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漫画业发展状况浅谈

这是之前参加一家公司面试写的作业。虽然最后没有通过二面。一些拙见,如有不同意见,欢迎讨论。


2015年7月,一部《大圣归来》横空出世,让众多热爱动漫的国人看到了国产动漫重新崛起的曙光,那些人中,包括了刚刚从大学毕业的我。

《大圣归来》之前,国产动漫经过了上海美术制片厂没落之后的低谷期,缓慢发展滞后,已经有了一些比较优秀的作品,如《秦时明月》系列,《龙之谷:破晓奇兵》电影,《十万个冷笑话》大电影及系列动画等。但是制作水平还是比较弱,且基本都属于小众里的自high,即受众基本还是喜欢看动漫的年轻人,范围较小。

当时大部分的人,对于动漫的理解,大概也就是《喜羊羊和灰太狼》这种低幼倾向的作品了。虽然早期的《喜羊羊》作为低幼向的作品,也挺不错的,但是这并不能让从小看日本动漫长大的80后90后们满意。

在《大圣归来》作为现象级电影出现前,中国动漫产业刚刚结束了政府的一轮补贴,创作出了一部分并不算优秀的低幼类产品,正在经历一轮看不到未来的洗牌。电影作为娱乐产业中的上游产业尚且如此,更不用说更处于基础位置的漫画行业了。

在二次元术语中,往往将二次元归类为ACGN,即Animation(动画)、Comic(漫画)、Game(游戏)、Novel(轻小说)四者。这四者中,在当时的中国,唯一活得还算可以的就是Novel了,虽说盗版电子书依然充斥网络,但是经过了几年市场的培养,人们付费看小说的习惯已经养成。Game当年则是道具付费网游的天下,单机早已衰落;Animation正垂死挣扎,几乎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作品,CCG上就靠玄机科技的秦时明月为国漫撑台面;Comic也是,当时国内比较成熟的漫画平台,也就是有妖气了,其他的大部分都是连载汉化日漫的平台。可以说,国内的二次元,就是个烧钱的所在,虽然市场在缓慢复苏,但是依然让人看不到盈利的希望。而在当今这个时代,一项产业如果无法市场化,那么注定就无法发展起来。

但正是在《大圣归来》之后,资本市场突然意识到,动漫也是能赚钱的,尤其是面向成人向的作品。而且此时国内的动漫市场,经过了长期日漫美漫的培养,潜在消费群体80后和90后也都逐渐有了消费能力,生产方面,经过了长期为欧美日代工,也有了不错的技术积累,除了缺少优秀的故事外,简直就是个投资洼地。

也就是在这一年,各大资本开始大举投入,开始大力培养国内动漫自己的原创实力。也就是在这一年,被《大圣归来》重新点燃对国漫信心的我,有机会进入到了瑛麒,成为一名漫画编辑。

在瑛麒的这一年,因为工作的关系,虽然接触到的比较有限,但是也确实拓宽了视野,能从相对更专业的角度,去分析、了解动漫产业的发展现状。

2015年的中国,虽然资本已经认识到了动漫产业的潜力,但是不得不说,时至今日,除了少部分作品可以为作者和平台带来较大盈利外,大部分的作品依然不盈利,平台除了付费漫画,联合出版社出单行本外,也没有其他较好的盈利方式。

2016年的中国,业界开始掀起了IP热潮,也就是围绕着一部作品,做全方位的开发。漫画动画化,卖给影视公司做影视开发,做游戏开发,全产业链的互动,全面挖掘作品的价值。到了今天,这依然是业界标准的做法。毕竟,动漫产业更发达的美国和日本也是这么做的。也许动画或者漫画并不能带来盈利,但是通过周边的开发,则可以让各方赚的盆满钵满。

因此,包括瑛麒在内,当时各大漫画平台都在想办法开发自己的原创漫画IP,以期能够培养出属于自己的优秀金蛋来,待价而沽,卖个好价钱。

每个平台依据自身的优势,做法都不相同。

腾讯靠着自己收购了国内最大的网络小说平台,手握大量优秀原创IP和优秀故事,开始了小说漫画化,并借助自身社交网络的优势,大力推广,很快站在了第一梯队。

网易漫画则是利用故事差异化,在其他平台都还没找准定位时,通过对恐怖悬疑类作品的推广,也快速拥有了自己市场。虽然后期网易逐渐不再靠单类作品市场,也开始重视其它的题材。

