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跟你爸有矛盾啊?”

“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跟你爸有矛盾啊?”_第1张图片

这是新世相的第824篇文章




今天的文章开始之前,想先请你回答一个问题:


按 1 到 9 分打分,你和爸妈的亲密程度,能打几分?


之所以想问这个,是因为最近看到吴昕在一档父女综艺里的片段。


她今年 36 岁,一起和朋友聚会时,问:


“我不知道你们在像我这么大的年纪之后,有没有跟父母有这么大的矛盾。”


原因是她曾经的男朋友。她说,四五年前她恋爱时,遭到爸妈的强烈反对。


后来发现的确不合适,分手结束得也不是很平静。


差不多一年时间,她没法面对她妈,也没法面对她爸。


在长沙录节目,宁可住酒店也不回家。

“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跟你爸有矛盾啊?”_第2张图片


最后还是节目导演托话告诉她:


你妈很担心你,她希望你不要不回家,不要一回家就关着门。

“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跟你爸有矛盾啊?”_第3张图片


有一段时间,她连电梯都不想跟爸妈一起坐。


因为总能碰上带小孩的人家,碰上了,爸妈脸色就不由自主变着急了。没结婚,她觉得都怪自己。


而爸爸听到这段故事的反应,也非常像中国最常见的家长:


好几年的事了,没想到她的心结一直这么重。


然后就是安慰,都过去了,没事了。


爸妈和我们自己,也许是最擅长 “假装” 的一群人 。


互相都很别扭,心里憋着几句 “为什么”,但当面说不出口。


于是刻意回避着那些真正在意的问题,哄着彼此,假装其乐融融。





我曾经跟你们做过一次征集,你跟爸妈之间有什么迈不过的坎。


1000 多个回答,描述很冷静,克制,大家都站在了成年人的立场上。


但我还是看到了很多个藏在心里的 “为什么”。


“第一次看完心理医生出来打电话告诉他,他说等一下,他在打麻将。”


“看到别的姑娘跟爸爸撒娇,会有点羡慕。真的,蛮羡慕。”


“父亲爱喝酒。工作的第一年过节回家,心里的骄傲和苦恼想跟他说说,他喝醉了,开门没认出我来。”


“退出博士学习的那天,听到父亲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对你很失望。”


我们或主动或被动地独立长大,距离感拉远之后,到现在竟不知道彼此有什么好说的。


但这些故事往往也有下半场。


朋友@Fiona 告诉我,她从前最怕听到的就是“很快”这个词。


因为她爸是机长,每次走的时候都会发生这样的对话:


——爸爸我想你了。

——很快就回来了。


然后一个接一个缺席了家长会、高考、大学、工作……到后来她也不太在乎了,只给妈妈打电话。


有天她妈妈突然问,你要不要跟他说几句?


他最近老坐着发呆,虽然他不说,但我觉得他想你了。


@夏桑 曾和一个小流氓谈恋爱,跟家里争执了好多次。


她爸越反对,她就越要守卫自己的爱情。


于是她爸早出晚归,回来就躲在房间里抽烟,避着和她在一张饭桌上吃饭。


她就更觉得小题大做,不愿和他交流。


后来经历了背叛、分手,也自然无法分享心痛,就一个人去其他城市工作。


直到现在,年近三十还单身。


一家人看起来很和睦,但是他们在她的感情问题上,小心翼翼,连过问也不敢,更不用说催婚。


后来有一天,爸爸终于问她:


你现在不谈恋爱,是不是那个时候你和他在一起爸爸反对的太厉害,伤害了你?


她妈也说,每次给她打电话的时候,她爸都在旁边伸长耳朵听着。


在这之后,两人的关系说不上有多大的变化。


但她觉得,自己起码多了一点勇气面对家。


读者@CC 29 岁。平时跟爸爸见面机会少,几乎不交流。去年奶奶生日,他们第一次一起喝酒。


她爸突然说,你的男朋友我的女婿,他不需要有钱,但他需要对你好。


“他还想过来抱抱我,但因为父女之间的生疏,他显得手足无措。”


