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烛如光

断断续续花了10天的时间看完了《流血的仕途》,不禁对李斯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原来上历史课,或者听野史看电视,只觉得他位极人臣,焚书坑儒,推行郡县制,为秦国统一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书结合正史,正史中未记载的加以合理的猜测,还原李斯的一生。

一介布衣,30岁在楚国的上蔡郡做一个小小的仓库管理员,但他毕竟是有理想的,用经典电影台词来说就是“人如果没有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分别”,或者说“人还是要有理想的,万一实现了呢”,于是他留下妻子儿子拜荀子为师,学习帝王之道7年,认识韩非子,后只身来到秦国,在吕不韦的府中韬光养晦可惜丞相并无用他之意,后来经过王绾的帮助他见到了嬴政,寒冬腊月,他为了显示自己的一片赤诚,光着膀子对嬴政说出他的抱负,嬴政终于被他打动,于是他开始步入庙堂,出任秦国的客卿,后因韩国人郑国修建关中水渠事件,宗室抗议,提出驱逐外客的建议,李斯凭一己之力,写下了流传至今的《谏逐客书》,最终使外客留下,重起郑国修建水渠,这一次,他成为秦国的最高廷尉,也就是现在的最高司法长官,嬴政统一天下后,他被任命为丞相,从此走向人生的巅峰。

终其一生,他为中国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我看来,他做的最有意义的事情是:力排众议,坚持郑国修建关中水渠,秦王统一中国后,提出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的建议。

但是每每想到韩非子,还是会觉得唏嘘,李斯这一生,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大概只有韩非子,韩非识他于微时,却断定李斯一定会穿越蜀道上青天,并且多年来接济李斯的家人,人生得一知己,夫复何求,所以才有了后来李斯极力在嬴政面前推荐韩非,可韩非始终是有气节的韩国人,不愿侍秦,最终为姚贾所害,嬴政下令诛杀,李斯执行。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我仿佛看到李斯的悔恨和懊恼。

从李斯的身上,直白一点,作者表达的观点是一个人不能甘于现状,平庸是罪,他的家乡上蔡郡就如同我们的故里,我们不走出来,就跟李斯看到的厕所里的老鼠一样,然而这漫长人生,不会像李斯一样如自己所愿,但我们活着,就得拼命的前进。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烛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