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首发自公众号:心食解构 /
这是一个来自于医学心理科 Dr. Joe 医师的进食障碍认知行为的治疗个案。
从个案的成长史,包括家庭背景、学习期、父母关系、工作、恋爱方面,展开个案进食障碍形成的原因,多方面层层剖析,最后展示CBT着手的治疗关键点。
大部分进食障碍,当他们走进专科医院的时候,可能都已经历经了很多的艰辛,她们的病程都已经比较长了。
我们来看看这个个案,这个患者她是一个28岁的女性,未婚,银行的职员,应该来说相对而言在她的那个小城里面呢,是一个白领的工作人员。
她过分的控制饮食,开始情绪不稳,有七年了。
我写了一个初步印象:这个女孩子给我的印象是貌美,长得非常漂亮,皮肤非常白,穿着打扮也很精致,非常得体,也打扮得非常适切,举止很优雅,谈吐也非常的流畅,善于言辞,表达能力很强。
但是,给我的感觉就是,瘦,瘦,真的特别瘦。然后也很弱,弱,就像林黛玉一样弱不禁风。
大多数进食障碍者,如果我们看得比较多的话,就会有一个体验,就是女孩子长得都很漂亮,脸比较漂亮,可是她们没有凹凸的身材,这些让你觉得漂亮中带着很多的遗憾。
你翻开她们的简历,大多数都很优秀,一般都是大学,在学校里面也算成绩各方面都是比较好的,但是很遗憾,她们跟这样一个痛苦的疾病常常斗争很多年。
这个女孩 2009年大专毕业,毕业之后靠自己的力量应聘到一个银行,用她的话来说,我当时能到银行工作,实际上我不是名牌大学的学生,因为她应聘的是一个国有的大银行,她说因为我会拉小提琴,感动了行长,所以把我招进去了,所以她觉得很自豪。
但后来却形成了另外的压力,就是进了银行系统的职工,大多数都是本科以上,竞争非常强,然后遇到的同事也好,其它也好,她总觉得自己跟人家比起来,差了很多,然后就很希望自己无论是通过努力的工作呀,还是自己的外形漂亮的状态,来让自己在银行当中保有一席地位,这是她最初生病之前的一个状态。
在银行工作很短的一段时间之后,她就开始出现进食的问题,开始节食。她本来的体重就108斤,大概身高在1米64左右,是比较标准的身材,但是呢她就觉得,还是有点偏胖,她喜欢买漂亮的衣服,如果瘦一点的话,就容易买漂亮的衣服,而且她非常喜欢日系那样的衣服。
我们女性都知道,日系的衣服尺寸是有点偏小的,所以她觉得瘦一点选择的余地更大,然后自己就会变得更漂亮,她就开始减少饮食,然后把结构改变。
就像那些进食障碍病人的基本的状态,他们的饮食结构是怎么调整的,基本上荤菜不吃,主食不吃,只吃素菜,只吃水果,然后汤也不愿意喝,只喝很少很少的汤,说怕把胃撑大了。
所以她的饮食结构明显变化之后,体重开始下降,一直掉到80斤左右,然后经常开始胃也不舒服了呀,然后胃胀啊、便秘呀,这样她就觉得我更不能多吃了,那我只能少吃一点,要不然我那些后续的问题,就会更多。
在这个逻辑当中,形成了一个负性的循环,在厌食一两年之后,逐渐开始出现贪食症状。
每天中午的时候,本人她们是可以在银行的食堂吃饭的,但是她觉得她们楼下一个卖麻辣烫的那个小店,她觉得麻辣烫很好吃,然后她就在小店里面拼命的吃麻辣烫。她每次要吃很多,即使超过我们一般人的分量。
吃完了之后,然后就去催吐,就这样的频率变得越来越高,每天中午在外面贪食,晚上回家依然节食。她的整个进食状态,用我们的诊断标准,她是厌食症里面的导泻型。
所以她与人的交往,因为她每次在我们吃饭的时候有可能出现贪食,她就不愿意跟人一起吃饭,也不愿意跟人交往了,就是交往的次数变得越来越少。
她的情绪很不稳定,经常烦躁不安,为吃饭,为工作,为外形,都有很多焦虑,然后有时候抑郁,有时愤怒。
出现了闭经,也去了妇科,然后检查治疗,但是效果都不行,也没有查到明显气质性依据。
