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Activity的生命周期

Android Activity的生命周期

Activity类的继承关系图如下:

认识Activity的生命周期

       Activity是被Activity栈管理的,当一个新的Activity启动时,此Activity将被加入到Activity栈顶,成为运行中的Activity,前一个Activity保留在栈中,位于新Activity的底部,不再放到前台,直到新的Activity退出为止。

Activity一般意义上有四种本质区别的状态:

1、运行状(Resume State)

     Activity显示在屏幕的前台(Activity栈顶),叫做活动状态或者运行状态(active or running)

2、暂停状(Pause State)

     如果一个Activity失去焦点了,但依然可见(如Activity栈顶的Activity是透明的或者是非全屏的)。一个暂停状态的Activity依然是存活的(此时Activity对象存留在内存里,保持所有的状态、成员信息和窗口管理器的连接),但是系统处于内存不足的情况下,会杀死这个Activity。

3、停止状(Stop State)

     如果一个Activity被另外的Activity完全覆盖掉,叫做停止状态(Stopped)。它依然保持所有状态和成员信息,但是它不再可见,所以它的窗口被隐藏,当系统内存需要被用在其他地方的时候,Stopped的Activity将被杀掉

4、销毁状(Destroy State)

     如果一个Activity是Paused或者Stopped状态,系统可以将该Activity从内存中删除,Android系统采用两种方式进行删除,要么要求该Activity结束,要么直接杀掉它的进程。

     下面的图显示了Activity的重要状态转换,矩形框表明Activity在状态转换之间的回调接口,开发人员可以重载实现以便执行相关代码,带有颜色的椭圆形表明Activity所处的状态。

Android Activity的生命周期_第1张图片

在上图中,Activity有三个关键的循环:

1、整体生命周期,从onCreate(Bundle)开始到onDestroy()结束。Activity在onCreate()设置所有的“全局”状态,在onDestory()释放所有的资源。例如:某个Activity有一个在后台运行的线程,用于从网络下载数据,则该Activity可以在onCreate()中创建线程,在onDestory()中停止线程。

2、可见生命周期,从onStart()开始到onStop()结束。在这段时间,可以看到Activity在屏幕上,尽管有可能不在前台,不能和用户交互。在这两个接口之间,需要保持显示给用户的UI数据和资源等,例如:可以在onStart中注册一个IntentReceiver来监听数据变化导致UI的变动,当不再需要显示时候,可以在onStop()中注销它。onStart(),onStop()都可以被多次调用,因为Activity随时可以在可见和隐藏之间转换。

3、前台生命周期,从onResume()开始到onPause()结束。在这段时间里,该Activity处于所有Activity的最前面,和用户进行交互。Activity可以经常性地在resumed和paused状态之间切换,例如:当设备准备休眠时,当一个Activity处理结果被分发时,当一个新的Intent被分发时。所以在这些接口方法中的代码应该属于非常轻量级的,防止导致其他转换变慢使得用户需要等待。

常用回调方法的作用:

1、onCreate

在Activity的一次生命周期中,onCreate方法只执行一次。最重要的是在里面调用setContentView,初始化各种组件、设置监听、初始化一些全局的变量,还可以执行数据操作,比如比如从Cursor中检索数据等等。

2、onStart和onRestart、onStop

Activity进入到Stopped状态之后,它极有可能被系统所回收,在某些极端情况下,系统可能是直接杀死应用程序的进程,而不是调用onDestory方法,所以我们需要在onStop方法中尽可能的释放那些用户暂时不需要使用的资源,防止内存泄露。

尽管onPause在onStop之前执行,但是onPause只适合做一些轻量级的操作,更多的耗时耗资源的操作还是要放在onStop里面,比如说对数据保存,需要用到的数据库操作。

因为从Stopped状态重启之后, onStart和onRestart方法都会被执行,所以我们要判断哪些操作分别要放在哪个方法里面。因为可能在onStop方法里面释放了一些资源,那么我们必须要重启他们,这个时候这些重启的操作放在onStart方法里面就比较好(因为onCreate之后也需要开启这些资源)。那些因为Stopped之后引发的需要单独操作的代码,就可以放在onRestart里面。

3、onResume和onPause

onPause和onResume中做的操作,其实意义上和onStart和inStop差不多,只不过是要更轻量级的,因为onPause不能阻塞转变到下一个Activity。比如:停止动画、取消broadcast receivers。当然相应的需要在onResume中重启或初始化等等。

有时候也需要在onPause判断用户是调用finish结束这个Activity,还是暂时离开,以便区分处理。这时候可以调用isFinishing()方法来判断。如果是用户finish这个Activity,那么返回为true,如果只是暂时离开或者被系统回收的话,就返回false。

4、onDestroy

确定某些资源是否没有被释放,做一些最终的清理工作,比如在这个Activity的onCreate中开启的某个线程,那么就要在onDestory中确定它是否结束了,如果没有,就结束它。

协调各个Activity

当ActivityA、ActivityB处于同一个App时,ActivityA启动ActivityB时,两个Activity生命周期回调方法的顺序

1、执行ActivityA的onPause方法

2、依次执行ActivityB的onCreate->onStart->onResume方法(此时ActivityB显示在前台、获得焦点)

3、然后,ActivityA变得不可见,则执行ActivityA的onStop方法

      根据这些方法调用顺序,可以知道:如果需要在ActivityA保存数据到数据库,接着让ActivityB读取,那么你应该在onPause()方法里执行持久化操作,而不是在onStop()方法里。



参考:

Android activity的生命周期

你可能感兴趣的:(Android Activity的生命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