有妖气则是靠着自身是国内最早的漫画平台优势,靠着当时比较成熟的作者打赏体系,吸引了很多草根的漫画作者,占据着市场中重要的位置。那时候,即使是其他平台签约的作品,除了少部分独家的,大部分作品都会被放到有妖气上免费连载,为的就是增加曝光率,增加人气。到了今天,全平台连载,也是大部分作品的营销宣传策略。可以说,草根作者前期为有妖气带来了大量的人气,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些显得比较业余的作品,也为有妖气的没落埋下了伏笔。当其它平台推出的作品越来越精致的时候,有妖气首页上推荐的大部分作品,看起来画风都显得十分粗糙,让人没有点击的欲望。如果说在2015年以前,大家虽然被日漫养刁了口味,但是当时大家没的挑,且为了支持国漫,大家还都是会上有妖气看漫画。可一旦这种格局被打破,资本的涌入注定漫画界的门槛被越拉越高,专业化“良币驱逐劣币”的竞争中,有妖气就会逐渐被读者抛弃。有妖气现在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可惜的是,它已经错过了最佳发展期,已经不再位于行业第一梯队。可以说,《十万个冷笑话》之后,有妖气就没什么有市场影响力的作品了,虽然如《雏蜂》、《镇魂街》、《端脑》等作品也十分优秀,《雏蜂》和日本合作推出了动画,《端脑》和《镇魂街》拍了真人版,但也都不如《十冷》声势那么大。

快看漫画,找准了移动阅读的趋势,不再做传统的页漫,而是全部连载更适合手机阅读的彩色条漫,并且连载作品也大都是适合年轻少女的题材,轻松有趣的校园生活,纯情的恋爱番甚至虐恋、有点诡异的都市恐怖系列,等等,都掐准了市场,很快从一众漫画app中脱颖而出。快看非常会营销,平台上连载的漫画,读者评论数量很高,凭借读者和作者的高互动,快看的线下签售,几乎场场都是爆满,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时至今日,这依然是快看的法宝。

微漫画,凭借着新浪微博的推广营销,以及新浪的财力,也抢夺了一批优秀的作者和作品。不过相对其他平台而言,作品数量仍然较少。

麦萌漫画,细耕少女市场,针对初中、高中生,连载作品大都为纯爱或者耽美类作品,手握大量晋江文作品,可以说市场定位很准,可惜的是,大部分作品的画风都相对不太优秀,读者随着年龄成长,会逐渐抛弃相关作品。不过好处就是,每年都会增加新的受众。就和湖南台一样,针对的电视观众,永远都是18至22岁左右的少女,每年都会有观众离开,但是每年也会有新的观众,市场一直会存在。

漫画岛,作品种类比较多,比较全,但是市场影响力都不是很大。我也看得比较少,相对了解不多。

布卡漫画,国内最早的漫画app之一,早期靠连载盗版日漫取得了很高的市场地位,可惜后来随着国家对版权的重视,下架了很多作品,几乎奄奄一息。这几年,开始做给内原创,可惜没什么特别有影响力的作品。

大角虫漫画,情况和布卡、漫画岛差不多,没有特别有影响力的作品。除了独家连载的《全职高手》外。这部作品绘画很精良,不过其影响力也是沾了小说和动画的光。

其他还有很多诸如漫漫、追追、掌阅等一众其他漫画平台,因其影响力较低,不怎么使用,因此不太了解。

上述这些漫画平台,现在大部分都已经推出了付费漫画的制度,毕竟经过了2016年至17年的市场大乱斗,以及投资巨大,盈利较少,却迅速耗尽了IP的价值后,各大平台都已经明白,好的作品想要利用它赚钱,就急不得,受众和市场是要慢慢培养的,价值也是逐渐挖掘的,一下子将所有价值开发殆尽,无异于杀鸡取卵。并不长久。

