星的时候,我只能尴尬的摇头。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生目标极其不一样。我所见到的中国留学生,大多是以 top 30 大学为目标。而美国人考虑的因素则更多,他们一般会选择离家近,性价比高的学校。举个例子,我们学校上一届有被哈佛大学和普渡大学同时录取的美国人,但是最后选择了普渡,因为普渡提供全额奖学金。我说给中国人听的时候,大家都是一脸不可置信的表情。
在我们从小就接受功成名就的故事时,美国同学对于未来则不止有成功一种定义。这也造成我们对于学习态度的截然不同。有的美国同学喜欢聚在一起讨论作业,聊一会作业谈一会人生,有时候作业局写着写着就变蹦迪局。彼时我一边准备 SAT 和 AP 还要保持 GPA,连续三个月都没有在一点半前睡觉,早上永远以六点开始,每天充满咖啡的苦涩。
于是我逐渐不再和美国人一起吃午饭,不再去看不喜欢的球赛。一天中午,我和几个中国朋友一起吃饭,虽然第一天认识他们,但同样的文化赋予我们共同的话题。相同的笑点,一样的烂梗,我不再小心翼翼地说中文,而笑的很大声。
那天食堂的西餐一如既往地难吃,但我却吃的异常舒畅。这或许就是家长口中的中国学生抱团的现象吧。但是我们都曾努力尝试融入美国社交圈,最终却发现我们与他们相差不仅是语言,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
就像我无法忍受写作业时的噪音,美国同学也不能理解我的熬夜苦读。而当我像他们一样看球赛开 party,听最火的歌,一群人一起做作业时,我看到一个并不快乐的自己在人群中尴尬的大笑。我不喜欢踢球,最喜欢的歌手是周杰伦,我喜欢一个人做作业刷标化,效率太低会抓狂。
如果改掉这些 “我的习惯” 才能融入美国社交圈,那么融入的那个人到底是谁?
4.
做自己还是找朋友?
这是我自己的故事,可能你会觉得我不够外向,但在我在看来美国人和我的不同太多,无法跨文化成为挚友;我纵然向往呼朋引伴留学生涯,但还有自己要做。
把我和美国同学隔开的,是我生长的东方环境,是我从小念的之乎者也,是我在那所有红旗的学校里学的尊师重道。把我和中国同学连接的,是我们独有的媒体环境,是我们都有过的祖国的春夏秋冬,是我们都有的那个喊你穿秋裤的父母。
我就像漂泊远方的种子,固执的不肯在大洋彼岸上向下扎根。家乡是一片黑土,我只能和其他异乡者相依取暖。
高一那年在隧道里许下出国留学心愿的我,也许从没想到会过着这样的生活。但如果再来一次,我依然会选择出国。一个人来到这所陌生的学校,一个人在两种文化间摩擦,最终意识到于我而言,最重要的是什么。
成长的路上谁不曾孤单,保持初心,做自己就很好,不必强求。
文 | Mirror 微申
微信号:MirrorApply
和最优秀的出国党在一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Mirror微申】
即刻获取新鲜优质留学内容
本文系授权发布,By Linda,From Mirror微申,微信号:MirrorApply,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经许可不得转载,INSIGHT视界 诚意推荐
本期推荐阅读:
后台回复关键词【教育】,阅读文章《这部豆瓣9.1、全球5亿人看过的恐怖片,拆穿了中国教育的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