在表达爱这件事上,没有人是熟练工。





成年之后,爸妈不认识我们,你可能也不太认识你爸妈。


韩国有个节目,是让五位艺人的父母自己外出旅行。谁都没想到,他们在外的样子,完全是家里形象的颠覆。



平时在家很沉静的妈妈,表现出了惊人的交际实力。

“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跟你爸有矛盾啊?”_第4张图片


一位非常严肃的爸爸,主动戴上了兔耳朵。

“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跟你爸有矛盾啊?”_第5张图片


老家的熟悉给我们安慰,但也限制了我们对家庭关系的想象力。


一位艺人说,他小时候很不能理解妈妈做陶艺。


现在才知道,她当时扛起了一整个家的责任,推着内衣袜子去市场转,瞒了十几年。

“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跟你爸有矛盾啊?”_第6张图片


有位女儿从来没见过自己的亲生父亲。妈妈说:孩子没遇上好父母,才辛苦呢。


“她连爸爸长什么样都不知道,因为我把照片全撕了。”

“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跟你爸有矛盾啊?”_第7张图片


所以情况经常是这样的:“我只知道我妈妈,却不了解她这个人。”

“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跟你爸有矛盾啊?”_第8张图片


我们和爸妈,才是最熟悉的陌生人。角色极其固定,看到的都是生活片段。


只有站远了才能看清楚,有些不尽人意,其实是力所不及。


表面的平淡背后,总会有柔软的暗流。





关于父母关系,《请回答1988》有非常经典的一段话。


德善作为二女儿一直过得很不开心。既因为没有大姐优秀的学习天赋而备受指责,又因为不是最小的孩子而承担很多责任。


甚至在过生日的时候,德善都要和姐姐凑在一天过。


最后德善爆发了,问爸爸,为什么只有我是德善呢?

“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跟你爸有矛盾啊?”_第9张图片


后来德善的爸爸带着德善吃了一根世界杯,买了一个只属于德善的蛋糕,表情很复杂地说:


“爸爸也是第一次当爸爸”。

“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跟你爸有矛盾啊?”_第10张图片


没有任何一种身份是免死金牌。但我们之所以被打动,其实是因为他主动向前迈了一步,父女之间第一次彼此看见。


最近几天,我们关于过年回家的种种讨论,总是离不开“如何对抗”。


感觉大家不是要回家,而是挽起袖子准备上战场。


朋友跟我说过一种形容:我们跟爸妈的那些矛盾,其实就像走在草原上,身后有一只老虎在追。


许多年过去了,就算知道那条老虎已经不在身后了,但依然不敢回头。逃避成了下意识的选择,是一种生理本能。


但所谓长大,其实就是敢回头 “看一看”。


就算依然有心结,就算依然放不开,看到老虎还在,或者不在,都是对你自己的一个交代。


在大多数人习惯的家庭关系中,爸妈和孩子之间总是碎片式交流,几乎不具备解决情感问题的能力。


而大部分情感问题,又都是因为太少直接的、真诚的沟通。


但我今天想说的是,千万不要忽视坦率带来的力量。


说出真心话之前,我们都觉得爸妈不懂自己的痛苦。


但如果你试着开始一次对话,你会发现和解之路没有那么艰难。


这更像是一种心甘情愿的面对。


知道他们不够完美,而自己也愿意停止悲伤。




关于跟爸妈的关系,人们攒了很多眼泪。但往往是越长大,才越明白这个道理:你永远也避免不了矛盾、磕碰,但无论如何,你都不要完全逃避它。



我前几天看了电影《流浪地球》的提前点映,里面讲的就是这样一个父子故事。航天员刘培强离开年幼的儿子刘启,前往空间站执行任务,承诺他看到星空,就能看到爸爸。


十多年后,刘启已经忘了爸爸的样子。遥远的距离和“抛妻弃子”的误解,让他始终对爸爸怀有敌意。但当他们开始一起守护地球,才真正明白了爸爸的脆弱。这部电影大年初一上映,你可以去看看。


“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跟你爸有矛盾啊?”_第11张图片


从分离、误会到相聚。走出那一步,会发现理解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不管早晚,理解都是一种长大。



“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跟你爸有矛盾啊?”_第12张图片



晚祷时刻:


现在的你,敢回头看吗?


明白一个人的脆弱,能带来体谅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跟你爸有矛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