因此,17年下半年开始至今,可以看到很多作品的开发步伐变慢了许多,市场也逐渐回归理性,大平台也逐渐明白了,猪要养肥了再杀的道理。倒是其他一些娱乐类的项目,开始进入漫画市场,最常见的依然是改编成电视剧的小说,为了配合电视剧的宣传,开始了漫画化、游戏 化。诸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花千骨》等。不过由于载体的不同,漫画毕竟是要一格格画出来的,相对较长的制作周期,一部电视剧电视上放完了,其漫画可能还没连载完。这时候,随着电视剧影响力的消退,这部漫画的关注度就会下降。

除此之外,现在大部分的连载漫画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原创类,二是小说漫改。

这两类漫画,原创类,绘画水准相对比较高,题材也比较丰富,优秀的作品如《镖人》、《嗜谎之神》、《国魂》、《铁鸥》等,但是相对而言,市场影响力不够大。其他的如《斗罗大陆》、《神医嫡女》、《全职高手》等作品,都是属于第二类,小说漫改,由于小说本身就有一定影响力,而且大部分走的都是爽文路线,剧情本身也比较成熟,都由成熟的工作室改编,绘画水准也有一定保证,很多时候会比纯原创更有影响力。虽然也会让原著党不爽的改编,但是男性向的小说和漫画的受众虽有重合度,却不是非常高,女性向的作品,只要男主画的帅,女主画的好看,偶尔再撒撒狗粮,就足够让读者满足了。

其他的漫画如《妖狐小红娘》、《一人之下》、《我家大师兄脑子有坑》、《燕山门》等等,虽然是因为其漫画作品有了一定影响力才动画化的,但是不得不说,这些作品确实是动画化后,更进一步加大了其本身的影响力。

虽然国漫市场现在看上去欣欣向荣,而且也依然处于野蛮生长的阶段,但是个人认为,第一轮洗牌已经结束。在第一轮洗牌后,一些比较失败的平台,如瑛麒等,在漫画做影视开发等都不赚钱后,都不再做自己旗下的原创漫画,而是专心做一个漫画平台。也是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一些有影响力的大平台,如网易、有妖气,不再签约个人作者。而是和作画质量、更新速度更有保证的个人作者签约,虽然不排斥个人作者投稿,但是不会再签约,这也意味着个人漫画作者失去了稿费这一前期最有保证的收入。虽然还有一些小平台还是会签约个人作者,但是给出的稿费,和漫画连载带来的收入并不能和其工作量成正比,有时甚至并不能让作者活下去。

现在国漫进入了第二轮发展进程,也就是更加专业化、更流水线化的操作。但与之相对的,就是题材比起之前,会稍显单一,毕竟资本都不希望亏钱。由此带来的问题就是,画风趋同、题材趋同,除了一两个爆款,大部分作品就如同现在的阅文,都能带来点击量,但是并不能让人记住。尤其是现在打开漫画app,大部分首页推荐作品,都是高明度、高饱和度的色彩,千篇一律的蛇精脸和纸片人,打擦边球、卖肉的,让人无法分辨到底这部作品是哪种类型的。连日本这两年很多作品都要靠卖肉生存,还在学习日本的中国漫画界,现在也不得不走上与之类似的“邪路”。这要等到市场进一步成熟,付费漫画的阅读习惯培养起来后,漫画的题材会再次进入百花齐放的时期。

现在一部分平台已经开始了这样的探索,而且也逐渐有了一些成效。目前付费类型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和视频网站类似,买了VIP,大部分VIP作品可以畅看,但是还有一些额外付费的漫画,买了点券可以打折看,如网易、大角虫等。还有一些平台如微漫画,全部都是按话数收钱。个人比较喜欢第二种,毕竟前者,总有让人感觉付了2次钱的感觉。但是第一种也有好处,那就是,毕竟买了VIP还需另外购买的漫画比较少,只要入了V,能看的数量还是多了很多。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对于版权的重视,90后00后的长大成人,可以预见将来,一个成熟的付费体系将会和小说平台一样被培养出来。

