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不是随口说说

结婚的时候婚礼办的很简单,也没置办什么东西。奶奶给我打了四床新棉被,还有别人送的蚕丝被之类的,一共5/6床新被子。我堂哥送了四套质量很好的四件套,加上爸爸的朋友和学生送的以及老妈给我定做的法兰绒的四件套,一共有7套床品。这些东西是老早就准备好了,堆放在我家里,爸妈好几次催促我们带回到马鞍山来,我们都以没地方放,等新房装修好了再说之类的理由推脱。

搬进新房之前的两年,我们租住在靠近我上班的公司的一个旧小区,一室一厅,四十平米不到,家具都是原先房子里的。自己买的被子略薄,数量也不宽敞,垫被就铺了一层,加上床是硬板床,睡起来都觉得咯着背疼。当时用的四件套是在网上买的,不到两百块钱,觉得用的还不错,反正不比以前大学的床品差。而且我是个容易知足的人,对现状没有过多不满。那时候,我也有想到不如把堆放在爸妈家里的新被子和四件套带过来用,何必委屈自己呢。转念又安慰自己,新房快交付了,还是装修好了再带过来用吧。这一等就是将近一年的时间。

终于我们搬进了新房。布置房间的时候,想着侧卧暂时是招待客人用的,就铺了妈妈给我定做的法兰绒的四件套,柔软暖和,有客人来睡得也舒服。到了铺主卧的床的时候,我开始纠结了:铺哪一套呢?感觉哪一套都不舍得。最后决定铺旧的得了,心想着反正睡惯了,这几天又要来例假了,新的搞脏了也不好。

当天晚上,我躺在床上,想起了《断舍离》里面的一句话:如果你把好的精美的东西都留着不用,或者留着等客人来了再用,说明从心底你觉得自己配不上用这个东西,是从心里对自己的不尊重。这句话好像一个警钟一下子砸中我的脑袋,戳中我的心窝子,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想了想之前的自己,经常犯类似的错误。

买了质量好又漂亮的衣服,舍不得经常穿,总觉得要出席重大场合或者参加诸如同学聚会、公司聚餐之类的活动才穿,否则穿之前熨烫,穿了容易弄脏,还得仔细手洗,平时穿太过麻烦和不值得。结果就是还没等到衣服出场,这个季节就过去了。

拍婚纱照送的一套青花瓷的碗,还有给朋友结婚做伴娘主家送给的精美的礼品碗筷,都被我塞在角落柜子里,等着该它出场的时机,家里用的碗筷都是之前在菜市场买的旧的碗筷(这里没有任何歧视的意思,任何碗筷都是有尊严的)。然而好笑的是,就算有朋友来做客,该新碗筷出场的时候,我一时间竟然找不到它们放到哪里去了。

家里的零碎物品,这个不敢扔,怕以后会用到,那个不敢扔,好像可以带回爸妈家用,等等等等。

后来我买了《断舍离》的纸质版书,仔细看了一遍,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要学会断舍离: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多余的废物,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在“舍”的时候,判断标准是:自己看着这件东西,还有没有心动的感觉。把自己而不是物品当成主角,去思考什么东西最适合自己。重新审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从关注物品转为关注自我-“我需不需要,而不是物品可不可惜”,要致力于把身边所有“不需要、不适合、不舒服”的东西替换为“需要、适合、舒服”的东西,进而让生活环境变得清爽,由此改变心灵环境,由外在到内在,彻底焕然一新。

于是我开始实践。第二天,我挑了家里最好最贵的那套床品,火速的洗了晾干铺上用;把新的碗筷餐具杯子都拿出来用,自己吃饭也要心情美美的;不再囤积过多的生活用品,现在网购或者去超市都非常的方便;衣服喜欢的就多穿,不喜欢的就扔掉或者捐掉,只留下最喜欢和最适合自己的;家里的废纸箱废书本之类的,没时间卖就干脆送给保洁大姐和楼下的老人家,不再纠结于因为没卖而损失了几块钱;去超市采购东西太多又没开车,那就打车,不要因为舍不得打车的钱把自己搞的狼狈而心情不好怨天怨地。

虽然在实践过程中,以前的坏习惯还是会跳出来扰乱我的思维,在实习考虑后还是会做出适合的判断。这样下来,不仅心里的负担真的减轻了,连带着感觉自己生活品质都有了很大提升。

而且家里清净整洁,就不需要花很多时间在家务上,可以节约出很多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比如写写文章,锻炼身体,学习新的东西。很多时候,“舍”就是“得”。

你可能感兴趣的:(断舍离不是随口说说)