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迎新季:大师们是在“我没有学问”中开始骄傲的

文/顾木

转眼间,开学季即将到来,经历高考“大劫”后飞升的准大学生们无不期待着这个新阶段的到来。新的环境中,他们会谈论新老师的趣闻轶事,想象大学里开学第一课的样子。

什么形式的第一课会让大家铭记于心呢?看看大师们的第一课是怎么上的?也许他们的开场白也许颠覆了你的认识。

梁启超:“兄弟我是没什么学问的。”

开学迎新季:大师们是在“我没有学问”中开始骄傲的_第1张图片

清华国学四大导师之一的梁启超,上课的第一句话是:“兄弟我是没什么学问的。”然后,稍微顿了顿,等大家的议论声小了点,眼睛往天花板上看着,又慢悠悠地补充一句:“兄弟我还是有些学问的。”头一句话谦虚得很,后一句话又极自负,他用的是先抑后扬法。

在教学中,梁启超始终贯穿“趣味”理念,他以充满活力又谦虚严谨的教学风格迅速赢得学生们的好感,成为学生心中“最受欢迎讲师”之一。讲课时,梁启超更是始终注入充沛的情感,讲到澎湃处,经常自己痛哭流涕。

陈寅恪:“别人讲过的,我都不讲!”

开学迎新季:大师们是在“我没有学问”中开始骄傲的_第2张图片

史学大师陈寅恪,在西南联大讲授隋唐史,每到开学季的第一课,他都会开宗明义:“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每次上课,陈寅恪必携带要引用的书籍多种,以黄布包裹,拿到教室,放在讲台。遇到引证的重要文句,必写在黑板上。讲到入神的地方,往往闭目而谈,至下课铃响,还在讲解不停。他讲课虽多平铺直叙,但听课者并不觉枯燥,反而觉得是一种享受。

沈从文:“我第一次上课,见你们人多,怕了。”

沈从文虽已在文坛崭露头角,但之前从未教过书。同学们也都想一睹这位作家的风采,故来听课的学生极多。

走上讲台,沈从文抬头一望,只见黑压压一片人头,心里蓦然一惊,大脑一片空白,一分钟过去了,他一言未发,五分钟过去了,他依然不知从何说起,众目睽睽之下,他竟然呆了十几分钟。最后好容易开口了,十多分钟便匆匆而毕,再次陷入窘迫。他无助地望了望同学们,拿起粉笔在黑板写了这样一行字:“我第一次上课,见你们人多,怕了。”

之后,沈从文便颇有自知之明,开学第一课就先说,“我的课讲得不精彩,你们要睡觉,我不反对,但请不要打呼噜,以免影响别人。”这样谦虚、直截了当地表达了真诚,顿时让学生多了几分敬意。

陶行知:“教育如同喂鸡,强迫是不行的。”

开学迎新季:大师们是在“我没有学问”中开始骄傲的_第3张图片

陶行知注重“启发式”教育,一次他到武汉大学演讲,一上台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只大公鸡和一把米。他按着鸡头让鸡吃米,鸡死活不吃;后来他松开手,让鸡自己呆在那里,鸡却开始低头吃米。陶行知就此解释道:“教育如同喂鸡,强迫是不行的,只有让他发挥主观能动性效果会更好一些。”

胡愈之:“我写过一些书,但都是胡写。”

开学迎新季:大师们是在“我没有学问”中开始骄傲的_第4张图片

著名作家、翻译家胡愈之先生,也偶尔到大学客串讲课,开场白就说:“我姓胡,虽然写过一些书,但都是胡写;出版过不少书,那是胡出;至于翻译的外国书,更是胡翻。”在看似轻松的玩笑中,介绍了自己的成就和职业,十分巧妙而贴切。

顾随:“自觉,觉人;自利,利他;自渡,渡人!”

开学迎新季:大师们是在“我没有学问”中开始骄傲的_第5张图片

顾随的学生、红学泰斗周汝昌曾这样评价他:一位正直的诗人,而同时又是一位深邃的学者,一位极出色的大师级的哲人巨匠。

顾随先生每次步上讲台,常是先拈举一个他当时有所感发的话头,然后就此而引申发挥,有时层层深入,可以接连讲授好几小时甚至好几周而不止。有一次先生来上课,步上讲台后便转身在黑板上写了三行字:“自觉,觉人;自利,利他;自渡,渡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开学迎新季:大师们是在“我没有学问”中开始骄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