她的家庭关系的问题,这是所有进食障碍的患者,几乎都存在的,就是患者跟她的父母亲之间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待会我去介绍在她成长经历里是怎样的关系,她父母亲之间也存在很多问题,所有是这样一个家庭的模式,然后不断的争执、埋怨,指责。
她社会功能的变化,她更加的努力的去工作,她非常想表现自己。
她其实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很得行长的赏识,觉得她工作效率高,任务完成得好。但实际上很多都是靠她加班加点赶出来的,她很要求上进。
她本身是大专毕业,她想考研究生,一定要改变这个学历。然后也希望离开这个小县城,能够到他们的省会、更大的城市,更大的银行去工作。
她跟同事之间,一个办公室一共三个女性,另外一个可能是一个富二代,她说那个富二代根本不好好工作,但拿着跟她一样的钱,做很少的工作,所以她心里面很不舒服。然后跟同事之间的关系也不好。
她的恋爱的情况,也是屡屡受挫。
她的妈妈要求她跟她的认识的一个男孩谈恋爱,他们以前曾经也小时候就认识,她觉得妈妈说的有道理,但又不喜欢,所以为恋爱问题斗争了很久,实际上她有喜欢他们单位的领导,可是领导是已婚。
再后来,她开始喜欢上一个离婚的男性,带着孩子,她爸妈无法忍受这样的结果,所以她整个恋爱经历也是一波三折,以至于在这个过程中,她吃药甚至用道来划自己的手腕,威胁她的父母,如果你们再这样,我就死给你们看。
这是这个个案在病程中体现出来的现病史,整个的情况。
她的成长,我们来看一看。
她的父亲从她上小学的时候开始,就在外地工作,常年在外,做工程的,基本上一年到头也就过年时才能回家。她妈妈的要求特别严格,总是批评这个孩子。
虽然她的妈妈连见到我时也说,我的女儿真的很省心,很乖巧,从不让我担心。
实际上,病人的感受是,我从小我妈妈给了我非常多的限制。
这个也不行,女孩子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什么也不对,什么也不行。总是觉得我站着走着都有各种的不对,所以基本上是以批评为主,说话都是不准干什么。
所以她在跟妈妈的相处的过程当中,以这样很乖巧的形式,出现在妈妈的面前,但是她内心里面对妈妈觉得无可理喻,这是患者自己的感受。然后妈妈总是很着急,很焦虑,对她女儿的教育,找的男朋友。
用她的话说,我妈妈想控制我的人生,我不想受她控制,但是我又反不了他。
每次她父亲从外地回来的时候,夫妻两个就开始不停的争吵,她妈妈总是觉得她爸爸回来,厨房的东西也收拾不好,家务做得也不好,也不会关心他们母女两个,也不会对女儿的教育投入很多精力。
所以爸爸觉得很委屈,我回来明明就这么几天,然后你总是指责我这不对,那不对,而且妈妈经常在爸爸面前哭泣。
所以患者从小看到到的是,平时爸爸不在家,她觉得爸爸还不错,还能打打电话,还能交流。但是回来以后,爸妈无尽的争吵,然后爸爸又觉得妈妈管女儿管得不好,这个方法也不好,那个也不好。
她从小生活在这一个指着不断、批评不断的环境当中,然后患者自己呢,就非常追求完美的,她总是希望获得认可和赞美。
她也觉得很多方面无法应对母亲的要求。她举了一个具体的例子,用她妈的话来说,是多么乖巧。她说我做作业,一定要把这些所有的难题,都解出来,无论今天是做到一点两点三点四点,凌晨,直到解出来,我才会舒服。如果解不出来,自己就会觉得非常沮丧。
她做事都是这样一种非常努力的状态。
然后第二天再带着一个疲惫的状态去上课,实际上她学习效率并不是特别高,考大学也只考了个大专。
从家族病史来看,没有明显的气质、躯体疾病,家庭史里,他们是否认有明显的精神病史的。但是妈妈其实经常有一些焦虑的状态。
所以接下来,我把这个案例,用这个的流程给大家看一看。
怎么去理解她,为什么这个她就那么的节食,为什么她又贪食?
