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胡适

从走进幼儿园到走出象牙塔,跟着老师在书海里遨游了十几年,我们对鲁迅大叔已经非常了解,知道他是一个忧国忧民、用笔杆子针砭时弊、企图从文化上拯救国民的大学者大文豪,他的著作、他笔下的人物我们也已经非常熟稔。对于同时代的另一个人胡适,似乎没有在课本中出现过,只记得鲁迅提到胡适时似有很大的不屑。那时年少,很敬佩鲁迅这样的「愤青」,印象里胡适只是个油嘴滑舌的软柿子。后来开始接触中国自由派的作品,他们笔下的胡适是个了不起的人物,而对鲁迅则没有太大的好感。逐渐的,胡适在我心中的形象慢慢改良,但也只是知道他是一个大学者,不似鲁迅那般愤青,奋力疾呼「独立之思想,自由之人格」,除此之外没有深入了解。近日在亚马逊中国的免费电子书中闲逛,看到胡适的一本《介绍我自己的思想》,正好很想了解一下这个人,于是推送到kindle,今天便开始了阅读。

本书是精编版本,读起来赏心悦目。胡适的白话文,独特的语言风格、清晰的逻辑思路,使得这本书读起来非常的畅快和愉快。

开篇,作者便非常直白地介绍了自己在五个方面的思想见地,旨在启发青年朋友学会独立思考,不被人牵着鼻子走。用他的话说,「我这里千言万语,也只是教人一个不受人惑的方法」。

胡适说,他的思想主要受到两个人的影响,一个是赫胥黎,一个是杜威,这两个人教他「怎样怀疑」,教他「不信任一切没有充分证据的东西」,教他「怎样思想」,教他「处处照顾当前的问题」。

胡适不屑研究和迷信那些抽象的名词,痛批那些「把主义用作蒙蔽聪明、停止思想的绝对真理」的人。在他认为,再造文明的途径全靠一个个具体问题的研究,而不是虚悬的概念迷信。而研究问题也要实事求是,经过科学的步骤进行分析。他向人们发出了「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警告。他鼓励人们多问为什么,不要让自己的思想被人摆布,不要被人牵着鼻子走,哪怕这个人是孔丘。

胡适崇尚「个人主义」,这是受易卜生的影响。他认为,「真实的为我,便是最有益的为人。把自己铸造成自由独立的人格,你自然会不知足,敢说老实话...」。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更多地关照自己,最好的利己就是最好的利人。关于个人主义,他有一句名言:

现在有人对你们说:「牺牲你们个人的自由,去求国家的自由!」
我对你们说:「争取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的起来的!」

关于宗教哲学,胡适也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个人是小我,会死灭,而人类是大我,是不朽的。叫人「为全种万世而生活」就是最高的宗教,而那些替个人谋求死后的天堂净土的宗教是自私自利的宗教。如此看重大我,是不是不重视小我了?当然不是,胡适认为这正好突出了小我的重要。每一个个体的一举一动都会在社会留下痕迹,无论好坏,他都对社会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这就是个人对全人类的责任。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会,短短数十件,虽然「人生如梦」,何不「痛痛快快轰轰烈烈的梦」?

对于东西方文明孰优孰劣之争,胡适很不客气地指摘我们的东方文明,很热烈的颂扬西方的近代文明。有人说西方文明是物质文明,东方文明是精神文明。胡适认为恰恰相反。丰盈的物质中潜藏着丰富的思想。在人和天斗的过程中,我们东方人秉承「不以人易天」的懒人哲学,听从物质对我们的摆布。而西方人,运用人的聪明智慧来寻求真理,制服天行以供人用,改造物质环境、改革政治制度,来谋求人类最大多数的最大幸福,这才是真正的精神文明。胡适非常反感许多人自夸东方文明多么了不起。他鼓励人们要学会认错,承认自己的不足,然后模仿和学习西方。对于「全盘西化」这个警告,他的回应是,「绝大多数人的惰性已尽够保守那旧文化了」。

胡适还介绍了自己对历史的考证方法,他的主旨还是要教人们科学研究学问的方法,「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而不是人云亦云。用他的话说,「我只希望尽我的绵薄之力,叫我的少年朋友们学一点防身的本领,努力做一个不受人惑的人。」

在书中,胡适对很多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每个见解背后都有他的证据和逻辑作为支撑,让人很难不信服。书还在继续阅读,希望能更多了解这个大家,希望得到更多的启发。

你可能感兴趣的:(认识胡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