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曾是全国最大的寺院中心,今保留唐代超华丽宝塔,可免费游览
历史上,崇信佛教的帝王,有那么几位较为知名。
东汉时期,汉明帝刘庄一天做了个奇怪的梦:夜梦金人落到了金鸾殿前,明帝心存疑问,不解其意。
太学闻人傅毅和博士王遵言简意赅地解疑释惑:陛下所梦到的金人,大概就是佛吧!周太史曾在佛陀出现时预言,千年后将播及东土。想来,皇上梦到的必是佛无疑。
汉明帝心生欢喜,感梦求法,从此将佛教东传入了中国。
南北朝,梁武帝萧衍,极为崇信佛教。在武帝的带头提倡下,佛教的地位,进入了鼎盛时期。
北魏时期,孝文帝从小也对佛教笃信不已。在河南安阳,如今仍然保留着一座唐代的名塔,被考古学家称为”真正的中国第一 华塔“、”中华民族之国宝“。
这座塔与孝文帝有着一段传奇,而宝塔沿用至今的名字——修定寺塔,还是孝文帝起的。
修定寺,最早始建于北魏太和18年,距今已有近两千多年的历史。最开始他的名字,叫做”天城寺“。
”源易缘”注意到,取此名和寺的地势有关,寺院四周山势如城垛。
安阳文献资料显示,东魏时期,天城寺,曾改名为“城山寺”。
到了北齐天保年间,文宣帝高洋巡游天下,路过安阳,当他看到两股水在天城寺前合流,遂又改名为“合水寺”。
数次引起帝王的注意,并让帝王们饶有兴趣地为其取名、改名,可见河南安阳的这座宝塔绝对名不虚传。
来到河南安阳西北35公里处的清凉山村,您会注意到,高洋帝为“合水寺”起的名字,早已不再用了,而当初合流的两股水势,也早已不见。
当年闻名远近的名寺,只有一座名塔高高地矗立着,而这座塔被人称为“修定寺塔”。
修定寺一名,又从何而来呢?如果您有幸遇见当地熟知宝塔的人,他们会为您讲起一个与宝塔有关的故事。
隋朝时期,孝文帝在登基前,有一次围猎追赶一只老虎时,老虎一路狂跑地来到了清凉山合水寺前。
此前,有一位叫做张猛的僧人,在清凉山禅居了很长时间。
看到落难的老虎,张猛轻轻挥动僧袍,将老虎覆盖了住,藏到了自己的床下。
孝文帝等人赶到后,被眼前的一幕惊呆!
前面我们提到,孝文帝是历史上崇信佛教的帝王之一。他吃惊地望着眼前的僧人,惊讶于张猛的灵异。
他笃定地认为,张猛的禅修行为已经达到了“垂垂浑人定”的境界,便不再围杀老虎。
随后,他还根据佛理和遇到的怪事将寺名改为了“修定寺。”
什么又是“垂垂浑人定”呢?查阅佛经知识,“源易缘”注意到,古代僧人的日常慈心善行修为和生活修行有9种。
分别为:幸为福田衣下僧, 一位和尚一份斋,天下名山僧占多,芒鞋踏破岭头云,坐禅垂垂浑人定,虔诚念佛归净土,朝暮课诵除邪念,布萨诵戒说忏悔,以及灭罪生慧修忏法。
可见“坐禅垂垂浑人定”是僧人修行中的一种较高的修为境界。
如今,由于历史原因,修定寺已经毁于清末的战火中,早不复存在。但还能有幸观瞻到“修定寺塔”。
“我们这里的人,都亲切地称他为唐塔。您看这座塔的塔身浮雕砖,全部是唐代制作而成。”清凉山的一村民说。
据说,在南北朝时期,修定寺闻名于天下,还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寺院,各地高僧云集于此,僧员多达500多人,每日晨钟暮鼓,不绝于耳。
“源易缘”注意到,眼前的这座塔,经过唐代重修。塔身上下高约20米,塔基底座平面呈八角形……外壁共由3775块浮雕砖嵌砌而成。
而其中的图案更是堪称一绝,在阳光的照耀下,佛像、菩萨、天王、武士、飞天、青龙、白虎、猛狮、天马、巨蟒、彩带等72种包含佛道儒三教的丰富内容图案,庄重古朴,而不失其秀丽华贵。
“亭亭孤塔认高标,满谷松极密相应。半天金碧照双眸,人道经营自师猛……”历史上,曾有文人写下此诗来赞美宝塔。
早在1982年,河南修定寺塔,就被国务院评定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果,您对此名胜古迹感兴趣,不妨实地免费游览参观。
就此话题,您有哪些看法或高见,欢迎留言互动。
参考资料:《安阳志》、《中国民间神话传说》、《中国老故事》、《中国佛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