大多数进食障碍的病人,实际上表面上看起来,他们都是要瘦,要体型,但是你去关心一下,为什么他们的家庭都是那样搞控制的,严格的家庭。
这样对孩子的自我概念,会形成什么,她会对自己怎么评价?她会对这个世界怎么看?她会对外人、周围的人怎么看?
这样的观念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她在长期在家庭中形成了对自己的理解。
这个病人从小总是收到批评。总是被过分的要求,你必须做什么,你不允许做什么,言下之意,你自己所做的,都是不对。
所以她会觉得自己非常不如别人,很不好,都不行。
有可能她很漂亮,但是妈妈从来都不夸她,所以就算别人说她好看,可能出于客气,因为我妈从来不夸我,所以我还是不够好看。所以从小这样的观念一直伴随着她。
我们每个人都有负性信念,它就在那里藏着,我们其实会不断的修正,只要不出大的事情,我们都安然无恙。
因为有这样的核心信念,我们要自救的,她就产生了一个中间信念。
中间信念就是,我既然不如别人,我既然不够好,那我一定要成为一个好的人,要成为一个厉害的人,我必须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如果我不优秀,那我就会被别人看不起,所以很多的必须,应该,如果,否则,有很多的假设,就慢慢的在她的生活弥漫开,跟她妈妈一样,满嘴的必须,应该。
在中间信念,这是她的想法,然后她会有很多行为策略,我怎么成为一个成功的人,更好的人,那我要使劲儿的努力,努力来产生让我觉得应该达成的效果,然后因为我不够不好啊,而我觉得好看还是比较重要的,我就关注体型,体重过分的观众。
然后人际关系层面,我从小看到的爸爸妈妈是那样一种状态,看起来人都不是那么可信,而且做事也不是那么可靠,所以她对朋友是挑剔的,她大部分看到的,也是别人的缺点。
所以她在日常行为当中,这些补偿的策略,她背后的这想法,是挂在一起的。
那她从小是个乖乖女,努力学习,虽然成绩不是很优秀,但是还是不错,长得漂亮,赢得赞赏。
她在外面收到的表扬是比较多,但依然不能填补内在对自我的认知。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她外在发展得很顺畅,比如说顺利的考上大学,研究生,博士生,然后再怎么成为一个尖端的人,但是不可能。
她走的世界越大,她处的位置就靠后,那必然有一天让她觉得,原来我真的不如别人。
所以,当她在银行工作的情况下,她周围都是高学历,这时验证了她内心对自己本有的那种判断,这下子她就开始崩溃了,所以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行为,出现了很多的症状。然后包括她之后的人际问题,能力问题,体型的问题。
她在遇到某些情景之下,遇到某些事情时,应激性事情的时候,她会出现很多症状,这些症状可能是情绪、想法、行为、生理功能各个方面的表现,从自动思维,到她的情绪,行为,到生理反应。
每一个情景都可以分析,每一个自动思维是在情景下发生的,没有情景,就没有自动思维,所以她是对这个情景的判断。
那这些自动思维的背后,都是连着我们的中间信念和核心信念的。
给大家呈现一个概念图:
我们需要去理解进食障碍的机制,远远比吃不吃饭,胖不胖,瘦不瘦要重要得多。
你若安好,将是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