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这篇文章,传媒1号(ID:zcfhxy)想与读者探讨直播繁花似锦、风生水起背后的浮躁、乱象甚至跌破底线的行业流弊——数据造假、内容同质、浅薄无聊、淫秽失控、拜金主义…然而,更深层的原因,却是为什么中国的土壤给了这个行业混乱的基因?是底层的失序还是行业发展的必然?指出弊病只是第一步,更重要与紧迫的是,是否这是一个可以解决的问题,又何以解决?希望在留言中看见你的真知灼见。
资本外衣下的行业流弊
2015年下半年以来移动端直播App已超200款,到了2016年直播元年,直播更是火得一塌糊涂。据公开财报显示,2016年年收入过10亿元的有三家:YY、陌陌和天鸽互动。在运营成本上,2016年平台直播成本结构主要有:1·宽带成本,占比40%;2·内容费用,占比30%~40%;3·运营成本,占比20%;4·推广费用,占比20%。根据方正证券测算,2020年直播市场规模将达600亿。
数据造假是直播平台的一个大问题,根据现有数据造假的惯例,网上已经有人计算出公式,某大移动直播平台一万人的直播数据,实际在线人数可能只有250人。除了数据问题外,内容的同质化是现有平台不约而同面临的问题,“颜值主播为主”的直播形式成为了发展瓶颈。直播的弊病还有公会砸钱捧主播,多数公会盈亏持平,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凸显,留给中小平台机会很少,具体到细分领域仍然发展得不是很好。
在探索新的直播内容增长点上,直播可以和更多的垂直领域结合。2016年是直播综艺的探索之年,在探索直播与综艺的深度融合。平台想要借此扩大用户基础,吸引流量实现内容IP孵化。但是在“直播+”探索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符号,“电商+直播”愈发向电视购物的方向在演变。它
与电视购物不同之处在于如何衡量商业化重点,这种商业化变现方式更依赖于粉丝的追星热,直播平台的用户对此不一定买账。或许你听过这样的新闻“网红住40平小屋穿睡衣做直播,单日销售百万”。但是具备这样能力的主播,通常是将电商完美地融入到自己制作的内容中来的。比如上面提到的网红,她是美妆主播,通过输出内容来带动电商的发展。
这些尝试,表明直播在尝试走出直播间狭小的空间,逐步从用户原创内容(UGC)走向专业水平高的专业内容制作范畴(PGC),想要努力实现内容差异化。从秀场直播、游戏直播、多元主题到现在第四阶段的移动直播。尝试新鲜事物是用户接触直播的主要原因,直播平台主导用户挖掘主播渠道,如排行榜和主页推荐等。内容质量决定主播与平台的生死,同时也影响用户对主播的持续关注度,37.8%的用户因平台内容质量下滑而更换平台。
∆ 2016年直播类节目表现
除了同质化的流弊外,直播更大的流毒在于淫秽与失控。时有新闻报道主播涉黄,直播造娃娃,引起群众反感以至于恶搞类节目都以恶搞主播为题。实际上涉黄的直播平台多为地下涉黄直播平台,与大平台不同,它们为了躲避监管,每隔一两周就会更换一次平台名称。
2017年,全国“扫黄打非”部门将对网络直播平台等存在淫秽色情信息突出问题的网络平台进行专项整治,持续进行网络环境整治治理。两会期间腾讯云等技术平台已经与直播行业联合巨头们发表了《开展健康表演直播、坚决抵制不良内容》的倡议,但是从技术层面上能否解决直播平台的监管难题仍需进一步验证。在平台涉黄方面,更需要政府的监管。
女主播三围比肩维密天使
在当今所有主播里,最吸引大众眼球的是MC天佑。MC天佑从去年到现在参加了很多综艺,有湖南卫视《天天向上》、湖南卫视《夏日甜心》、浙江卫视《我是联想王》、腾讯视频《吐槽大会》。通过这些节目,他带动更多人关注参与到了直播行业。
可能圈外的人不知道,对于主播们来讲天佑也是一个奇迹。一位不愿意表明姓名的主播向传媒1号(ID:zcfhxy)透露,知名主播一般会有两三个固定的土豪捧场。主播也会投入大量时间、精力维持这种隐秘而稳定的人际关系,基本每一个知名主播都长袖善舞。但天佑显然是个奇迹,他怼天怼地,怼YY平台,江湖中四处结仇,竟然火爆到了现在。“佑家军”(天佑的粉丝)无数次在江湖中兴起腥风血雨:炮轰金星,怼MC阿哲,甚至放言敢与全YY为敌。该主播称MC天佑的崛起背后也有着很多隐患,有可能成为他失败的导火索。
主播们文化水平大多不高,很多甚至没有上过高中。在升学率的要求下,学校会使用各种办法让“差生”提前结束义务教育,而教会主播们怼天怼地的正是这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模式——作为学生,他们是“差生”。很多人总结过校园暴力受害者的特征:人缘不好,成绩差,沉默寡言。这些被劝退的“差生”们深谙校园规则引申出来的社会规则,所以他们会在喊麦(主播界的RAP)中常说的词语就是“帝王”“美人”,带动着无数粉丝“燃”了起来。这些词语构成了社会底层的人生梦想,在他们眼里只有狠,才能在江湖中混下去,才能成为“帝王”这样的人上人。社会阶层的严重脱节以及各个阶层间的流通性差是现在很多人不理解有些主播为什么这么火的主要原因。