因此个人还是很看好漫画将来的发展的。尤其是随着国力的增长,我们国家现在也在大力发展软实力,推广中国的影响力,而动漫游戏产业,作为娱乐项目,是更能在不知不觉间宣传本国文化的好载体。日本、美国都依托此,向外宣扬了自身的影响力。将来,全方位的开发,将漫画与影视、游戏结合起来,仍然是漫画未来的出路。

而在此之前,漫画平台就承载了这样一个孵化器的作用。

漫画平台,要发展壮大,除了有足够的资金,能够签约到有影响力的作者,做出优秀的作品外,漫画编辑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存在。毕竟,现在依然还是个流量为王的时代,两部差不多水准的作品,一部被推荐上了首页,另一部没有的情况下,前者的点击率与后者相差非常多。虽然平台会有更新上首页的功能,但是与长期占据推荐位相比,后者的导流能力要弱很多。因此,一个优秀的漫画编辑,需要做的就是找出大众喜欢的作品,培养作者。

虽然不是很清楚其他平台的运作方式,但是在瑛麒的一年多,让我深深认识到了一个漫画编辑对于作品的重要性。一个漫画作者,其本身有一个很不错的创意故事,绘画水准也很高,但是其构架的世界观、故事框架是会有一些漏洞的,编辑需要做的,就是辅助作者将世界观的逻辑补全,不断给这个世界加入更加丰富的设定,并且辅助作者收集想要的相关资料等,毕竟画漫画是十分耗费时间的,再周更这样快速的节奏下,一些辅助类的工作就需要编辑去帮作者完成。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漫画工作室越来越多,因为就是需要相应的辅助人员,完成这部分十分琐碎但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因为众所周知,一个故事世界观的广阔程度,就决定了这部作品能走多远。这也是为什么连好莱坞这两年也开始越来越流行漫威宇宙、DC宇宙的原因。

我认为,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漫画编辑,必须拥有以下素质:

1.良好的心理素质,因为编辑是一个奉献型的工作,为作者奉献。一部作品火了,作者火了,但是编辑未必会获得漫画作者那样的声誉。因此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不能因此心理失衡。

2.保证充足的阅读量。因为只有充足的阅读量,才能保证宽广的视野,广泛的涉猎,不仅能让编辑快速分辨一部作品的好坏,在帮助作者搜集资料时,也能更快速的查找到需要的资料。

3.保持对生活进行观察的热情。有一句话总是被人提及,那就是“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一个编辑要拥有对生活进行观察的热情。虽然漫画题材大部分是虚构的,但是故事里的人都是“真实”的,阅读漫画的读者也是真实的,只有对生活的热情观察,才能帮助作者创作出更“真实”的角色,从而打动人心。

4.保持冷静的头脑。任何一部作品从其被创作出来,就不再属于作者本人,其会面对各种评论,有些是有益的,有些是无益的,编辑需要从中提取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作者改进作品。并且在评价一部作品时,需要抛除个人喜恶,去客观评价作品。因为,不是每一部作品,都是自己喜欢的题材。一些爆款的电影,电视,也都是抓住了人们认为的,往往不会有人喜欢的题材,结果却往往出乎人的意料。

5.必须竭尽全力去学习如何与人打交道。因为编辑是属于一个中间人的角色,连接于作者、商业开发等各方中的一个纽带。在沟通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很多矛盾和问题,编辑需要辅助解决问题。

6.有责任心。无论是辅助漫画家,还是从平台的利益,与漫画家沟通,或者辅助进行商业开发,都要有一颗负责任的心,唯有如此,才能将事情做好。

7.个人认为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要有爱。虽然光靠爱发电是不可能长久的,但是如果没有爱,那么也必定也是无法做出好作品的。


以上,就是个人对国内现在漫画业,一些浅薄的看法。如有不足,愿意不断学习,不断改进。

主要针对的是成人向的作品,一些动画电影如《小门神》、《熊出没》等低幼类作品,不在讨论范围内。

谢谢。

你可能感兴趣的:(国内漫画业发展状况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