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小组工作案例

原创: 刘艳 邂逅社工 

留守儿童小组工作案例_第1张图片

小组背景

春暖社工在项目前期,以问卷调查、现场访谈的形式进行了项目调研。统计得出重庆市沙坪坝区共计28个街镇,其中8个街镇存在留守儿童,随着留守儿童数据的不断浮动,截止目前,共计135名留守儿童。

0-3岁留守儿童占15.6%。4—12留守儿童占比52.6%。13-16岁留守儿童占31.8%。留守儿童它是一个特殊性群体,随着地区的变化和城市的发展,沙坪坝区的留守儿童95%以上生活在农村地区,他们也在渐渐的减少,不可避免的是留守儿童这个群体依旧存在。因留守儿童居住地区较为偏远,家庭构成较为特殊,为了集中式服务,项目首期示范点选择在青木关镇和凤凰镇。

社工将集中青木关镇和凤凰镇的留守儿童组织开展服务。针对这两个镇的留守儿童的自我需求,如期望参加社工活动、认识新的朋友、获得自我提升。活动旨在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社会融入度为终极目标开展小组工作。

需求分析

社工在前期走访青木关镇和凤凰镇的留守儿童,通过访谈的形式对小组进行了分析,从社工的调查结果分析中发现:80%以上的留守儿童都期望能够参与更多的趣味性活动,更希望参加自己没有体验过的活动。

在另一方面,留守儿童们因为家庭环境的原因,在自信心方面更是缺少,他们多数儿童存在自我认同感低下,自卑感较强,群体融入度低。期望通过参与社工的活动来增强与同辈群体的交流和认识。

因此社工选择针这一部分群体的同一性,组织开展自信心提升小组活动,为儿童们赋予一个自我认可较强的身份,从而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改善服务对象的不自信,提升服务对象的同辈群体融入能力。

服务计划

(一)小组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人们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来获得改变,逐渐形成新的行为方式。小组工作中,每位成员都是一个资源库,他们会真实地表现自我、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这样组员就能够充分分享利用这个资源,从而形成适应性行为,最终在心理层面达到一定的改变,提升自己的兴趣,并使自身的能力得到提升。工作人员还要抓住每一个机会,对组员的积极行为和态度及时给予正面的称赞和评价,使该行为或态度得到满足,加强日后继续出现的可能。

马斯洛的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对于大多数留守儿童来说,他们孤独、不自信,社交圈子狭窄……通过在社区参与小组活动,可以让儿童们吸收他人的特质和价值观,使自己能够深层的感受与他人的相似性与投入程度,有利于儿童们的自我发展。另一方面,儿童们在相同群体的环境的影响下进行互动,更有利于儿童们扩大交友圈子,形成自己的社会网络。以促进他们更好的融入到社会群体中。

(二)小组目标

1、增强小组成员自信心,使得他们自卑心理逐渐消除,发现个人潜能。

2、为小组成员开展不一样的社会体验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丰富留守儿童们的生活。

3、帮助留守儿童获得不一样的社会体验,增强他们在社会中的自我认同感,赋予他们一定的社会责任身份,实现他们的需求层次。

(三)小组性质

发展性、支持性小组

(四)小组服务对象

沙坪坝区青木关镇、凤凰镇的留守儿童及困境儿童,社区儿童

(五)小组时间

 2019年2月18日    第一节    

 2019年2月22日    第二节

 2019年3月10日    第三节

 2019年3月17日    第四节

(六)所需物资

村委会活动室,扫把、簸箕、环保宣传册、水果、游戏道具

(七)预计困难

1、村委会不愿外借场地

2、志愿者临时有事

3、组员学习进度不一

4、小组成员出现迟到及在小组开展活动中出现不遵守规则从而影响小组进行的情况。

(八)解决方法

1、提前沟通、协调

2、提前约定好时间

3、引导学习进度快的组员,带领学习进度慢的组员

4、小组开战前明确规定小组规则,在小组中可适当暂停小组的进程以处理突发问题。

(九)评估方法

小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采取前后测量法、小组满意度评估、小组进度记录、社工与组员的访谈记录、督导评估、文献资料查阅及服务对象资料收集。

四、服务实施过程及目标达成情况

第一节小组名称:互识,身份设定

1、本节目标:

(1)建立小组,让小组成员相互认识

(2)制定小组契约

(3)制定小组成员的特殊身份,为后面活动提高期待性。

2、具体过程:

首次小节,一共有10名儿童参加,社工在一开始需要对小组成员进行自我介绍,让小组成员在一定程度上认可和指导社工的的身份,并向小组成员说明本次小组的大致内容和目的。

在这期间,社工可以像小组成员简述一下为什么需要开展小组,从而增强小组成员对小组的清晰度,为后面制定小组契约提供材料。

第二环节,社工开展破冰小游戏,让小组成员消除陌生感,相互认识。社工在这个环节担任引导者和支持者。

第三个环节,小组契约书的签到,社工引导小组成员清新认识小组的形成目的,并鼓励组员自己商讨,提出小组条例,通过大家的共同认可,来制定是否合理。这样,小组成员既能大胆的发表意见,有能够成为契约制定的一份子。在自我程度可以提高小组成员的自我认可度。