主播们最大的忧虑是担心自己的钱突然消失。他们的不安全感之深有时候让人啼笑皆非。买豪车,买豪宅,这些要多壕有多壕的行为背后是对未来的深深不确定感。他们可能并没有这方面的需求,但是奢侈消费带来的财富真实感能稍微缓解一下他们的不安全感。有些主播们的人生梦想很简单,换成流行语叫“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天佑的愿望就是在30岁后带着自己喜欢的女人远离江湖上的纷争。虽然这个愿望可能在很多中产眼里不屑一顾,甚至被中产们深深鄙视,中产们更喜欢花天酒地,叫嚣着天性解放。即便愿望普通,对于很多女主播来讲也很难实现。
她们有着比肩维密天使的身材,花椒女主播平均三围为86、62、88,其中,清纯范儿占40%,最受用户喜爱。这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很多女主播像娱乐圈的明星一样隐藏自己的婚恋情况,有的甚至都不敢谈男朋友。既怕耽误时间,又怕引起粉丝数下滑。这从侧面反映了直播中内容同质化的严重,“颜值”依旧是很多人追主播的主要原因。在收入方面,业内人士曾表示映客上平均20万粉丝的主播在映客虚拟礼品的收入大概是100万一个月,广告也在100万。打赏的分成收入,广告以及游戏分发成为主要盈利模式。花椒直播副总裁郭鹤曾表示,花椒主播一般可以分到打赏的70%,头部主播可以达到80%。
同时暴露了一个问题,直播平台还是处于秀场模式,很难发展为内容聚合平台。通过秀场模式,用户打赏支撑起来的秀场产业链,如何引向内容为主是一个难解的问题。这个过程需要资本的不断输血。
∆2016年花椒直播大数据
花椒大数据发现,校园主播月收入最高可达190万,而前五十名的平均月收入也在20万元左右,远超一般上班族。但这只是直播业的冰山一角。任何一个行业光鲜的外表下都有着不为人知的辛酸,而且主播也是个金字塔结构。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最新调研显示,半数网络主播月收入千元以下,不到一成的网络主播月收入过万。
土豪出没规律
主播们的收入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土豪打赏。土豪们关注主播,并且愿意出钱打赏给主播。你一定听过,诸如“10岁男孩偷刷打工父母2.8万全部给主播送礼物”,“女公务员为打赏网络主播贪污公款164万”类似的新闻。实际上长期混迹在江湖中的知名主播们并不靠这些飞来之财赚钱,更多的是和捧主播的两三个土豪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
目前直播行业市场结构:泛娱乐直播占据44.0%,秀场直播34.0%,游戏直播16.0%,其他直播6.0%。无论是PC端还是移动端泛娱乐直播用户规模均达到9000万。在所有泛娱乐直播用户中寻求陪伴性的用户更容易和主播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此类用户注重主播的真实感,在与主播的互动中获得满足感。
∆图为按需分类用户占所有用户比例以及各类型用户付费占比
∆2017年泛娱乐直播用户打赏习惯和打赏方式偏好
土豪职业也不尽相同,大数据报告显示,自由职业、公司职员、产业/服务工人、公司高管名列前四名,大学教授以年度打赏金额超5000万惊现土豪榜。映客的空城是土豪中的战斗机,累计打赏金额近2260万人民币。不只是土豪打赏主播,公会也会力捧主播,经常刷礼物。一直播中公会ID:战为天娱—波本,它打赏的金额为2147.5万人民币。同时主播之间彼此也会互相刷礼物。
虽然相对于整体用户,95后在娱乐性较强的内容上付费意愿更高,但是目前整体直播用户最愿意付费的内容类型是专业咨询,在线教育等资讯类内容,而不是素人表演、娱乐综艺等娱乐性内容。
结语
写到这里,我恰好看到一条 “辽宁19岁女孩挪用百万公款打赏男主播,只为博一笑” 的新闻。挪用公款的责任可以很容易地判断出该由谁来承担,但是我们并不知道谁会是下一个“19岁女孩”。
在上述分析的几类用户类型中,犯下此类错误的往往是寻求陪伴型的用户。他们在与主播的互动中获得满足感,同是也是在所有用户中付费占比最高的人群。直播业的将来会不会因为此类事件被继续被舆论指责?会不会影响到事件漩涡中的主播的下一步发展?
网络直播利用视讯方式进行网上现场直播,内容丰富、直观、快速、交互性强、不受地域限制。它吸收了互联网的优势,发展得很迅速,发生此类事件无法避免。但是,直播平台是不是应该思考在发展的同时承担一些社会责任或者说怎样去承担社会责任?
编辑: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