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孩子的牙齿看夫妻关系模式

昨天陪桃去看牙。

之前去口腔医院的儿童部,一进门鬼哭狼嚎的跟屠宰场一样。我还清楚的记得桃上次治牙的情景,那个女大夫看着坐在治牙椅上反抗的桃,呵斥现在旁边慌乱的我:“没有孩子想不想治!只有父母想不想治!想治牙就赶紧给她按住,别让她动!一个按住头,一个按住腿!”然后,我亲手和桃姥姥把我们的亲孩子按住在了“砧板”之上,认人宰割。孩子觉得撕心裂肺的,我都哭了。

后来,一提去看牙,我和桃关于看牙的那个创伤都会被唤醒。然后她可怜巴巴的说,妈妈我不看牙,一提看牙我心就疼。

心理学上说,孩子矫正牙齿尽量在13岁后,不然很容易有心理创伤。但她两个门牙长的往里面歪扭,怎么着也得去看一看,我下了很大决心,准备再当一次侩子手。

这次选了一个上海于博士推荐的沈阳的诊所,进去确实感受不错。孩子8岁半,大夫开始给她讲解每一步的治疗步骤,用孩子的语言让她知道为什么这颗牙齿需要治疗,疼痛程度做了比喻,用麻药时说涂一下粉色的小果冻,整个过程都还不错。但回来我和于博士交流了一下关于孩子的牙齿的问题,倒是有几点值得家长们关注:

1.孩子出牙就要刷,这个时候是不可能孩子自己完成的,必须父母来辅助才行。所以很多孩子乳牙很早就出现问题,其实可以看出这个家庭的一些模式:要么父母对孩子的生活细节疏于管理,或者说父母本身就是不太善于管理自己日常行为的人。

2.孩子很多牙齿矫正的过程会不太成功。譬如这次大夫和我推荐了Mrc正畸矫正,进行面部骨骼的调整。而大多数孩子的正畸矫正都是失败的,不是这个矫正本身的问题,而是这种活动矫正器每天需要带满10个小时。晚上除了刷自己的牙齿,还要给矫正器做彻底的清洁。所以,脱离了医生的监管,如果家长也不能对孩子进行有效监管,那这个矫正必然失败。这也是成功率仅仅有30%的原因。

3.值得思索的是另外的70%。如果一个家庭花了七八千元给孩子要进行矫正,这个决定本身可以看出家长们的重视和决心。但失败的原因是,很多大人们,连自己的行为都难以规范,这样的家庭里如何让孩子有好的行为规范呢?所谓的牙齿矫正,其实是孩子日常行为的矫正,进而是一个家庭日常行为的矫正和规范。

4.去年我们去自闭症儿童学校做慈善活动,你会发现有大批的自闭症的孩子,牙齿前突。当孩子在家庭当中,感受不到安全,被忽视,经常有积压的情绪,舌头在口腔里的位置就会介于上下齿中间,并且向前用力,通过要紧牙关,舌头使劲儿的这个动作,把情绪闭锁于体内。所以当我们看到一个人的牙齿前突,支出嘴唇,反观这个孩子所在的家庭模式,基本属于要么冲突,要么冷漠的。

5·孩子的呼吸习惯。如果一个心性平和的孩子,当他独处的时候,基本上都会合上嘴唇,用鼻子呼吸。合上的嘴唇会给牙齿骨骼往后的力量,整块骨骼就不会前突,也不大会让牙龈很长稍微一笑就露出牙龈。反观当我们有什么样的情绪时,才愿意鼻和口一起张开呼吸喘气呢?情绪起伏很大,需要大口呼吸,进来很多的空气来充满胸腔平复愤怒。

这些都是在家庭关系在我们孩子牙齿上的反应点。所以,当你发展孩子牙齿有我说的问题,那么牙齿的问题,找牙医,根治关系模式的问题,可能你会需要体面事物所的纪先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孩子的牙齿看夫妻关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