社工通过积极回应的技巧,复述小组成员的契约内容。并进行契约的重要性和小组成员的遵守度。社工还为每一位小组成员设定了一个特殊身份,组织小组成员形成志愿者,通过志愿者形式开展后面的社会体验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建立起了社区儿童服务的活动构建。

3、目标达成情况分析:本节小组,通过热身小游戏,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组员之间的关系,让小组团队架构初步形成。组员们在社工的引导和言语鼓励下,非常的积极,但是个别组员在情绪上表露出不满意以及抗拒情绪,后期社工需要对这个组员进行情绪疏导,在小组结束之后需要对这个小组成员进行谈心,了解小组成员的负面情绪。

社工通过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为小组成员设定特殊性身份,一方面小组成员感受到了在活动开展中,自我身份不同,拥有了一定的社会责任和荣誉感,在服务开展中,增强了组员对小组的兴趣和积极程度。

第二节小组名称:社会体验,清扫垃圾

1、本节目标:

(1)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小组成员相互互动,增强组员之间的凝聚力。

(2)与社区合作,为小组成员建立社区活动网络。

(3)发现组员之间的各自优点,从中学习他人优点。促进自我发展,提神组员的内在自信心。

2、具体过程:社工在本节活动中首先回顾了上一节活动的内容,鼓励小组成员说说自己的感受。并组织10名小组成员开展了解连环的热身小游戏,帮助小组成员增强小组的归属感。社区工作人员与社工一起制定了本节小组内容,带领小组成员前往一个阶梯开始除草活动。

社工扮演者引导者、支持者、观察者的角色,引导小组成员在活动中相互帮助清除小草。鼓励组员之间要协同合作,体现出自己作为一个志愿者的精神。随后,完成了活动之后,社工对整个小组进行了总结和分享,鼓励小组成员发表自己的想法,分享自我收获。

3、目标达成情况分析:通过热身小游戏的开展,整个小组的归属感在上升,小组成员的凝聚力和小组的期望值达到高点。社工与社区工作人员协商,为儿童们开展意义性非凡的小组活动,一方面能够帮助小组成员在活动上增添趣味性,另一方面,让小组成员在拥有身份的同时,做有意义的事情,在自我认可方面活动提高,也让儿童们在社区层面活动一定自我荣誉感,有利于儿童自信心增长和自己在社区的支持网络的建立。组员们在最后分享的环节上,有了社工的鼓励也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表达出了对小组的活动期待和参与的渴望。


第三名称:自信心我有

1、本节目标:通过外出清洁卫生,来促进小组成员从劳动中和他人的认可中清晰认识自己,并获得自我鼓励。

2、具体过程:社工在一开始通过热身小游戏切入活动主题,开展了风火轮大比拼,将小组成员分成两队伍进行pk。在这个过程中,两队成员都非常积极,期望能获得第一。

社工为了公平起见,没有设定奖励。后面,社共带领小组成员前往社区垃圾死角处进行清洁行动,以志愿者的名义参与本次活动。活动中,组员们相互帮扶打扫垃圾,在大家集体的努力之下,垃圾一扫而空,后面,社工向每一个组员进行赞美,并邀请了社区工作人员以及居住在周围的邻居对组员成员进行了评价。他们都对组员给予了言语上的鼓励和行为认可。最后,社工引导组员分享他们听到别人评价的时候感想。

3、目标达成情况分析:这一节活动已经到了整个小组的中期,社工在前期在游戏环节,引导小组成员通过比赛的形式组织开展,再次中,小组成员会展现出各自的性格,并会自我暴露不良行为。组员之间出现了矛盾,但是这样的事情不可避免,社工需要从多角度对事情进行调节。社工的专业性在这一环节充分体现出来,需要对事件的发生前期进行阻止,并对组员进行情感疏导、引导小组成员反省自己的行为。


第四节名称:任务体验,自我肯定

1、小组目标:

(1)小组成员共同成长,提升自我认可,体验与自我碰撞,发挥自我优势,更好的与同辈群体交流,融入社会大集体。

(2)小组即将结束,个别成员对小组结束存在逃避行为和拒绝。帮助他们处理好离别情绪。

2、具体过程:这是小组最后一节,社工带领小组成员回顾了整个小组的内容。并且组织小组成员前往了一名社区老干部家中进行清洁打扫,从情感输出方面来获得自我情感提升,通过他人对自己行为的认可来刺激自己行为的认可。同时社工在开展了活动之后,对个别小组成员进行了离别情绪的处理。因为在上一节中,社工提到了这一节即将结束。同时社工通过合影留念的方式纪念活动的开展。

3、目标达成情况分析:作为小组的最后一节活动,社工并没有直接就结束小组,而是通过志愿活动进行服务巩固,通过特殊性活动来增强小组成员从中获得的自我荣誉感,并将这样的情感记忆在成长中,有利于小组成员后期健康的成长。进一步加强小组成员在自信心方面的提升,对于社会集体融入的需求性获得一定满足。

小组评估

(一)过程监测评估

评估方法:口头意见回馈、小组过程记录、总结记录、书面评估表

在整个小组的过程,社工从小组的成员招募方面,以及小组的活动开展过程中,都经过了项目督导的严格把控。在这10个小组成员中,社工充分利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从自我身份设定方面来出发,同过不同活动形式来调动起小组成员在活动中获得的自我满足感和自我认同感,以及他人对自己评价的认可进一步增强了组员自我认可度。

组员也在一开始的陌生和不知所措中,通过社工的引导循序渐进发现了自己的优势,于此同时,有了社区的介入,也能更好的建立起儿童在社区的支持网络,其中两名服务对象在参加了活动之后,表示感到自己非常厉害,做志愿者去为社区进行服务,也认识了更多的朋友,活动内容也非常的丰富。自己体验到了不一样的社区活动。在组员自己参与活动后发出的感想及评价中,可以发现,小组的整体目标基本达到。

(一)效果评估

评估方法:小组结束后的跟进访谈、小组满意度量表、组员的自我评估报告小组目标达成表。

小组开展的每一节社工都会小组成员进行了观察和简单的行为评估,并做到一定的记录。在最后一节中,通过对他们的服务满意度反馈的结果看来,小组成员在对整个小组的活动安排、活动形式、社工表现等服务中,均打分在9分以上。说明小组成员对社工开展的这个活动非常满意。同时,在活动的开展中,社区与社工之间的相互协作,成功构建起了社区儿童支持网络,并将小组成员发展成社区青年志愿者队伍,为后期小组成员融入社区、参与社区提供了坚实基础。84.5%的留守期望社区能够多组织这种类型的小组活动。

社工在后期使用了跟进访谈法、组员目标达成情况量表的效果评估常用方法。整个小组的目标旨在提升小组成员的自信心、以及增强社会集体融入感。根据评估结果显示,小组成员在自我目标达成方面,均表示自己对整个小组的服务内容和环节设计非常满意,自己通过参加小组活动后,认识了很多新朋友,有了社工对他们的志愿者身份设定。

在后期,组员还可以继续参加社区同类型活动,一方面,社工从活动组织者角色转变成了活动观察者角色。10名组员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自组织,同时组员有了一定感情基础,更有利于他们参加更多的社会活动,同时,促进了10名小组成员的自信心提升,丰富了他们生活趣味性。满足了所有组员在社会活动方面的体验。

(二)社工评估

社工在本次小组中分别扮演了服务组织者、支持者、关系协调者、引导者、观察者等角色。在小组第一节中,社工扮演了服务组织者、引导者、支持者的角色,并使用言语上的专业技巧和主持技巧让小组成员迅速融入的小组团队中,并建立小组契约和小组规则。

同时,社工在每个环节都扮演着观察者的角色,并对每个小组成员进行行为记录,撰写小组记录表。在小组转折期,社工转换角色,成为关系协调者,及时发现组员之间的矛盾,并及时给予制止和协调,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小组的关系。

但是,整个小组过程中,社工在角色转换过程中需要非常迅速并且使用正确角色的技巧,社工在资源链接方面,积极与社区工作人员沟通,并赋予了小组成员志愿者的身份开展活动,并且通过社区居民的支持介入,让整个小组活动在目标实现方面更以达成。

专业反思

(1)小组内容设计:小组计划书是社工在小组前期准备阶段的一个指引,是整个小组活动的服务方向和目标规划。社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又有相关工作经验和专业理论知识的支撑。

在专业督导的服务内容指导下,以及组员的共同需求、并结合组员的能力、个性、特色确定计划内容和目标。小组计划书共为四节,在小组开展中,社工首先要充分考虑组员的时间、外界因素、组员身体综合因素,及时更改小节内容,做好小组困难应对和小组目标一致。

(2)自我信心提升引导:组员都属于在读小学生,正是接受教育和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小组前期,组员容易情绪化,面对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安排,会出现对排斥性。处于小组转折期,组员出现组内矛盾,个别组员会受到自信心抨击。

在这个方面社工需要更加细致化的观察和发现,可通过社工角色扮演,及时予制止和关系协调,以便小组成员自信心受到严重伤害,后期难以通过其他技巧改变小组成员状态。以及在小组成熟期,组员关系紧密度高,小组归属感较强,在小组后期,组员关系亲密,相互依存。

自信心增强,社工给予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对他们进行鼓励和行为引导。组员的自我体验感会增强,从而使组员在小组参与中感受到他人的支持和群体接纳,让组员在自信心方面由内而外的展现出来,进一步也能够提升组员以后对社会集体活动的融入性增强。

- END -

你可能感兴趣的:(留守儿童小组工作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